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weiluflame
围炉weiluflame

围炉,大学生思想、经历的交流平台。以对话为载体,发现身边有意思的世界。 香港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 清华大学 | JointU综合联校 | 哥伦比亚大学

对话廖志辉:澳门,一座隐形的都市|围炉·CUHK

在“两岸三地”外还有一座城市…… 让我们细细咂摸这座城市的种种标签,试图窥探一座“隐形的都市”---澳门

廖志辉Jasper,一比特来自澳门的文字创作者。出版过中英文学术著作,是澳门科普专页「澳门学16号」创办人,也是澳门首个知识付费计画「在帝国边陲讲故事」的创办人之一。

 Ricky |“澳门学16号”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吗?这个名字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Jasper |“澳门学16号”可以拆成两部分来理解,“澳门学”和“16号”。 “澳门学”很明显是因为我们写的文章主要是关于澳门的研究,我们想要做的是科普,介绍和转介一些以澳门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或历史类的研究文章。有时候也会写周边地区两岸四地的议题。然后,16号就是我个人想要起的名字。因为16号是澳门巴士的一条线路,常常经过我住的地方。我们有一个FaceBook的主页,头像就是澳门的一辆巴士。因为我住的是澳门本岛的旧城区,所以那个16号巴士会经过很多老街,也会转一些小路。这个路线对我来说是一个情义结——我搭乘16号可以去见识很多不常见到的小路、历史建筑,而不是只是那些平常游客会去的赌场、那些外面的路。我们想要做一些研究澳门的知识内容,去展示不一样的、比较少人了解的澳门。我觉得这是两个挺match的含义,所以就结合了起来。

“澳门学16号-macaology”Facebook头像
Ricky |我们了解到“澳门学16号”是最早一批从事澳门学科普的网志blog,您合办的「在帝国边陲讲故事」也是matters平台上的受关注最多的付费专栏。怎样的契机和机会让您愿意涉足澳门学的科普写作这个鲜有人涉足的领域呢?

Jasper |首先“澳门学16号”是我个人办的,“在帝国边陲的讲故事”的订阅计画是我跟其他另外3个作者去合办的。我们4个都是澳门人,也都有一些社会科学相关的研究背景,虽然是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在20年年初,我们在一个关于澳门的讲座里面互相认识,其中一个作者很早就已经在matters上面发布文章。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疫情刚开始,对澳门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大家对澳门的一些社会议题都有点话想讲,也觉得知识付费是一个应该尝试的东西。然后彼此之间就聊起来,可以做什么,可不可以一起写一些东西。刚好这时候matters开启了一个订阅制的服务。我们虽然之前都没有写过收费的文章,也没有办过相关的订阅制的东西,但都觉得可以试一下,所以就开始了。

新葡京饭店重塑了澳门的天际线(图片来源:Simon Zhu
 Ricky |学者阿巴斯Abbas曾用逆向幻觉Reserve Hallucination来形容香港,表明有些事物明明就在眼前,却仿若隐形,不被看见。对一座城市来说,标签式的刻板印象和草率定性,往往遮蔽人们的双眼。根据您的观察澳门在外界不同群体眼中有着怎样的刻板印象呢?

Jasper |对,这也是我们想要表达的一个方向,就是想要破除其他人对澳门的一些刻板印象,例如说觉得澳门只有黄、赌、毒。虽然现在的主要产业是围绕着博彩业,但是它背后都有一定的历史脉络,而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么表面。另外一个对澳门的刻板印象可能是对一国两制比较顺从,是一个一国两制好的模范,一个乖孩子。可能外地人会觉得这是澳门人比较乖,爱国主义比较浓厚。但其实如果你去了解,或者从一个本地人的视角去研究,就会发现澳门的爱国主义的一些历史脉络。当然有部分人是爱国主义比较浓厚的。但是如果你了解澳门的社会议题的话,会有一些客观的条件让澳门人比较接受一国两制的现行制度。

我很简单地讲一些,比如说,在过去一段时间,在澳门抗争的成本会比在香港更高。因为它主要的媒体自由或社会资源的重分配都是被一些传统社团或者重要的商人阶级控制的,所以这些客观条件决定了抗争和不顺从是没有什么获支持的条件的。我觉得澳门人多多少少都会了解这些事情。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它的顺从也不是那么绝对,它只是在客观的条件下的一个选择。但是这些背后的一些本地人的想法,其实在主流媒体上不一定可以看到,所以我们就想要转介这些知识出来。

 Ricky |香港和澳门都曾是华洋杂处的殖民地,也是大中华区较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地区,但是为什么澳门呈现出了保守与温驯的社会风气?这和澳门殖民历史的独特性有什么关系吗?

