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开始,准时变成是一个优点?

小本
·
·
IPFS
·
「就是现在我觉得是我错。因为世界改了,我还停留在以前。也不要强迫别人去跟着你那个节奏或者是你的模式去做。」— 华仔

「现在,准时竟然成了一个优点了,准时难道不是应该的吗?我觉得这个(指将准时当成优点)要重新再定义一下了!可能现在已经……要求跟以前不一样,所以连准时、记台词都是优点。」某日在微博热搜上,出现一段天王/刘德华昔日接受采访的视频。

引用部份内容: 香港01 · 刘德华受访叹今时今日演员标准变低:「准时不是应该的吗?」

<图片来源:香港01>

不晓得大家是不是都是准时到的人?

老实说,我是一个准时的人,甚至还会提早到现场的人。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妳的优点就是准时」但是,当下听到的我,觉得非常地困惑?一直认为「准时」,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

所以,当看到华仔这段视频时,华仔说的这些话让我很有共鸣。非常能体会他的困惑感,我们的生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准时反而变成是一个优点?

不成文的浅规则,赴约时间只是参考。

决定要不要准时到现场,要看每个人对于时间的观念,还有是不是要出席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而决定的,例如:工作面试、上班打卡、业务会议、同事聚餐、亲朋好友邀约、婚丧喜庆…等,在不同的场合之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

正式场合的话,像是台湾婚宴的入席时间,喜帖上写的时间通常只是个参考,实际开桌时间都还要再加上三十分钟或是一个小时后,才会陆续上菜。也因为有这个不成文的规定,所以,赴宴的宾客通常都不会准时到现场。

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新人准备请帖时,帖子里面不会另外附上邀请回函,所以新人也不确定实际能到场的人数有多少。即使入席时间到了,但是桌席没坐满八成以上的话,大多都不会出餐上菜。

***

之前在某间公司,大家上班感情都很好,私下都会约出去唱歌、吃饭、喝咖啡什么的,但是大家都有个默契,绝对不会准时到。

这个默契让我非常地困扰,因为我是一个很守时的人,甚至会提早半小时到现场。当「迟到」变成小圈圈里的一个默契时,真的让我感到非常的不习惯。

好几次私下约出来吃饭,不要说100%,但也几乎是九成以上,每次约出来就一定会有人迟到。而且,迟到还会传染,一开始只有一个迟到,后来变成二个,到后面全部一起迟到。

我觉得偶尔迟到15分钟是我能接受的范围,要是每次约出来都迟到15分钟以上,我就没办法接受。甚至到后来,我的「准时」反而变成是一种理所当然。

有次我们订好一间餐厅,约在星期六的上午十一点整,习惯提早到的我,十点半就已经到了附近,想说时间还没到就在附近先逛逛。等到了十点五十分的时候,我才传Line到群组说「我到了,要先进去吗?」

「好喔~我会晚点到喔」大家就会开始陆续回传讯息「我在附近了,还在找路。妳先进去吧」
「在找车位了,附近车位好少喔。」

有人是已读不回,有些人是未读未回,确切会赴约的人,我们都不敢保证有几个人。

通常我都会想说「好吧!那就先进去等吧。」

没想到一坐下来,就是等半个小时,我一个人坐在一张六人座的圆桌里,身处在一个开放空间中。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我只能当低头族滑手机,过程中,服务生还会不断地上前来关心是否需要先点餐?因为用餐时间有限制,起算时间是从我入座开始计算。

一直等到半小时才出现第一个人,后面几个人接着陆续到场,最扯的是还有人迟到一个小时后才到。而每个姗姗来迟的人,到场的第一句话都是「我刚刚走错路」「肚子突然很痛」「我第一次到这里,路不熟…」就是有很多理由来合理化她们迟到的行为。

我就觉得自己好像变成工具人了,准时反而变成一个像是优点一样的缺点。她们有几次还不要脸的说「反正妳都这么早到,这间台北车站楼上的餐厅不能订位,一定要现场排,那妳先去帮忙排队好了。」

拜托!我住在基隆,妳们每一个都住在台北新北,竟然还要我先到场去排队? !后面我也妥协提早到现场排,人都已经进去餐厅入座了,每个人竟然还可以都迟到半小时以上?我懵了…

请问妳们为什么上班都不会迟到?

尊重对方的时间

我所在意的点并不是对方「迟到」的这个行为,而是你尊不尊重我的时间。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的时间,今天我愿意提早到,并不是我的习惯,而是重视今天这一场约会。

偶尔意外迟到几次,倒是不会那么在意,但是每次都迟到,每次都有意外的理由,迟到之后还会加码合理化自己迟到的行为,应该正常人都没办法接受吧?

