提出辞职的那一天,我只需要在意自己的眼光。
2020.08.03
终于,我口头提出辞呈了,即将结束室内设计师的头衔,约定的离职日,刚好是我在这里工作满五年的那天。
这些年,每当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总可以很开心的分享自己的工作内容,最常听到的回馈都是:「好有趣喔!」、「哇」,亦或朋友在介绍我时会说:「他是xx的设计师喔!」
每个当下,我很清楚自己不是因为虚荣心而满足,毕竟设计师不是社会眼光底下傲人的成就,我没有创办公司、发行杂志,更不是被猎人头的高阶主管,更多时候,我只因为很喜欢自己的工作而开心。
不常跟别人提起自己曾经把这份职业视为「梦幻职业」的故事,我总是这么说:「那个时候刚毕业,不确定喜欢什么,任何事情我都愿意试试看,就这样因缘际会的得到了自己心中梦想。」
当年,我看着网路上的职缺,设计师要有两年的资历,而我又不是室内设计科系毕业,应该不可能录取,于是我转而投了「工读生」的职缺。面试时,我非常有自信,不就是工读生,我游刃有余的和面试官聊天,至少,我认为我的能力做一个工读生录取的机率很大。结束后,主管问我愿不愿意尝试正职的面试,我当然接下挑战,就这样,一个礼拜后,我录取了。
我永远记得自已当时的感受,高三时,和高中的班导师在教室后门,我靠在门上,他站在教室外头。正在在面临申请学校的抉择的我,想要得到一个答案。平时很少找老师问问题,因为我总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那阵子,我有些怀疑,看着其他同学坚定的信念,深怕自己的决定太草率,重新地自问,那些选择真的是对的吗?
其实一直到参加各大科系的面试前,我都还在考虑自己要选什么,我面试时就在想,谁给我最高分我就去哪里。对,就是这么单纯。直到各大学校录取名次公布后,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每个想念的科系都入取了,当时我不明白,这样的想法等于是被动的把自己想做的事情交给别人决定,而不是自己主动的选择。
我问:「老师,我知道自己喜欢空间和氛围,可是我不想去念室内设计科系的大学,因为我很清楚,他们上课的内容我不喜欢,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艺术大学似乎更接近我喜欢的东西,但是我不确定。」
我依稀记得她的表情,很稳定,就像早已被千百万个高三生问到再也不会动摇似的,
他说: 「就相信自己的感觉,你想做的就会做到的。」
是,因为我还很年轻,就算念错了,可以换,可以重来。抉择的成本不高,也不是太艰难,相比起出社会后的各种选择,18岁的勇气和单纯,实在珍贵。
在我拿到「梦想是内设计师」的工作时,那一刻我才懂,原来不一定要走直线才能到达目的地。约莫十年过去了,我又遇到人生的第二个顿点,这一次,我面对选择时有更多的包袱,不管是自我怀疑、社会眼光、家人的期待......。十年前,我面对要的选择,十年后,我不但要找到「要」什么,还要处理不要什么。勇敢的去面对心底的「不要」 ,当年没有做完的选择,现在还是在等我。
为什么我会想停呢?
要怎么暂停一个自己也喜欢的工作呢?
面对问题,我就像在站在天平的两端,往外看,没有人能理解我能待在一间公司这么久的原因 ; 往内看,我看到一个愿意包容犯错,健康,友善的温室职场。
我总是嚷嚷着想离职,原因是,大家都说:
待在一个公司太久会没有竞争力、年轻人要多尝试、只做过一种工作会被定型......
但这都是社会给我的方向,那从自己心底来的声音是什么? 我看不清楚,也许这不是我的志业吧,也许我有更适合的工作只是因为我没有尝试所以不知道。不想只是符合社会期待而换工作,我想要找到比起这个工作,更想做的职业。有吗?我不确定。
工作上的起起伏伏,像一条隐形又奸诈的线,牵引着我,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就用成就感、奖励、赞美,拉我一把,当我觉得学习曲线区间平缓时,又释放一些超陡坡邀请我攀登。
到底是什么在我心底作祟?我曾试图要厘清,现在,一点的都不重要,去做就对了。如果走到一半半我后悔、失去动力,我想跟未来的自己说,做就对了,不要怕失败,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大部分都是社会眼光。我们只需要在意自己的眼光,我真的不用为了别人的想法负责,我年不年轻、有没有成本冒险、有没有被定型,都和别人没有关系。
我说,世界上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职业正在运作着,如果我不知道就永远无法想像。
我说,做一件事情不用执着于结果,过程才是重要的。
我说,认为世界上有「结果」的人是笨蛋。
我说,与其不去做但是会后悔,不如去做一件可能会失败但无悔的决定
我说,有时候就是要跳进去
从一开始的说应该只会做一年吧,一转眼,五年就这样过去了。
我不断地问自己我是否做好准备,离职之后要做什么,寻找答案的过程痛苦又漫长,而做决定的这一天,我会形容他是水到渠成,全天下的理由跟借口都被我用三千万个脑细胞给想个透彻,不论从做白日梦的角度看,或是理性分析,都无法再让我继续工作下去,简单来说,我不是想要离职,我是无法工作下去。
如果有一天有人问我说,你当时是怎么决定要离职的?我一定会告诉他:「时间到了,你就会知道。我的身体,再也无法骗自己。」
看遍网路上关于工作职业倦态的分析表、离职前的自我分析、冲动离职的下场、裸辞教会我的事。资讯轰炸后,还是得回归「自己」要什么。那些都是别人的答案和,而我,有我的人生道路与际遇。这五年最棒的总结便是,我学会接纳时间在我身上运作的力量,我看见时间的份量,和它相处最好的方式就是诚实面对自己也接受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