Jasper |这是一定的,澳门主流学术界也都是这样想的。 1966年,文革时期的风潮也影响到了澳门。那个时候发生了一场暴动(“一二三事件”),是亲共的势力在澳门去跟殖民者做一些抗争。这个事件的结果就是殖民者葡萄牙政府道歉,某种程度是一种投降,接受了很多亲共势力和社团的要求。

我们通常会这样讲,从这个时期开始,澳门社会其实就不是像香港那样对抗的状态。港英政府有一个很强硬的殖民风格,它想推崇自己的一些管治思想和逻辑,但是在澳门的话我们就不太看得到澳葡政府想要推行一些强硬的手段。它其实是采用妥协的策略,以此换取它在那段时间可以继续殖民。社会层面,它妥协之后,必须要接受与一些亲共社团的合作,让它们分配一些资源。澳门在1999年才回归,但是从1970年初开始的这一段时期内,亲共的势力在澳门都已经开始进行一些间接的管治了,可能是承担一些政府的服务,可能是办理证件,可能是把葡语的政府公示转告给一些本地的华人。这些工作其实不是政府去承担的,而是传统社团去承担的。所以从实际的层面讲,本地华人已经接受了这种管制的风格,也比香港早接触了一些爱国的思想教育或对回归之后澳门的预期。相对香港的殖民风格和管治风格,澳门的过渡是比较平顺的。

 Ricky | 2021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香港行政长官和立法会选举制度随之改变。当时部分媒体称,此次选举制度的改革会使香港政治“澳门化”。您认为这里的“澳门化”有着怎样的含义呢?

Jasper |我们现在也看到了,香港立法会里面的反对派(香港我不知道能不能还有名义上面的反对派)会像澳门的立法会的情况一样(但当然香港现在是更糟糕了)。澳门的立法会情况就是所谓民主派的势力小到没办法去有否决机制存在,只能拖延。它不能像香港前几年的那种立法会状态,某些制度还允许香港的民主派的议员有否决的可能性,会在小组议会里有一些拖延审议的权力。但这个在澳门都是比较难看到的。

另外一个比较难看到的是,澳门也没有像香港那样在建制派里也有分裂的存在。在香港,一些建制派因为是不同的身份,比如商人之间、商人跟工人之间,可能彼此会有一些政策上面的不能协调。比如在2003年,第一次对23条立法的时候,有一些保守派的人物,去否决了23条,所以没有通过。但在这种可能性在澳门是没有的。相对来说它的建制派比较团结,也可以说它的资源分配是比较有效的。我们指的资源是什么?当然是澳门政府合法性的来源——赌博税,那些来自博彩业的一些资源的重分配。我讲多一点,例如说一些建筑商人,他可以拿到一些博彩业相关的建筑契约去建楼,消费也很依靠博彩业带来的游客。具体来说因为博彩业在回归后一直运作得很好,所以它的资源分配机制也运作良好,也让建制派很有效地维持团结。我们说可能未来香港的立法会就会慢慢走向这样的情况,但现在看来香港立法会走得更快,至少这一两年情况是这样。

 Ricky |正如您提及的“团体政治”,您认为“社团”在澳门市民的政治参与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近年来,又面临着什么新的变化和困境呢?

Jasper |如果按照标准的学术定义来说,我们参加社团可以更良好地去参与公民社会,因为社团里面可能有一些讨论、投票。以前也有研究做过一些关于澳门社团的问卷调查,结果也是参加社团可以达到某一程度的公民教育,例如我可能更敢去讨论社会议题,更有机会去参与一些组织性的工作,这都是一个标准公民社会需要的素养。

但到更高的层次是说这个社团能不能起到一些反对作用,或者组织一些抗议行动,这个倒是没有。澳门的社团它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没办法去到另外一个层次或另外一个维度。

讲到近年来澳门社团的发展,我觉得澳门社团还是有一些发展的问题。简单来说,年轻人不太有动力去参加一些传统的社团,所谓的传统社团就是一些工人社团、妇女社团、街坊组织,它们的参与度持续下滑。

