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我不投資」,就是all in在法定貨幣》不負責任的......超時作品XD

野人
·
(修改过)
·
IPFS
·
寫了一半發現太長就不想寫了......那就草草讀完寫完來騙官方分配的活動金,然後再散給我自己喜歡的文章......感覺自己在散(ㄐㄧㄝ)播(ㄈㄨ)美(ㄐㄧ)好(ㄆㄧㄣ)......我要笑死,剛寫完發現有時差就超時了,所以反正寫也寫了,po出來你們讀著玩吧XD

先說明,我只是由書的內容在表達我自己的觀點,並沒有半點否定高老師觀點的意思,我是覺得就同樣的問題擺出各自的觀點這樣才比較有意義,單純贊同或反對的意義其實都不太大(那樣就不如去讀原著)。所以說高老師或者高老師的粉絲看到叛逆期業餘小學生的文章不要生氣喔。

真的不要生氣喔⚆_⚆

然後因為寫太長,就不想整理成完整的文章讓它變更長了......反正是感想,就像筆記一樣碎片記錄就好吧,絕對不是因為我懶得整理喔⚆_⚆

相比明顯超印的美元,比特幣是否是泡沫?p.15

美元在某一周期內的印數是比特幣市值的兩倍,但這一定意味著美元比比特幣有更多泡沫嗎?從表面上看,美元的數量膨脹跟預期的價值萎縮的確會讓持有者的總價值變少;比特幣資金的不斷流入、其高流通性與安全性至少可以使持有者的總價值不會受到外力直接干擾。然而這種不受外力直接干擾並不必然意味其價值穩定,所以跟美元的預期通膨並不是處在同一層面的問題。若要使這一比較成立,比特幣需要有對美元的「兌換」能力,但顯然,比特幣只有在市場中作為商品參與交易的能力和在暗網上或其他很少一部份地方的購買能力,未來可能會有一定參與實體經濟的能力,但它在市場中的表現,就當下而言,還沒有資格成為一種「貨幣」(儘管已經具有形式上足夠的能力),而仍然表現為一種「商品」。也就是說,除非比特幣有能力打破現有所有的實體經濟架構,否則它在市場中的定位最多能成為民間流通的貨幣(像現在的暗網交易)。但我個人認為,靠民間的鬆散資本是不可能達到的。這並不是在說在現代貨幣理論下的現代經濟體系有多正當,而是在說美元的市場控制力並不是比特幣或其它所有密碼貨幣有能力打破的——隨便一項大宗商品每週的交易額可能都要超過民間貨幣的交易額,既然國際交易不可能輕易放棄美元的穩定地位(除非過量超印讓整個國際交易都對其失去信心),那麼單靠密碼貨幣就幾乎不可能打破這個體系,或者全世界大部分人集體幾個月不用水電燃氣,私下用密碼貨幣交易生存必需品,但我想也有大部分人無法接受比特幣早已確定的貧富差距。所以回到原本問題,比特幣與美元的市場定義是不同的,以後也應該不會相同,那麼也就是說,比特幣今後是否會是泡沫,跟美元未來的表現就一點關係都沒有——至少十年廿年,經歷過經濟危機洗禮的美元還會是世界經濟體系的核心。美國越想要維持這個體系,就越會控制美元的印數(在反映交易境況的可被接受範圍內),顯然這種人為控制並不及比特幣天生的控制力穩定,但本身價值的穩定(相對合理地反映市場的價值穩定,而非價格的穩定),作為商品的比特幣是無法與核心法定貨幣相比的。