当下,如果我生气的话,就会听她们异口同声地说「又没人逼妳这么早到?」「迟到是很正常的事情」「跟我们出来就是Free,不用准时到啦!」每次听到这些话,都会觉得自己像个呆子一样。

有好几次都会让我觉得是不是自己的观念有问题?我是不是活在平行时空里?难到,迟到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好几次都会这样地去怀疑我自己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没办法理解「迟到成性」的人,这些惯性迟到的人,是因为大家都爱迟到,所以,为了要融入大家才迟到的吗?还是因为天生反骨,不喜欢照着大家说好的时间走?又或者是,在时间管理上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不管是哪一个,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古代,要靠着打更人和日晷仪才能知道时间。我们身边充斥着手表、手机、电脑,和路上时不时会出现的时刻表,这么多的工具和电子设备可以辅助我们,不要再合理化自己惯性迟到的行为了。

分享守时的观念

虽然不了解那些惯性迟到的人的想法,我个人也不爱说教,不过,在这里可以分享自己守时的观念,给那些迟到成性的人参考。

需考虑到的时间:出门前的准备时间、等车时间、车程、转车与步行时间。

需要考虑到自己出门前的准备时间、交通工具的车程、转车的步行时间等等。例如:上午十一点要到台北捷运的西门站六号出口前集合。

我出门前的准备时间约半小时,会多抓十分钟的缓冲,所以在四十分钟之前,就一定要开始准备出门前的动作。

走出家门之后,步行到火车站需要十分钟,搭火车的车程约半小时,转车改搭捷运的步行时间抓十分钟,等待捷运的时间约五分钟,捷运台北车站到西门站的车程约二分钟,步行到西门捷运站的六号出口约三分钟。所以,这段搭车的时间要抓一个小时。

前面的准备40分+ 车程60分= 100分钟

最迟,我要在上午九点二十分之前开始做准备,但是,早上我不会睡到九点多才起床,至少还会提前一个小时起床梳洗和吃早餐。等后面到了九点二十分,才会开始梳化更衣。

缓冲时间及意外时间的拿捏

接续前面的第一点,「缓冲时间」要考量到的是你对赴约地点的熟悉程度,还有自己的脚程有多快。如果不熟悉地点,脚程也不快的话,建议直接加半个小时来起算。

「意外时间」则是像火车误点、捷运有状况、赴约地点附近在施工需要绕路、可能会有内急或是女生需要补妆等等的小意外,通常意外时间我都会直接抓二十分钟。

前面的准备40分+ 车程60分+ 意外20分= 120分钟

刚才的第一点,再加上意外时间的话,刚刚举的例子就会需要120分钟的时间。

即使提早到,也不要给对方压力。

我知道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压线的时间点前后才会到现场。
所以,当我提早到的时候,并不会在通讯软体上发讯息说自己到了。

我认为这样做会带给对方压力,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自己一样会提早到现场。

这也算是对朋友的一种温柔吧~
虽然说要求自己要守时,但是,不会把这套模式套用在别人的身上。

都是在约好的时间的前十分钟,才会发讯息给对方说我到附近了。

提早到目的地,可以从容优雅地到附近逛逛。

「狼狈慌忙的现身」和「从容不迫的现身」,我宁愿选择后者。

提早到的最大优点就是你能先到附近逛逛,或者是先研究菜单看自己等下要点什么。女生的话,还可以去化妆间补个妆和唇膏什么的,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我自己个人最喜欢附近有诚品书店的地方,因为诚品非常地好逛,可以假掰装文青去翻翻新书,还能逛诚品的文创商品,一点都不会无聊。如果刚好有想要买什么,还能顺便先去采买你要的东西。

提早到现场,真的没有想像中地那么糟。

找个舒服的位置坐下来,滑手机、听首歌,或是写篇文章。

如果没有特别想逛什么,没关系!那就去找个舒服的位置坐下来吧。
看着路人发呆或是滑个手机、背个单字、写篇文章,看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分享华仔在访谈中,说的这句话...

「就是现在我觉得是我错。因为世界改了,我还停留在以前。也不要强迫别人去跟着你那个节奏或者是你的模式去做。」

喜欢这篇文章吗?
可以拍手或是留言让我知道喔:D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小本各位地球人好~我來自銀河系的一顆藍色小行星 想建構一個小宇宙,這樣就能在不同行星間遊走 :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EP.23|來自2021 Matters年度問卷,終於趕上啦!

EP.22|聖誕節是一個值得感恩的日子

EP.21|遇見Matters之後,走上幣圈小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