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碟
森碟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個頭。一個來自台北宜蘭的前媒體人,現旅居大陸free公關狗,躺平中。用筆紀錄那些稍縱即逝的不適和陌生,用我的視角重新認識中國和台灣。

原来中国不是没有通膨,只是大城市感受不到

(编辑过)
辣椒炒肉一盘40人民币、鸡肉一斤30、白饭一碗5元....,原来中国不是没有通膨,只是活在大城市的我们感受不到而已,物价优先涨到五环外的世界去了。

今年两次回台湾我都能明显感觉到台湾的物价上涨了很多,从早餐店到饮料店无一幸免,这其实并不意外,今年由于能源危机、黑天鹅事件频发,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除了——中国?

后面打一个问号是因为12月初中国官方才公布了今年的通膨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指出,中国当前通膨率约2%,相较于台湾的3%(也有学者认为真实数据应为4-5%)、韩国的5%、美国的7.1%,确实是相对较小。

我自己生活在中国的新一线城市也没有感受到明显的物价上涨,除了去年有一阵子喜茶和奈雪(中国定位较为高端的手摇饮料品牌)纷纷提高售价到30元RMB(以下全文价格皆为人民币)以上,但今年又有志一同地开辟平价手摇饮品牌,定价打了6折,共同「卷」向消费降级市场。

直到我最近有机会离开浙江,去其他省份长途旅游才发现,我以前真的是太天真了。

餐馆价格直逼一线城市

原来中国的通膨压力都外溢到穷乡僻壤里了,而绝大多数活在一线城市的人们却依然在享受便宜的人力成本、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价格打到骨折的外食。

举个例子,我一离开广东进到广西和云南,立刻就感觉到了明显的物价差距。

一盘辣椒炒肉在杭州大概是20到25元,在云南红河(滇南地区)居然可以卖到40元,这完全是超越北京上海的物价,这难道炒的是神仙肉?我结帐时惊呆了以为自己作为外地人被坑了,特地跑去找老板理论,没想到老板拿出他的进货单给我看他的猪肉进价,一斤30元,我立马沉默了,一来是因为杭州的猪肉一斤也就23元,二来是因为我盘子里的肉真的没有一斤啊脑板你的辣椒也要这么贵?

非当事炒肉,我吃到的那盘辣椒炒肉,肉量大概只有图片的1/4。

还有一次大晚上我们在广西乡道边一个叫不上名字的小镇吃顿便饭,顺便等车子充电,那个小镇小到什么概念呢? 500米可以走完,整个镇就一条路,路边分布着十几家商店、小吃店。

晚上九点多,我们走进一家一个人都没有的小吃店,名字我现在仍记忆犹新,就叫「梦姐小吃店」,店里一个人都没有,只有老板梦姐本人百无聊赖地等着收摊,我们叫了一盘炒饭和一盘炒泡面,菜单上写着一份价格是15到20元(至于为什么是浮动价格,容我后面解释),炒饭和炒面有多难吃、料有多寒酸我就不多说了,一句话解释就是:一个碗里,半红一绿九白。但我们饿得慌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先吃再说,拍照就更别说了。

最经典的是结帐的时候,老板一口价一份20元。

当下我愣住了,下意识问她:

「你这个价格写15到20,为什么你收的是20,不是15?」

梦姐非常淡定,给我一个大大的笑容宛如冬日的暖阳说:

「因为我炒的就是20。」

语间透露出满满的特级主厨的自信,难道梦姐师承四川阿贝师傅?是我狭隘了?

「你炒的是20,那谁炒的是15?」

我不敢置信,原来小吃店和理发沙龙一样,有分设计师、资深设计师和设计总监?

「我炒的就是20元。」

梦姐再度自信满满地、坚定且缓慢地给出一样的答覆。

我和赣男互看一眼,败给了广西特级厨师梦姐的自信,乖乖付了40元。

20元吃一份再普通不过的炒饭在中国是什么概念?在一线城市并不算贵,可以说是正常价,但注意这是一线城市的价格,而这里只是一个不知道几环外的乡镇啊,没有歧视的意思,但这个地方的收入水平真的可以支撑起这个物价吗?