免於被剝奪資產的自由 p.16

「美國凍結眼中釘的資產」那麼無法達到成為某國眼中釘資格普通人,把資產轉移到那個國家就好,解決問題的方式並不限於密碼貨幣。就其結果而言,如果國家剝奪了作為商品的密碼貨幣本身的價值,被剝奪財產的結果是一樣的,只是這種剝奪,政府沒辦法針對個人;而上一種方法是那一國政府沒必要針對個人。但穩定的密碼貨幣的確是最方便的選擇之一。但我個人同時也覺得,正如長期投資的理念一樣,密碼貨幣同樣不適合all in,或許可以一部分投資密碼貨幣,一部分放進Paypal,一部分投進穩定的股票裡,一部分存進在地的國外銀行等等。而一部分沒辦法開帳戶的人(pp.21),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密碼貨幣也是沒辦法提現和購買的。對於他們而言,密碼貨幣的意義其實並不一定比囤積在家的紙幣意義更大更方便。

虛擬到實擬的意識轉變 pp.22-24

這方面其實用法定貨幣在中間過渡會比較容易讓普通用戶接受(比如Paypal)。但矛盾的地方是,Paypal一定會優先綁定看起來更有「保障」的貨幣(可以用於國際大宗交易等等),就算是有一天支持虛擬貨幣,也更可能是他們自家開發的貨幣,還是之前同樣的問題,沒在關注虛擬貨幣的人、沒持有任何虛擬貨幣的人、或剛剛開始購買的人,不會允許這種突如其來的貧富差距。除非有一種新貨幣告訴大家,「你們進入的機會從現在開始都是平等的,以前拉開的差距在我這裡都不做數」,才會有更多一直在猶豫的人讓持有虛擬貨幣的群體慢慢變到「大多數」。

密碼貨幣與穩定法幣在發行上的差別 p.33

所謂的美元本位,在我看來是美元對實際生產力和貿易關係的調控式體現,也就是說,美元的發行量一旦不符合市場,人們(基本上是國家之間)對其信心會在市場上體現出來(美元貶值)。因此稱美元的發行量是「受制於政府的」、「任意的」似乎就會有失偏頗。

相反,密碼貨幣的價格、甚至價值,幾乎完全取決於投資者的信心,而非實際生產力和交易關係。而信心這種東西,仍然來源於實體經濟的新聞、訊息,那麼其本身的價值變化就一定是突然且浮動的——儘管這是廢話——但這並不適合長期投資,除非它是十幾年前的比特幣。而比特幣的成功在於大量資金的湧入,假使未來各國之間因為貿易需求而開發了另一種去中心化的密碼貨幣,比特幣仍然會變得一文不值。當實體經濟、人們生存的基礎,依然被中心化的國家掌控時,任何先進得去中心化都不能成為一種反對現有經濟體制的保障。所以說每個人都是建制派,或理應是建制派,是因為人們的生存權並沒有從體制中脫離的跡象。

貨幣穩定與否的利弊 p.42

「穩定不一定好,浮動不一定壞。」

但這或許僅就小宗投資而言,大宗投資可能仍然會傾向於分散跟穩定之間的平衡,密碼貨幣本身穩定的產出所取得的紅利更類似分紅,並不受到生產力或貿易額的影響。這就意味著,短期風投所取得的利潤來自他人的虧損,這並非價值增長,而是在分配,所以對於投機者而言,不穩定的確是一件值得投資的好事,但總體而言,並非所有參與者都有機會得到來自穩定發行量的公平分配。但這其實是這一章節裡並沒有提到的一句廢話:「投資不一定賺。」這對被動的散戶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消息——成功逃出來的人才有得賺。抑或許有一天密碼貨幣大規模進入實體經濟(然而此時交易總量相對小的密碼貨幣還是沒辦法進入),密碼貨幣價格反倒要受到生產力的影響時,沒有膨脹可能的貨幣又會因為更多法幣的進入而貶值,那反過來又對投資者毫無意義可言了。

銀行為減輕虛擬銀行的壓力降低基本收費 p.45

如果銀行自己開發了1:1兌換美金的密碼貨幣,對現在的民間密碼貨幣會有多大衝擊?畢竟傳統銀行的信譽是幾個寫代碼的人不可同日而語的。並不是我帶有輕蔑的偏見,而是透過炒作就能輕易將代碼變現的形式在當下似乎並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

