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ola
Sharola

頭薦骨/身心學/澄心/SRT/一人公司/被動式投資,關注個人安康發展與生活品質(QOL),個人接案中。 詳情請洽:https://tinyl.io/3L4b

界线与中立的应用

界线通常是我们那僵硬的自我防卫外界的方式。当一个人带着临在的品质开始与自己接触时,我们生命中长期的防卫会软化下来,那些生命的伤也有机会得以消融。中立,是我们得以回到临在的一种基本品质。这篇便是试着描写这种中立的品质。

头荐骨这个取向有时候会引起一种误解,这种误解大概是,「头荐骨是执行师帮我做一些事情,或者给我一些能量之类的东西。我来这边做个案,是让执行师帮我解决一些什么,或者能够帮我净化病气。」

有时候,我也会在某些执行师身上听到类似能量交换的暗喻,仿佛身为执行师的人会给出个案什么,或者会跟案主做能量交换,或者会把案主身上的某些东西从个案室中带走,然后带在自己身上。

这种误解会类似上面这则gif档当中,一个人从其他几个人身上分别带走一些沉重或者晦暗的东西,然后带在自己身上。通常来讲,我们的确会在与他人谈话的时候,感受或共振着对方的一些感受,也可能在跟某些谈完话以后,有从对方身上带着某些感受的情形。

不过,当我们待在自己的中心中时,这则gif中最后的情况便可能出现:所有的感受都只是自然地黏上来,又自然地脱落。头荐骨的个案其实就核心来讲,是执行师待在自己的中心中,有意识且临在地陪伴着另外一个人,并在这种临在中陪伴一个人。透过执行师待在中心的陪伴,一个人那些过往的沉痾会慢慢、逐渐地开始掉落。而那些和平、安详、整合,常常都是这种陪伴的过程中,会出现的副产物。

不过在进入「待在中心」这个主题之前,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希望会比较容易了解上述所描述的「偏离中心」是什么。


小祯久久才回一次家。

说真的,从别人眼中看来,她家也没有什么问题:童年过得还不错,家里经济没什么问题,父母和哥哥都没有什么陋习。从旁人的眼光看起来,小祯的原生家庭一切都很好,简直是模范家庭的典范。

但不知道为什么,小祯就是不喜欢回家。她说不上她在家感觉到的那种感觉是什么,甚至也会怀疑,是不是只是自己太过敏感,才会觉得那个家冷冰冰的。

当小祯对自己与他人的行动更敏锐后,才意识到她的家人以往跟自己互动的方式,正是这种压力的来源。这次回家,小祯才意会到,这个家里面的人好像想了解的,比较多是自己又多了哪些状态,比如说结婚了没,工作的收入怎样等等。却好像很少关心过她的感受,她这几年来走过怎样的心路历程。

小祯在家中经验到的,其实是一种孤独感:虽然大家都在家,可是自己却感觉不到有人真的在的那种感觉。而自己好像每次回家,都会一再一再地经验到这种「虽然大家都在家,可是好像没有人真的在」的那种孤单感。


我们跟人相处时偏离自己的中心,是满常见的情形。所谓的「偏离中心」是一种失去了跟自己的连结,转而朝向对方的情境。这种情境可能是想要安抚对方,急着想要平抚对方的不舒服,或者在看到对方受苦的时候开始说教,又或者在看到强烈的情绪时往后退缩。

就内在动能的层面来讲,偏离中心是自己被冲动的马车拉着走,却对被拉着走没有太多留意,或者完全没有留意到自己已经被带走。当一个人偏离那恒定的中心时,可能会有的表现包含但不限于:

  • 关心好像整个人压到自己眼前
  • 一个人好像不在家,或者碰触不到这个人
  • 这个人好像往后退,或者感觉好像在躲着我
  • 这个人给我的感觉好像要把我吃掉
  • 慌乱/无措/焦躁/坐立难安
  • 静不下来
  • 自己好像要被某种感觉淹没(overwhelmed)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失去中心的例子。让我们回想过年时跟亲戚相处的情境,可能就能略知一二。我们在面对那些排山倒海而来的问题时,往往也好像能看到那群仿佛要扑上来把自己给淹掉的那些亲戚。表面上看起来,这些人好好地坐在他们的座位上,不过在能量上,我们可能会有一种他们整个注意力排山倒海地压过来的感觉。

通常我们因应这种挤压式注意力的方式,通常是在能量上往后缩,就好像我们压缩了自己的空间;或者,我们会好像往前对抗这股压过来的能量一样。我们应对他人注意力的方式,常常不是退缩,就是对抗。

当别人的注意力排山倒海压过来时,我们常会下意识后倾

可是我们是有第三种选择的,那是待在自己的中心里,即先前曾经提过的中线,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待在中心,是不试着对抗,也不从中逃避,只是站稳脚跟地在这里。同时,我们只是跟所有出现的元素-感受、想法、情绪、感知、身体感觉-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不远离也不逃避。

这种观照是我们相对不孰悉的观照态度。透过在相对轻松、安全的场域练习,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这种在所有场合里,都能轻松写意地采用这种中立角度的方式。这种轻松写意几乎是大部分人渴望的:能够在每个当下平静、安详、自在、和平,不被晃动。

这种轻松写意,就是一个人有意识地意会到自己的中心,并且安住于其中。然而,这种轻松写意并非一朝一夕能达到。除此之外,要能够在生活的每一刻活出这种轻松写意,背后其实有几个前提:

  1. 从相对容易、安全、自在的情境与场域开始练习(注意:不是一开始就打大魔王)
  2. 这些练习是我们知情,并且有意识地采取某些行动
  3. 这些练习是持续的、不间断的
  4. 这些练习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视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细微的调整
  5. 在关系中的模式基本上需要在关系中消解,通常来讲,这些练习通常会从跟我们感觉安全的人开始

若有兴趣,欢迎参考、预约与洽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