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lak
ohlak

来自马来西亚的码字人,散文、网文、攀岩 每日一篇作品(什么都写) 不定时网络小说《精灵培育员》更新(正常情况1天2章) 欢迎点置顶的Ohlak作品分类查看我的文章。 (想看我聊什么可以留言告诉我) 喜欢我请多多支持,感谢大家!

一个我不喜欢的词:边缘人

我们要思考:边缘人是他自己给予自己的定位?还是我们给予他的枷锁。

边缘人,一般用来称呼在一个群体中比较不显眼的某个人或某几个人。

在职场上、社会上出现边缘人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事,但是在学校里,尤其是中学,边缘人却会常常会卷入许多班级冲突之中。

对我来说,当班上出现了“边缘人”这个词,或者出现了有人被大群体排斥的现象,一颗定时炸弹就已经埋下。


是谁成了边缘人?

一般来说,一个群体之中会自然生成边缘人。就算把原本的边缘人剔除了,群体中总有其他人会渐渐变成边缘人。

因为一个群体中总会有鲜花,也总会有绿叶。有人表现突出,自然有人的光芒被掩盖。许多心理学理论、人类学理论都会谈到这个现象。

但是边缘人的产生并不是随机的,有些人因为性格关系,常常会成为群体中的边缘人。

比如社恐人士、不善言辞的人、喜欢单独做事的人。他们出现的时候常常就一个人坐在角落,仿佛开了结界一般,大家无法靠近。

对我来说,他们不应该被归类进“边缘人”的范畴之中,因为他们是性格使然,喜欢自己静静地坐在角落。所以他们不会因为自己不被重视而心里不平衡,他们反倒非常希望大家不要把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

而且他们一般上还是会有一两个好朋友,跟班上关系也不差,通常来说,只有他们被欺负,很少会出现他们欺负人的状况。

这一个群体,是需要默默关注的对象。关注的理由是,他们会因为不想成为大家的焦点,也不爱沟通,往往就成为了同学们栽赃、霸凌的对象。

因为他们不会说。

碰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大多会选择退让,因为他们连吵架、报告老师等沟通都不想做,这自然就趁了许多霸凌者的心意(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有些老师也是霸凌这些学生的凶手之一。)

而这对于正在学习如何社交,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中学生来说,就常常会导致他们被误解了。

甚至还有一种状况可能会发生:

明明事情水落石出了,他是被栽赃的,他被误会了。大家却埋怨他什么都不说,导致大家误会,然后继续边缘化他。

而这样的情况,就是老师们要极力避免的事。

学校是一个推崇集体行动的地方,因为在未来的社会里,所有人类都必须学会团队合作、集体做事的方式。

所以它会在潜移默化之中,给所有学生一个观念:

没有朋友、独自一人是不对的

当一个学校成功把“团队”、“合作”、“相亲相爱”等等观念灌输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当中以后,这些独自一人,不参与团队、不想要合作、不主动跟别人相亲相爱,就成为了“不对/错误”的行为。

尽管校规里没有这样规定。

所以,老师在处理这一群学生的问题时,需要非常照顾到他们不善社交的特色,才能够跟他们达成有效沟通。

比如,尽量以个人辅导的方式跟他们谈话,严格保密他们说出的内容(包括其他老师),就算需要找其他老师协助,也要考虑到学生会不会因为排斥跟更多人接触,而选择放弃一切沟通。

而同样的,学生们在跟他们相处的时候也要随时注意他们不希望成为众人焦点的特性,尽量不要把他们的任何事情曝露在大众视野中。

跟这一类朋友相处,最关键的一点是“默默”。

他们需要帮忙的时候默默帮忙,不需要告诉他。他们受到欺负的时候,也默默地告诉班导,除非受到人身伤害或者真的需要立即制止,否则不要上演偶像剧那种英雄救美、美救英雄的戏码,他们会非常不舒服。

其实,当他们慢慢把心房打开以后,他们是愿意跟大家打成一片的,只是他们打成一片的方式就只是平时多了一些笑容,不会跟大家一起疯一起癫,大家尊重他们就好。

另一种会成为边缘人的人,是行为受到排挤的一群人。

有句话这么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句话在这群人身上能够充分体现。

可能是一次事故,可能是一个长期行为,当我们问到群体中的任何一个人:“他为什么会成为边缘人?”