比特幣比做數位黃金 pp58-59

但似乎僅限於用比特幣購買數位產品的能力。然而市場上的大部分密碼貨幣都沒有比特幣相互記帳的能力。

比特幣參與實體經濟的能力,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受限於市場信心,然而面對如此巨大的「貧富差距」,我相信更多想要參與進來的是投資者,甚至長期投資者,但一定不會是大規模的實體經濟。也就是說,作為不參與比特幣的大多數人,並不會「想」讓比特幣具有充分的市場信心。多數人不希望比特幣大漲是因為他們不持有比特幣,擔心比特幣具有購買力後,自己的購買力就會相對變低。

而眾多散戶的信心和對概念的炒作,很有可能使密碼貨幣變為大資本套現的手段(就像當初的狗狗幣一樣)。

Apple & Banana,比特幣的價值從何而來 pp.72-73

傳統Shell的功能從交易Apple 或 Banana這些「物」而來,Shell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只是一種可調控的符號,是否多拿Shell出來完全取決於把持Shell的人,但把持Shell的人如果想讓自己生產的Shell持續具有兌換價值,就需要「適當」拿出符合生產力數量的Shell,也就是說,把持者拿出Shell的量取決於市場需求,把持者為了從中獲利就會使Shell發行量略高於實際生產力並美其名曰「合理的通脹率」。比特幣不同的地方在於,發行量固定,甚至由於本身生產機制會階段性遞減。這就意味著,比特幣本身如果不借助某個穩定表達生產力的介質,就永遠無法用來表達生產力。這也是我認為比特幣只能做為商品或投資產品存在而無法單獨作為貨幣存在的原因——比特幣是憑藉不斷湧入的資金(投資者的信心)以及遞減的生產量提升自身的單價。在我看來,這在本質上區別於價值上漲:比如我種了一類大米,開始的時候一公斤賣一美金,賣得久了,大家覺得好吃,更多人來買,但我的產米量是穩定的,這種需求帶動的價格上漲,才是米本身的價值上漲(或者說更接近實際價值的體現,是剛開始幣要的低價格不符合米原本的高價值);而假使需求量是穩定的,我只是在刻意減少米的產量來提高價格,那麼上漲的價格體現的仍然是穩定需求量的價值。也就是說,比特幣上漲的「價值」僅僅是湧入新鮮資金的那一部分,而非自身產量減少的那一部分。這種投資品的危險在於,只要有資金撤出,其價值就會隨之下降,儘管這不會立即從價格上表現出來,有時是因為投資者盲目的信心,但當這些人發現時,大部分作為介質的Shell已經被價格表現前撤出的人賺走了——沒有人賺走比特幣本身產生的價值,他們賺走的全部都是訊息落後的人投資進來的Shell。人們並沒有賺走產品本身產生的紅利,而是僅僅賺走了別人的Shell。但同時不得不承認的是,比特幣的市場似乎遠遠沒有飽和,雖然看起來很有投資前景,但僅僅是作為一種產品或商品而言。這種能從下方自發產生產品的形式,一旦擁有穩定地位,必然會導致產品的氾濫,最後導致一種形式危機:只有不可控的幾類幣價是穩定甚至上漲的,大部分人——甚至整個市場的信心都會逐漸崩潰瓦解。

