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
ken

被濫用和誤用的“雞蛋和高牆”理論

在一堵堅硬的高牆和一隻撞向它的蛋之間,我會永遠站在蛋這一邊。 ——村上春樹

關注香港事件的人都聽過這種論調,而且在網絡上越來越多,已經變成了某種程度的政治正確

這種話聽起來還挺有同理心和大愛精神。但是,同理心和大愛精神並不能證明這個想法就是合理的。

實際上,這句話已經被濫用和誤用過頭了。


眾所周知,評價任何一句話,都要回到原來的語境和原文中去。

這句話出自村上春樹去耶路撒冷接受文學獎的演講詞,原文有點長我就不放了,隨手可查: http://www.lifeweek.com.cn/2013/0618/41129.shtml

主要是這一段:

有一句話請允許我說出來,一句個人性質的話。這句話在我寫小說時總在我腦袋裡揮之不去。它並非寫在紙上貼在牆壁,而是刻於我的腦壁。那是這樣一句話:
假如這裡有堅固的高牆和撞牆破碎的雞蛋,我總是站在雞蛋一邊。
是的,無論高牆多麼正確和雞蛋多麼錯誤,我也還是站在雞蛋一邊。正確不正確是由別人決定的,或是由時間和歷史決定的。假如小說家站在高牆一邊寫作--不管出於何種理由--那個作家又有多大價值呢?
那麼,這一隱喻到底意味什麼呢?在某種情況下它是簡單明了的。轟炸機、坦克、火箭、白燐彈、機關槍是堅硬的高牆。被其摧毀、燒毀、擊穿的非武裝平民是雞蛋。這是這一隱喻的一個含義。

可以看到,村上春樹對這句話的證明,只是給出了一個反問的理由:

假如小說家站在高牆一邊寫作--不管出於何種理由--那個作家又有多大價值呢?

這個命題,包含了兩層重要意思。

(1)當站在高牆的一方,如果寫作的是作家,那麼這個作家和作品的價值就不大。

從作品的角度來看,這句話或許有一定道理,因為整個小說可能失去了衝突,很難演化出跌宕起伏的情節。而從作家的角度來看,村上春樹只是認為為高牆寫作沒有吸引力,這是個人的主觀價值取向問題,見仁見智。這句話真正的問題在於第二點。

(2)這個命題描述的對像是小說家(如村上春樹), 這是最重要的限定範圍

也就是說,村上春樹這個命題就算是真理,也只是適用於“小說家”這個對象。

但是,這句話已經遠遠脫離了原來的適用範圍。我們看到的是:

(A)當一個人拿不出更多的邏輯和論據後,就會掏出這句話,宣傳自己為雞蛋,要求大家無論如何都要站在雞蛋一起。

(B)當遇到雙方衝突時,因為是其中有一方是雞蛋,所以我要站在一起。

實際上,A點是強盜邏輯, B點則反映了雙標的虛偽。

對於A點,就是“我弱我有理”的變體。我很弱,所以我是對的。

熊孩子打爛了一個名貴花瓶,父母站出來說:“他還只是個孩子,放過他吧。”

學生燒毀了自己的學校,打傷了無辜人群,“但他只是個孩子啊。”

這不就是自證為雞蛋的邏輯麼?可憐之人,往往有可恨之處。

對於B點,為什麼虛偽?

本拉登等人面對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組織人手、挾持飛機、撞向了世貿大廈,這是一個典型的雞蛋撞向高牆的案例。

但我沒看到村上春樹等人跳出來,站在“雞蛋”的一旁,並且指責“高牆”。

世界上雞蛋那麼多,你只看到和選擇了你喜歡的那些雞蛋。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