大家都能清楚地、明确地说出他被讨厌的原因。

可能是他偷同学的钱,可能是他曾经做过什么惹怒全班的事,可能是他有些不好的习惯,比如喜欢在冷气房放屁之类的。

站在学生的立场,当然是他不好相处,我们就不跟他相处。

但是站在老师的立场,这件事情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因为这一类的边缘人,不一定甘愿被全班边缘化。他们可能曾经也是跟大家打成一片的其中一员,他们也希望可以拥有跟其他人一样的相处方式。

而如果老师不去处理,让他们和全班可以和平相处,未来肯定会爆发一场一场的班级冲突,把老师搞得焦头烂额。

我一般在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会秉持着8字原则:“秉公处理,法外有情。”

对班上的大多数,我要讲理。从一件件的小事中去剔除掉大家排斥他的情绪,让大家觉得,我们针对事情来谈就好,不要夹带个人情绪去排斥对方。

因为一个被班上排斥的人,就算是垃圾不小心丢到垃圾桶外,就算他立刻拾起来了,在别人眼中也会成为一个不可原谅的重罪。

所以,秉公处理很重要。

而对那一位边缘人,我就会花时间去跟他长期个人辅导了。

会导致一个人被全班疏远,他所犯的错肯定不简单。根据我的经验,不论是因为一个事件,还是因为一些长期性的习惯而遭到疏远,当事人要把自己犯下的错改正过来,通常都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这其中还包含其他伙伴重新接纳他的时间。

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这段期间里面,不断地引导他去改正这个问题,同时要安抚整个班级,争取出让他改正的时间,当他已经把自己的缺点改正到全班可以接受(或者忍受)的程度,再跟大家谈一次“情义”,让他和全班都各退一步,然后重新融合在一起。

剩下的,还未完全改正过来的问题,就可以让整个群体去教会他了。

毕竟,跟群体相关的问题,还是让群体去教会他会更加合适。

所以,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们自然有疏远对方的理由。只要我们做自己,就能反馈足够的讯息到他的身上,让他明白自己需要改变社交方式。

只是在他已经渐渐改正之后,我们要不要放宽心胸去重新接纳他?这就是我们能够有所学习,有所成长的地方了。


该如何与边缘人相处?

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有时候老师甚至没有察觉问题,并没有去处理那位边缘人的情况。

可是身为群体中的一份子,我们却免不了要常常与边缘人相处。那我们又到底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呢?

这其实没有答案。

强势的人会与他们硬碰硬,弱势的人会退避,而全班的状态、老师的态度、边缘人的根本问题,都会影响我们与对方相处的方式。

所以,如何与边缘人相处,也是其他同学需要学会的事。

就如同我前面说过的,一个群体中必定会出现边缘人,就算我们把他剔除,不久之后另一位同学也会变成边缘人。如果我们不学会跟边缘人相处的方式,当我们剔除掉最后一个边缘人之后,自己就成了边缘人。

其实,人类本来就是群居动物,就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聚在一起的时候总能够找到相处的方法。

所以大家只要顺其自然,其实就能找到跟边缘人的相处模式。

况且,我们一生中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加入各种各样的群体,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某个群体的边缘人。

所以,“边缘人要怎么与人相处”的课题中,我们最好是两种角色的相处模式都要学会。


总结

我在教书的时候,一直希望自己的学生们都能够训练出一种技能:

去到不同的群体,扮演不同的角色,却依然保持自己的性格。

未来社会逃不开团队合作,所以就算是不善社交的人,都必须要学会一些社交技巧,一些自己专有的社交武器。

想要团队合作,还是想要独自工作,这是学生们未来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我不会干涉。

但是如果比不可免需要团队合作的时候,我的学生是不是有足够的社交技巧,这就是我重视的事情了。

因此,寡淡恬静也好,活泼好动也好,每一个人,只是一种种不同的个性罢了。

边缘,只是他们与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相处的时候,敷衍地给他们冠上的称呼罢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