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line
Sunline

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sunline.liu@gmail.com

20220730周慕姿《羞辱创伤》新书分享会@诚品大远百

后来,我不再需要这些关于心理创伤的书了。若有需要,我想是因为我想知道在别人心上有哪些创伤,好让彼此舞刀弄剑时,可以有一个人能闪避,而不要一直都是两败俱伤。总是,关系里要有一个人柔软,才有机会解开纠成一团的结,也要有一个人是强壮的,才能保护和包容对方,以及那一段想要维持的关系。

已经许久不出门参加任何活动,除了今年(2022)元宵看过灯会外,疫情这两年多我好像真的不太出门,连看到电影院人很多都想跑XDDD,但没记错的话,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我还或多或少会到现场拍一些新书的讲座,也许是台南政大书城或是高雄几间会办讲座的书店。 (疫情前最后一场应该是罗毓嘉在高雄政大书城,再上一场是吴明益在MLD)

而疫情前的最后一场本来也是想去的周慕姿讲座,应该是被台风给搅局了。

*

好像是搬回家住之后,我开始在市面上任何跟心灵创伤的书里寻找那些心里总是会痛痛的解答或是解药。曾有很长的时间也在那些动辄上千人按赞、几百次的分享中,感觉像是遇到同温的理解而被疗愈了一样。

但也不记得究竟是在哪个瞬间,我发现关于这些不管母爱或是身边的人挥过来的刀剑其实都跟自己无关,于是我开始抽身看这些「你常会分不清楚到底是对方无意识的脱口而出」或是「那是他们生长过程留给他们的待人处世」以及「那些他们只是认为你最好也跟大部分人一样会活得比较轻松」的说法、规则、定律,多半都是「说话的那个人」他们身陷在自己的情境里!

于是开始练就一身「不要随便随着别人的不安、羞愧、愤怒⋯⋯」起舞的能力。

也许是网路将大多数人融在一起而创造出来的任何友好、同温的集体意识里,人感觉「被否定」的机会变多了,似乎只要跟世界有一点不一样,就会感受到无法融入且似乎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也经常性地有人用同一套标准,不客气的对自己摆出一副「你怎么会跟别人不一样,你错了」的姿态。

或说整个宇宙的氛围呈现了极端的两方,要嘛凑在一起取暖在同温层里呼喊爱,要嘛就是动不动谁都有权利对任何人的人生、行为,做出各式各样的纠正、指教。人便经常性地容易在这些闲言碎语里让自己再往更黑暗的挫折里坠落。总之,「好好说话」「好好表达」「好好感受(好好的不要把什么错都放在自己身上、不要动不动觉得自己被否定的去感受)」成为了现在很困难的课题!

现场听周慕姿分享这本《羞辱创伤》只能边听边笑且边庆幸自己即使不断地要接收那些来自于他人散发出来的任何关于「你就是个无用、无礼、不适合活在这个世界,且没有资格说自己够好、够努力」的言论,仍然可以将自己保护得很好,想回击的时候回击,想跳过的时候跳过,怎么也不愿意让人轻易的打趴在地上,尤其是在这么庞大的网路关系里,要被那些对你有错误期待的人摆放在各种天秤上评比的同时,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去抵抗: 「是你拿你以为的世界标准在评断我,而我从没有要追逐你那些理想境界。」那是你的标准,你给自己(或我)的标准,但不是我的。

比较奇妙的是,除了「社交互动」这件事我依然一直卡关外,关于母爱或是任何跟家有关的创伤,「年纪或者时间」给了我一个断点,而我经常想不起是怎么发生的,就是突然理解了有很多很多很多关于那些被插进胸口的剑,是可以轻轻闪身而过,或是能够开启什么机制像习武之人有坚硬的胸膛,让剑隔在心外面只稍稍受了一点皮肉伤,又或者只是将自己从那些角色、情境、情绪抽离后,便发现能够直视他人的软弱、不堪,才看见原来被他们砍得心里痛痛的!

这也许是一个就是人人都很脆弱(软弱)且很害怕被发现的时代,需要在人前扮演「我很好」的样子,演不出来只好打趴自己觉得「我就烂」,但却常常忘记,其实自己想要成为么样子,最开始是自己替自己妆扮的,自己要很喜欢自己才是!

后来,我不再需要这些关于心理创伤的书了。若有需要,我想是因为我想知道在别人心上有哪些创伤,好让彼此舞刀弄剑时,可以有一个人能闪避,而不要一直都是两败俱伤。总是,关系里要有一个人柔软,才有机会解开纠成一团的结,也要有一个人是强壮的,才能保护和包容对方,以及那一段想要维持的关系。 (但其实结不一定要解开就是,不要互相伤害有时就是最好的状态了。)

上一次想去慕姿的讲座,是关于《他们都說妳「应该」》想提问的问题,也因为时间的经过而得到了答案:「该怎么帮助那些困在『应该』里的女人、女孩们,离开那些『应该』的牢笼呢?」我想应该跟面对外来任何从父母亲、师长、同侪、家人亲友间有意无意带给自己的否定/羞辱一样:

对方所陈述的,都「只」是他们想表达的,很多时候都跟自己无关。很少人能真的帮助谁离开某些跨越不了的情境,人只能先保护、照顾好自己,让跟自己在一起的人,有机会松开那些紧紧箍住自己的咒语。

久未出门、人多的外头,还是需要一顶帽子和一台相机闪避在人多时候的压迫感。好像还是得在后疫情之新流行病毒株大爆发之前出门走走。

这应该也是我久违会写这种讲座记录的心得了~~,是说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看到这种签书的盛况了。 (废话,你都不出门嘛)

图:20220730新书分享会现场,Canon EOSM50,相片集。感谢诚品老同事让我拍了一张大合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