Pizza Day的意義 p.75

的確如果沒有這次成交,以及對成交的成功宣傳,我相信比特幣絕對不會有現在的價格。

但這也讓我想到,比特幣和大部分密碼貨幣實際上在幫助現有體制分擔通脹壓力,或許密碼貨幣的信心崩潰才是對現有經濟體制的最嚴重打擊。

第四至第七章 pp.80-183

這段或許應該屬於常識性的內容,我差不多的想法是,投資來說,那些連公司財報都看不懂的人,或者每天蹲守在各大分析師的文章底下考慮自己要投資什麼的人,的確最適合投資比特幣——即使比特幣未來會跌,也最適合投資比特幣。因為比特幣的漲跌,表象上幾乎完全在於市場信心,也就是說,只要夠膽小又不是特別貪,至少不會賠太多。但相對而言,如果真的想要靠這類投資賺到工資份的錢,會很費時間(或者很費運氣)。在時間成本上,投資行為本身的價值其實我是有所保留的。就好像很多年前美國股市炒作的「複利」概念,在這個概念被炒到非常火的時候才入市的人,真的已經晚了。至於無腦投資或跟風投資,我個人是不贊成的——不喜歡花時間思考的人就老老實實努力去賺工資和退休金。就像我之前的觀點,比特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大家賺到的能買到東西的價值,是想要保留比特幣的那些人提供的——就好像現在的NFT(甚至所有藝術品),大家轉手賺來的錢都是最後一個買走的人在承擔。無腦跟風只會使你成為最後擁有它的人(而且還在沾沾自喜)。

美元本位、所有穩定都是相對的、以及like coin的運作 pp.185-200

有關美元本位,我還是同樣的觀點:石油天然氣等等幾乎所有交易都在用美元結算的前提下,即便有再多人不承認美元本位地去交易或消費,也只是在逃避現實的自我安慰。這話可能有些重,但只要市場存在,人們就沒辦法輕易逃離X本位的模式。退一步講,就算現在全球實現計劃式經濟,每人平均分配多少多少貨幣,最後貨幣還是會集中到掌握實際資源者的手中、金融模式的手中、甚至騙子們的手中。無論哪種貨幣,只要自由交易的行為還存在,最後還是會代替美金成為市場情況的反映,而不是貨幣本身怎樣怎樣不可動搖的地位。

至於美元或比特幣穩定與否、從哪一種角度來看世界(市場)的比較,我並不認同這種比較能成立,因為比特幣尚且處於「投資商品」的階段,如果因為持有它就傾向於先一步把它想像為貨幣,這樣可能看不到任何有關市場的東西,看到的全部變成持有比特幣這個「小」群體的集體心理上的東西。

而關於like coin的運作模式,幾乎沒有市場的意味在裡面,或許更接近公民機制,需要「公民」的積極參與,越積極回報就越豐厚——其實我覺得這是lc價值不被認同的根本原因:會做人的比會產出內容的更容易賺到這種鼓勵產出內容的幣,而且賺到的要多出幾倍幾十倍,那大家都去客客氣氣學做人就好,甚至巴結到一兩個駕駛員都好,那最後可能連創作者自己都不願意承認lc的價值,更願意把它當成維持熱度的遊戲幣來看待了。畢竟,「賺得多」跟「得到分配多」是兩回事,前者是在市場中勞動的粗略反映,後者是人際關係和距離分配核心遠近的反映。但限於我並不知道核心分配的比例占到多少,所以這只是在吐槽這種核心有權力憑個人意志分配「貨幣」的機制,並不是在抱怨自己這種假邊緣人的個性讓我得到太少的幣(我都在嫌多),只是這種模式會對真正有內容產出的新人創作者非常不友好

最後......

沒有實體經濟大量參與的去中心化密碼貨幣,只能做為風投形式,長期投資並不能保證其本身「價值」的增長;相反得到實體經濟支撐密碼貨幣,其價值對市場的反應又會與法幣無異。

全書的觀點,從標題到結構,似乎都在將密碼貨幣與法幣對立起來,並擴大「投資」這個概念本身(到風投上去),最終導向「投資密碼貨幣是一種先見」的結論。但這種對立只局限於沒有任何實體經濟動盪的年代,因為「穩定性」本身有時也不失為一種對未來的投資。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野人學中世紀哲學,暫時還沒死的怪咖野人。正在學習如何假裝人類。 ⋯⋯ 喔幹,學不會。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聊玩

聊吃

偽經驗|當書店的書架上沒有你喜歡的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