我在硕士期间做澳门工运研究的。在回归之后,劳工社团的工人参与度和工会的数位都是持续下降的,这是传统工会、社团组织遇到的问题。但是现在的澳门人,娱乐形式也比较多了,所以也没有很强的动力去参与传统的社团,而是会转向其他不一样的非传统社团,可能是一些体育类或艺术类的社团。当然,它们的组织动员力更小,影响力也没有传统社团那么大。

 Ricky |在日常脉络中“多元”常常与“共融”相联系。在澳门的文化架构中,我们不难发现,澳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文化的混杂过程的影响,但也保存了两种对比鲜明的文化传统,谁也没有被另一种文化势力左右。但是,不同族裔之间真正融合了吗?或者说不同文化背景的澳门人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具体的障碍呢?

Jasper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澳门政府文宣自己也是共融和多元化,但是在我们看到的一些研究或亲身经验来说,我觉得这个多元化的另一个讲法是大家都在平行的时空里面生活,彼此没有交集,互不干预。在同一个空间生活就会有真正的交流,但这一点在澳门是要打上问号的。也就是说我本地华人和土生葡人这两个主要的团体之间,其实很少有机会了解彼此的文化,或者是有动力去了解彼此的生活。大家的生活好像是在两条平行线上面。当然原因有很多,比如说语言。本地会懂葡语的华人的比例其实很少。我觉得如果你不懂葡语的话,你也没有动力去认识彼此。从这点看文化多元共融是有些讲不通的。

澳门土生葡人(葡萄牙语:Macaense),从字面理解,是指在澳门土生土长,而以葡萄牙语作为第一语言,以葡萄牙文化作为本位文化及身份认同的人群。 (图片来源不明)

另外外界不太了解的一点是澳门的保护主义是很严重的。澳门人很害怕别人,包括来自内地的新移民,这跟香港有点相似,也包括一些想要留下来工作的外国人。澳门人可能会有一些害怕外界的人跟自己竞争很好的社会福利。这也是有一些原因的。例如澳门主要产业博彩业的很多主要岗位的政策都是保护本地人的。比如政府规定荷官只能由本地人担任,其他一些职位也会安排一定比例的本地人。他们的收入都很可观。但对这些主要产业的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和相关的科技要求并不高,所以只要达到某一个程度,从业者就可以拿到很好的薪水,比普通大学生初入社会的薪水还要高。我觉得大部分这些主要产业的从业人员,也知道自己的不利条件,所以他们会对任何人才引进或者产业转型的规划感到担忧。这就是所谓的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也会导致对外地人的歧视,比如会觉得一些东南亚的外佣很脏……

所以我觉得两个方面,本地华人跟土生葡人处在平行时空,以及保护主义在澳门的盛行,都是现在官方文宣的共融和多元化的另外一面。

 Ricky |您对“澳门学16号”的未来有着什么期待和展望呢?

Jasper |首先是要继续做下去。我觉得订阅制的重要意义就是可以帮助我们保证一定频率出稿。这是我们想要维持的一个跟订阅者的共识。

另外就是我们想要尝试更多的合作,推广知识付费,例如在更多媒体上曝光,或举办更多实体活动。今年我们就有一个半年期的收费讲座,围绕着一些社会科学相关的学术议题去开展。我们很想强调,听这些讲座都必须要付费,因为这会对主办单位和读者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双方做得更好,这样文化貭素才能继续提高。

参考文献:
【1】阿巴斯,M.(1997)。香港:消失的文化和政治。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
【2】 李展鹏. (2018). 隐形澳门: 被忽视的城市与文化. 新北市: 远足文化事业股份有公司.
【3】 李展鹏. (2013). 在世界边缘遇见澳门( 第1 版ed.)。澳门: 澳门日报出版社.
【4】搬运工,乔纳森。 (1990). 澳门流行的中国菜。文化评论,10,51-66
【5】 李志高(弗朗西斯科·冈萨尔维斯·佩雷拉)。葡萄牙,中国澳门之旅( 葡萄牙、中国与「 澳门问题」).澳门:东方葡萄牙学会, 2013年8月至9月

文| 瑞奇

审稿| 福卡莫

图| 来自网络

微信编辑| 张宇轩

matters编辑| Marks

围炉(ID:weilu_flame)

文中图片未经同意,请勿用作其他用途

欢迎您在文章下方评论,与围炉团队和其他读者交流讨论

欲了解围炉、阅读更多文章,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在公众号页面点击相应选单栏目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