非广西梦姐牌汤面,但梦姐招牌汤面只比他多了一个鑫鑫肠和两片青菜。

类似这样的例子我一路在广西和云南遇到无数次,包括云南怒江一斤40元的鸡肉、80元一份的外卖鱼(料少难吃)、香格里拉一碗5元的饭(备注:杭州一碗饭公定价是2元)都已经吓不倒我了。

在进入广西和云南之前,在福建和广东这些中国GDP和消费水平最高的省份,物价和杭州比肩或超越是完全合理的,但广西和云南?是在贵什么的啊Excuse me?

特别注意我这里说的物价不是风景区的价格,景区内的价格我通常都睁只眼闭只眼,不特别放在心上。我说的是当地人会去吃的路边无招牌小店,连在大众点评上都搜不到的那种,通常都灯光昏暗、没有什么装修,卖的就是面啊饭啊等简单的快餐小吃,没有观光客也不卖当地特色菜。

而且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内陆省份,我在沿海省份的县城也明显看到物价飞涨,小县城的物价完全没有比大城市便宜多少,在外面吃一顿饭没有200、300元,根本吃不到什么东西。当地超市物价甚至还没有大城市的生鲜网购便宜,外卖配送费也丝毫不含糊,重点食物选择还没有大城市多。这两年中国很多年轻人流行逃离大城市回小县城「躺平」,我真的想问,县城的收入没有大城市高,生活物价还一般贵甚至更贵,除了房价有明显优势,他们回去是真躺平还是「等死」?这不是讽刺,我是真的困惑活在县城里的人要怎么存钱和生活?

大城市存钱真比小地方容易?

为此,我特地去查了云南省和杭州市的人均可支配所得和消费水平对比。

2022年第一季度,云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0元,人均消费支出4887元;杭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58元,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397元。

这意味着云南人日常消费占收入比高达七成,而杭州的占比大概是56%,云南人每10元收入只能存下3元,而杭州人大概可以存下4.4元。

不觉得怎么看都很不合理吗?

大城市收入高没错,但是理论上消费水平也比较高,不然为什么这两年这么多北漂年轻人怨叹存不到钱,宁可回老家谋生呢?但事实是,大城市的日常消费物价并没有比县城高多少,这里说的「日常消费物价」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非高级餐厅或名牌奢侈品,也就是维持基本生存所需的食衣住行消费。

根据中国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十一月,中国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北京是1.9%、深圳3.7%、杭州3.5%,三个大城市的食品涨幅都低于全国水平;但如果聚焦到县城,例如浙江安吉县,11月食品价格上涨4.2%,内陆省份云南省为4.3%,皆高于全国平均涨幅。

我不确定这有没有办法说明大城市的物价涨幅比小地方还少,但我自己走过中国大小城镇,真的能深刻感觉到小地方的物价真的一点都不比大城市「小」,这趟旅行一回到杭州,我立刻松一口气:「终于可以重新感受正常的物价了!」终于大部分外卖都免配送费、快餐的价格就应该在20-25元之间,这才是我们的日常啊。

但想到沿途中遇到的那些可爱的人们,又不禁自以为是地替他们操把心,他们是不是为我们承担了最大的通膨压力呢?为什么是小地方的人们最先感受到物价的上涨呢?是因为那里的人口基数少、人民较为沈默温顺,所以可以优先牺牲他们吗?如果今天易地而处,是大城市率先物价上涨,那大城市也有无数的打工人将面临残酷的生存压力,还不起房贷、付不起租金,那他们又该怎么办?

在这个连加点一颗鸡蛋都要斤斤计较、思量再三的时代,大城市、小乡镇,都共享着同一份喜悲,意外真正实现了「城乡平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能看到這裡實屬不易,看來我們是同道中人,歡迎donate,交個朋友~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