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米在云游
吉米在云游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葡萄牙| 阿連特茹的慢活生活,帶著陽光和葡萄園

山上的城堡和要塞的故事,已經化在了終年溫暖的陽光裡;山下的農場和橄欖樹,卻依然慵懶散漫,長成了幾百年前的樣子。

葡萄牙人面向大海,似乎不太有著「母親河」的觀念。在里斯本的特茹河口,人們豎起的是探索者紀念碑,在白天升起弦月般的帆,向著茫茫大西洋進發。而在航海家身後,寬闊平靜的特茹河,似乎只是所有英雄故事的背景板。

所以,當你往河流的上游走時,那些令人澎湃的海浪聲,波瀾壯闊的史詩,就都漸漸遠了。河上沒有爭渡的船,兩岸是連片的葡萄田,大串大串的綠藤,白牆紅瓦的村莊錯落。先是平原,再入丘陵山區,一路都不缺的是伊比利式明豔的陽光。

這片被稱為阿連特茹(Alentejo)的廣闊地區,意即「越過特茹河」。對北非的摩爾人來說,特茹河以南的土地,已經是值得苦心經營的腹地;而在自北向南的葡萄牙人看來,越過了特茹河,收復失地運動便基本宣告成功。於是,幾個世紀的拉扯,建構了阿連特茹文化碰撞交融的底色。

山上的城堡和要塞的故事,已經化在了終年溫暖的陽光裡;山下的農場和橄欖樹,卻依然慵懶散漫,長成了幾百年前的樣子。

歡迎來到阿連特茹!

阿爾奇瓦Alqueva:城堡與星空

阿爾奇瓦(Alqueva) 是一片從平原到丘陵的過渡地區,自此向西,河谷平原直達里斯本;往東,到馬德里也可長驅直入。在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摩爾人徵戰不休的年代,這裡自然是硝煙不斷的前線。

當然了,現在可是歐洲一體化的好日子,西葡之間的國界線,也就是高速公路上的一塊路標,以及進入西班牙突然變差的路況。曾經罩在阿爾奇瓦頭上的血腥和緊張,早就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不過,當你開車穿過國界的時候,還是很難不注意到左邊山上那座棱角突出,瞭望塔密布,壓迫感十足的白色城堡。

這是埃爾瓦什(Elvas) 的星形防禦體系,依山勢而建,環環相扣。其中最核心的棱堡Forte da Graça,因其完美對稱、氣勢恢宏的星形結構,保證了每一個朝向都易守難攻,至今都被用來當作「棱堡」百科詞條的示意圖。

也有殺氣不那麼重的-蒙薩拉什(Monsaraz)同樣建立在山丘頂上,一邊是平原無盡的田園風光,一邊是阿爾奇瓦水庫的浩瀚湖面。水庫蓄好的水,用來灌溉小麥、油橄欖、葡萄和柳橙。中世紀居民把鎮子築於高處,相傳是為了躲避戰亂。一座石城堡,延伸出兩條石板路,四排瓦房,是小鎮的全部。

雖然,就這不到兩百公尺的小山丘,能躲個啥?

阿連特茹的陽光好,不止養得出好水果,也讓人總是暖熏熏的,做什麼都不自覺慢了一點。我坐在陽光裡,點了杯當地特產的柳橙汁,很快就半睡半醒了。等到花瓣在一陣風後就落滿了桌面,我的柳橙汁,居然還沒到。

在散漫的節奏裡,太陽很快就會下山,而阿爾奇瓦的黑夜,又是另一組故事。雲層少、光源少、緯度適中的地理條件,讓阿爾奇瓦成為了國際認證的黑夜保護區。在這裡,銀河是從旅館陽台上就能看到的風景。

我報了個當地天文台組織的觀星體驗。夜深時,周圍一切都是黑暗寂靜,大家在農田環繞之中,關掉手機,只留紅光,等自己的眼睛適應黑暗,銀河在眼前越來越清晰。從望遠鏡裡真實地尋找著星雲的形狀和顏色,本身竟帶了一種不真實感。

阿爾奇瓦,又或許全部鄉村田園都是這樣的吧,星空真是好,慢生活也這樣好,就是大家睡覺真的是太早了。十一點多觀星結束,我開車回到旅館,只見小鎮的路燈都熄了,整條街也就一兩個窗戶還透著光。開著手電筒摸黑找到大門,門外連野貓都已經瞇著了。教堂的鐘突然敲響午夜,把我嚇一大跳。

玻璃大門緊閉,裡面一片漆黑。好啊,他果然把我鎖外面了。

最後都鬧到Booking那去了,輾轉數位客服,才把老闆叫醒出來開門,而我還喜提一大頓葡語牢騷輸出。我本來打算回來拿上腳架,再出去拍銀河的…

蒙桑圖Monsanto:隨緣巨石村

從阿爾奇瓦往北,平坦的高速漸漸變成了曲折的盤山路,在這片山區裡,岩石小鎮蒙桑圖(Monsanto) 避世獨居。縱有權遊前傳《龍之家族》在此取景帶來的知名度,但這偏遠的小村,依舊保持著祥和寧靜。

