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hua
suhua

音乐迷

摘錄:斯凱·克利: 戀愛中的存在主義者(Skye Cleary、Richard Marshall 文)

我們認為,愛應該是無私的。施蒂納會說,你在愚弄自己。愛是利己主義的,因為它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慾望。他還提出一個更富爭議的觀點,我們戀愛,並不是因為對方,而是因為我們喜歡處於戀愛中的自己。儘管我們可能會欣賞另一個人,但這就和欣賞一瓶紅酒一樣。如果酒變質了,我們可能仍然愛這個好看的瓶子,但是不要指望我們說愛的是這瓶酒。

施蒂納的哲學並沒有排除長期、深厚和富有意義的關係,但也不完全有利於這種關係。儘管如此,我喜歡他強調愛是一種選擇,而且我們最好對自己誠實,知道自己為什麼處於感情關係之中。我們可以遠離那些危害自己生活的人,與激勵我們、滋養我們的人交往,同時去激勵和滋養對方。

A:在《非此即彼》中,克爾凱郭爾(用筆名)從三個領域探討了追求生命意義的存在主義旅行,這三個領域是美學、倫理和宗教。美學領域是最原始的,它很童稚,迸發著各種可能性,並由享樂主義引導。莫扎特的唐璜是個終極美學家,他是一個非凡的誘惑者,完全由性衝動驅使。儘管克爾凱郭爾欽佩唐璜的魅力,對此進行了極具感染力的描述,但他並不認可這種生活方式。

美學的生活方式看起來可能很有趣、很有魅力,但說到底,它是沒有意義的,它缺乏真正的承諾。克爾凱郭爾認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道德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接受社會規範和義務,比如結婚。道德的生活方式還涉及一些問題,包括使生活變得索然無味。因此,我們的挑戰是,在不失去美學激情的情況下道德地生活。在書的結尾,克爾凱郭爾暗示了另一種選擇:宗教領域。

A:克爾凱郭爾想保護愛情。浪漫愛情是轉瞬即逝的、輕浮的,而婚姻可以提供更大的穩定性。但婚姻實際上並不可靠,當然也不會讓愛情長存。克爾凱郭爾的終極建議是“愛鄰人”,也就是說,去愛但不要計較回報。

克爾凱郭爾的解決方案導致的問題是,相愛不再浪漫了。然而,他讓我們明白為什麼變動不居的短暫關係會讓人如此不滿、如此孤獨。約會APP和網站,讓你很容易冒著永遠在短暫邂逅中心煩意亂的風險。人們瀏覽著成千上萬的個人資料,這些資料夾雜著無限的可能性,就像唐璜在塞維利亞的街道上掃視著穿裙子的人。

Q:你討論的第三個人物是弗里德里希•尼采。他是如何看待浪漫的?權力是關鍵點嗎?

A:尼采不怎麼看重浪漫的愛情。不是因為他在這方面沒獲得多大的成就,而是因為他厭惡我們把婚姻建立在愛的基礎上。激情往往在戀人走上紅毯之後消散,所以在愛情的錯覺下做出改變人生的決定是荒謬的。然而,尼采著實欽佩婚姻的功能,它能把愛情轉化成一個更穩固的家庭基礎——如果人們決定待在一起的話。這並不總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婚姻往往通過習慣、規則和過度的熟悉令人感到窒息。尼采這樣描述戀人,他們讓權力意志(will to power)肆無忌憚地流淌,表現得如同自私的怪獸在保衛自己的金庫。愛情最後以戰爭告終,戀人們試圖用自己的意志統治對方。

另一方面,在尼采看來,偉大的友誼能為感情關係提供一個更好的基礎。好朋友能相互教育、彼此激勵,推動彼此走向“超人”的理想。尼采比較懷疑,許多人在做到這些的同時還保存著浪漫,但是我認為可以——而且這才是最好的愛情。

A:對薩特來說,生活的目標是去認識自己。愛是做到這一點的方式之一。或者說,我們把愛當作一種徹底了解自己的方式,因為最終,人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自我反省只能達到這種地步。就像眼睛不能看到自己一樣,我們需要一面鏡子來觀察自己。但是,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存在,我們需要知道其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在薩特看來,這種來自他者的凝視十分重要,他說,如果沒有他者,我們就不會了解自己。波伏娃和薩特開放地與其他人相愛,但他們兩人仍然對彼此做出承諾。他們同意把一切都告訴對方,以此來克服嫉妒。然而,薩特說,他對所有的情人都撒過謊,包括波伏娃。這樣看來,波伏娃和薩特好像也無法調和這一點。因為人的本性就是想逾越規則嗎?即便我們已經擁有想要的一切?還是因為,他們覺得撒謊比面對事實更簡單呢?我不太清楚。但我欽佩他們在生活中踐行自己的哲學,並把感情關係中的緊張、痛苦和狂喜一概寫下來,還說明了嘗試去愛的重要性,因為只有置身於愛,世界才有意義。

本真的關係是自由地、積極地選擇在一起,既不是必須如此,也不是期望如此,或者因為你默認了一個簡單的選擇。波伏娃著作的重要之處在於,她具體展示了我們如何從薩特描繪的權力遊戲中解脫出來,並把尼采關於友誼與愛的觀點聯繫起來。她表明,試圖支配另一個人以及當愛情的奴隸都犯下了道德錯誤,因為它們要么會導致為他人而泯滅自己的存在,要么劫持了另一個人的超越。

Q:最後,可不可以給3AM的讀者推薦五本書,以便我們進一步了解您的哲學世界

A:好的。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名士風流》、讓•保羅•薩特的《噁心》、 弗里德里希•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索倫•克爾凱郭爾的《非此即彼》、莎拉·貝克韋爾的《存在主義咖啡館》。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