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都想抹除的队名:「中华台北」会走入历史吗?

李易安
·
·
IPFS
·
不论「中华台北」这个「权宜性」、「临时性」的称呼,在过去四十年来给了我们多少荣耀、为我们换取了多少国际空间,这个符号,终究是会走入历史的。
「中华台北」队徽。

虽然大家应该都还沉浸在奥运观赛模式,肾上腺素都飙很高,但我还是很想指出这件不太有人留意到的事情。

今日你在中国官媒《新华网》输入「中华台北」,已经搜寻不到任何词条和报导了(若输入「中国台北」则还是搜寻得到东西);在这届东京奥运里,中国也已经几乎都是用「中国台湾」来称呼台湾代表队了。

不过事实上,两岸曾在1988年针对「Chinese Taipei」的中文译名进行协商,当时双方都同意以「中华台北」作为正式译名。

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中国身为主办国,也一直恪守这个协议,将台湾代表队称为「中华台北」。

然而这个称呼,却从大约2016年开始,逐渐在对岸走入了历史。

这个转变的开头,很可能是新华社在该年颁布了《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

在这份指引中,新华社针对国际奥会事务,规定「按相应章程的要求或约定称呼」,但在举例说明时,却只提及了「中国国家队」、「香港队」,并未提及台湾。

然而同一份指引中,关于「国际组织和民间性的国际经贸、文化、体育组织」的条文却规定,台湾代表团若参与此类组织,在报导中应被称作「中国台湾」或「中国台北」;若要使用「中华台北」,则需请示外交部或国台办。

在这两个条文之下,如果你是报导奥运的中国记者,最省事、最保险的作法,当然就是直接使用「中国台北」,而非需要请示外交部、国台办才能使用的「中华台北」。

有人或许会问:「中华台北」和「中国台北」只有一字之差,有必要锱铢必较吗?反正英文的正式名称都是「Chinese Taipei」啊。

我昨天写这篇的时候在想,许多年之后回看,这件事的意义或许会比我们今日意识到的还要重大。

从字面上看,「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格式更加齐一,显然更能让台湾被放在「特别行政区」的位阶看待,和港澳「一视同仁」,而不再是「在『台北』的那个自称『中华』民国的政权」。

然而这种作法,也反映出了北京在争夺「正统中国代表权」的竞赛中,显然比1988年的时候更加有自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汉贼不两立」的历史长跑里,已经完全占据了优势,也完全垄断了中国的「代表权」,而使用「中国台北」、弃用「中华台北」,也在名称之中再次彰显了一个讯息:「一中各表」只是讲给台湾人听的,但在国际上,我只讲「一个中国」,没有「各表」这回事。

再回过头来看,不论「中华台北」这个「权宜性」、「临时性」的称呼,在过去四十年来给了我们多少荣耀、为我们换取了多少国际空间,这个符号,终究是会走入历史的。

这个趋势,眼下看来应该是不会改变的,因为不论是在对岸,还是在台湾这边,「中华台北」这个名称都只是个「退而求其次」、「差强人意」的选择——不只北京最近已经避用,台湾这边,也已经有了「东奥正名」公投案(虽然最后没有过关)。

昨天写这篇报导时,我一直感觉到某个时代巨轮正在悄悄滚动,也一直想到阿美族的孩子陈念琴也是「马祖女孩」、想到金门人李洋说「我的国家是台湾」。

「中华台北」这个名称的式微,意味的终究也是中华民国的式微,至于「中华台北」将来会变「中国台北」、还是变成「台湾」?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也是这个历史的见证者,就像我们都是《翻滚吧男孩》的观众一样,看着李智凯长大、衷心感动,然后默默地期待他好、在这个世界上发光发热。

注:关于「中华台北」这个国际参与模式的来由,欢迎点击以下连结,前往《端传媒》阅读〈 当台湾选手拿下金牌时,颁奖典礼升什么旗?放什么歌?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