12世紀葡萄牙人從摩爾人手中奪回這片區域後,便在居高臨下的蒙桑圖建立要塞,而後前線南移,這裡則轉變成成村莊聚落。蒙桑圖居民取材山上的花崗岩巨石,將房屋修築,街道佈局,都順著山勢,以鐘樓Torre de Lucano為中心,與巨石融為一體。

日落時分,我從狹窄驚險的盤山路開上蒙桑圖,就好像回到了中世紀的世界:依山而建的石板路,暖黃色的路燈明滅,晚風裡遠遠傳來某戶人家的對談。順著燈光,白牆紅瓦的民宅層疊而起,房頂上還頂著一塊塊橢圓的巨石。

隔天早上,我登上山頂處的城堡遺跡Castelo de Monsanto,從這裡往下望,整座村莊,乃至遠處西葡邊境的平原風光都盡收眼底。清晨的蒙桑圖仍在寂靜中,讓我獨享整片遼闊視野。飛完一趟無人機後,回到村落,陽光正好灑進Miradouro do Forno的小巷子裡,村裡的老人正往井裡打水,然後慢慢地踱步,料理著門前剛開好的花。

蒙桑圖風景絕佳,但畢竟孤懸山上,生活諸多不便,原住民已經不多了。小鎮裡的一切都是限量供應:唯一的餐廳,唯一的咖啡館、唯一的小賣部,都是本地人經營,營業時間隨緣。

我似乎隨到了不太好的緣——下午三點,我被太陽曬得又熱又餓,沒有店名的咖啡館才作為今天第一家決定營業的店,不情不願地把借石縫做成的門打開。

說是營業也只能算一半:老闆娘開門,是為了跟閨蜜們換地方聊天。她們用了店裡唯一的大桌,天南地北,滿屋回音,聊到熱烈時發出些烏拉拉的叫聲。光線透不進來的角落裡,擠著好幾桌和我一樣餓壞了的遊客,英語法語葡語混著來,也沒有人過來下單。

蒙桑圖人表示,急什麼嘛!

埃武拉Evora:從羅馬到羅馬之前

阿連特茹地區唯一的城市,就是埃武拉(Evora)了。比起其他山野村夫般的小鎮,埃武拉的履歷要光鮮得多:羅馬神廟、摩爾式民居、巴洛克式全石教堂,從葡萄牙到葡萄牙存在之前,埃武拉匯聚了全部時期的建築風格。

這樣有名氣的地方,自然也繁華得多啦:街上的咖啡館,坐在陽光底下曬著喝冷飲的一家子,穿短褲和涼鞋的小兩口,儼然就是歐洲城市該有的樣子。大家都在街上隨便走,像是隨意翻閱著葡萄牙歷史的一頁。

埃武拉古城以其城市規劃的延續性和完整性,以及對葡萄牙、巴西建築風格的深遠影響,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不過,在葡萄牙帝國的重心轉向大西洋之後,埃武拉的城市,就和整片阿連特茹地區一樣,變得沉寂安靜。

但最讓埃武拉名聲在外的,不是恢弘的主教堂,而是旁邊用真人骨頭作裝飾的人骨禮拜堂。

聽起來還挺驚悚的,何況禮拜堂門口刻著拉丁銘文「吾等屍骨,於此等待汝等屍骨」。教人對生死的思考,也不是非得這麼直白吧!進去之前,我還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設。

不過我很快就發現,裡面通常活人比人骨多。由於各地網路上的世界奇觀和靈異傳說宣傳,帶著AI配音的短視頻,禮拜堂可是埃武拉說一不二的熱點。

門外的紀念品攤,賣的是人骨狀的冰箱貼。而進入售票處,大批大批旅行團,常常是把小石室擠得沒法轉身,要等待屍骨,估計都得排隊挺久的……當年主持建設的修士(據說其屍骨亦在其中),望以此警醒世人的生死觀,卻定是沒有算到現代化和旅遊業爆發這一步。

圖片可能會造成不適▼

羅馬的埃武拉,以前人白骨警戒後人,卻或許沒有想到白骨讓自己成了網紅。但埃武拉的前人,卻遠在羅馬之前。

開過二十分鐘的土路,在埃武拉城外的農田和羊圈中央的,是Cromeleque dos Almendres巨石陣。田野中的一連串石柱,比英國巨石陣更為古老,由7000年前的先民豎起,具體的作用已不可考。

我到達的時候已是黃昏,正好有一個課程在旁邊學習冥想。導師帶大家繞著石陣漫步,空氣安靜,夕陽金黃,平原的風吹動樹林。橢圓形的巨石堆,將曠野切割出人類的痕跡。其意義早已失落,卻好像還是連結著過去,帶著讓人沉靜而震栗的力量。

看來,羅馬人的神廟,中世紀的人骨教堂,在展現神性上,都還是淺了一層。再繁複的結構,再直白的說教,也沒有比上石器時代的前人留白的高超。

找找我在哪裡(毫無難度…)▼

CC BY-NC-ND 4.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