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納
黎納

黎明天光,百納海川。喜歡故事創作、影視作品分析,亦是社會觀察者。

《俗女养成记2》分解台风夜(下)

如何将四条线(主、副线)的方向,共同通往低谷呢?第六集《台风夜》是个很好的示范。


※进入文章之前,可以回顾上一篇文章内容,连贯下方所说明的副线。



绿色:陈嘉明与白目鬼(小杜)


第二季第一集,陈嘉明的伴侣佑仔向他求婚,后来老爸突然昏倒住院,放不下老爸的陈嘉明,放弃跟佑仔回英国,选择留在家中,继续帮忙中药行,然而却遇到蔡永森的朋友小杜──一个乐天派又白目的小子。

两人喜欢的电影、兴趣相似,深受吸引的陈嘉明,第五集意外地传错讯息,导致小杜更加积极地约他出门,而第六集的陈嘉明如何因应这个状况?请看便条纸第一行第三张橘色的便条纸,虽然橘色是老爸老妈的副线,但其实这一场戏,对于老弟陈嘉明有股推动的力量。

往前面的集数看去,不难发现陈嘉明是一个被动的角色,不只是行为被动,第一集他跟陈嘉玲在衣橱谈话,聊到想要为了老爸老妈留在台湾,不想要去英国的事情,也呈现他的重心在家人身上,而不是自己想要的目标。

这么被动的角色,慢慢地推啊推,终于到了这一场戏,陈嘉明的动摇累积到临界点,为什么呢?我的推论是,老爸像是回春般地好精神,带着一把吉他去上课,临走前还对老妈唱情歌,积极追求自己所要的心情,也渲染了陈嘉明,再次收到小杜的讯息而深陷苦恼,不过心情却是间接地展露自己的心之所向,于是下一场戏,我们看见陈嘉明赴约,白目鬼小杜已经买好票跟爆米花,终于要去看电影的前一刻,陈嘉明接到佑仔的关心电话,忽然改变心意,认知到自己不该如此,即便如同小杜所说的「只是看一场电影」,但陈嘉明知道,那不只是如此。

若用口语一点来说,陈嘉明就是脑波弱吧,很容易受到影响,可是观众在前面的集数,也看得见他的挣扎,不断逃避、视之不理的方式,终究让理智与情感的天秤失去平衡,他并不是不想,只是因为他已经被求婚,已经有伴侣,所以不能这么做。

小杜带他去废弃厂砸车,陈嘉明终于发泄情绪,观众从来没有看过他这么激动,然而小杜却一开始就知道了他的需求。大雨淋漓的台风夜,陈嘉明放开理智的冲动,而亲吻小杜的画面,则是与粉红色主线、橘色副线,三者呈现了剧情高潮的尖端,这部分后面将会详细说明。


橘色:老爸、老妈及老爸的初恋情人


老爸去上社区大学的课程,巧遇初恋情人,第五集两人吃饭到一半跑走,像是回温学生时代的冲动,观众们多少都想着:老爸外遇了。图片中的第三行第二张橘色便条纸,其实包含了几场戏,由于都是同一段的剧情,我便没有再细分;台风夜即将来临,穿插老妈在家整理中药材、吃饭的场景,老爸与初恋情人在舞蹈教室跳舞的画面,顺势地带出「风雨欲来」的模样。


统整:主、副线的曲线图



依据便条纸的颜色,我画出大略的曲线图,为了让主线、副线看得更加清楚,因此省略了一些细节;曲线的颜色请参考便条纸,左边的数值,数字愈高,代表角色的处境愈佳,相对地,数字愈低,表示角色遇到低潮。

想请大家关注的是第三幕,粉红色的主线─陈嘉玲与蔡永森的吵架三节奏正在进行,同时间,绿色线的陈嘉明也面临发泄情绪的情景,而橘色线的老爸老妈,老妈正在社区大学寻找台风夜还不回家的老爸,因此撞见他与初恋情人相拥的画面,除了三条线以外,过去的时间线:黄色便条纸,披露了小时候的陈嘉玲,第一次遇到性骚扰的情况。

四条线的角色们同时间落入低潮的影像系统,为第六集竖立了明确的指引,并让过去的陈嘉玲与老妈,与现在的陈嘉玲与老妈,恰如其分地达到「女性互相扶持帮助」的共鸣,使用「母女关系」作为桥梁,成为第七集的女力铺陈。

有人可能疑惑,这个曲线图如何设定?一开始的第一幕,如何看出是哪一个数值?其实数字只是一个概念,主线与副线是彼此比较之后,推论出角色们的起点高低。

(如何比较一眼了解主、副线的关系,又能直观地分辨清楚角色的处境高低,第一次使用曲线图,如有任何回馈,请留言跟我分享。)


过去:性骚扰的回忆


黄色便条纸的过去线,小嘉玲面临公车之狼的性骚扰,当下不知所措,直到下车后,一人蹲在昏黄的路灯下,观众看着她的背影,从公车离去的视角,逐渐远去。这一段戏的呈现,请往回看便条纸的图片,倒数第二张黄色便条纸,前后分别是陈嘉明吻别小杜与吵架三节奏的最后一段,卡在中间的过去回忆,如何变得不突兀呢?

答案是配乐。

如果影像的桥梁不足以让观众看懂,那么配乐掌握的气氛便能够留有转圜的余地,大概可以这样想像:如何剪出好看弧度的指甲呢?虽然技巧可能不高,但是剪个差不多的棱角,最后磨出适合的弧度就可以了,不必一举到位,也没有关系。

尤其是本集一开头,便透过各个角色的低潮,展现这是一个不好过的夜晚,落下失落、孤单的核心种子,在接近片尾的时刻,透过第三幕集结主、副线的低潮,带给观众强烈的印象,此时,氛围高过于情节连贯的掌握,观众们并不太在乎跳来又跳去的分散感,反而让种子成长开花。

被性骚扰的小嘉玲,受惊而恍神地走回家,见到老妈大喊口诀,母女相拥的画面,真的好揪心,本作不仅谈到青少女的月经、转大人的尴尬,也把那个年代难以启齿的性议题,透过被性骚扰的情节,婉转地呈现给观众。

不只是如此,这段过去的情节,为的是铺陈结尾,陈嘉玲遇到老妈来找她,雨中两人相拥的画面,过去与现在相辅相成;即使第一集开始,老妈跟小嘉玲为了升学读书的事情吵架,而陈嘉玲为了挑选属于自己的沙发,甚至最后没收老妈老爸的钥匙,只为了建立自己的家──母女两人仍旧支持彼此,度过难关。


结语


我曾在《温情主义的双螺旋》这篇文章,提及《温情主义寓言‧当代华语电影》书内的这一段话,表示我大方向地认同这样的研究理念:

「尽管这些带有温情主义色彩的情境,在电影里相当容易辨认,笔者的企图却不仅是藉由批判温情主义,揭露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倾向,也不是要对温情主义进行严格的去神话(demystify)剖析,而是视之为一种虚构却细致的认同协商过程,来说明这种意识形态。」


关于我不认同的部分,是在于「虚构却细致的认同协商过程」这句话的内容,了解与分析的研究过程,并不是因为这是「虚构」的影视作品,对于温情主义的理解与判读,我倾向于理解和发现温情主义在其中如何运作,进而让创作者拥有更加清晰的逻辑理解,简单来说,「看见」脉络及影像、声音的呈现方式,将更能够帮助创作者发挥创意,而不只是凭借自身的「感觉」。

对我而言,研究的目标不是为了纸上谈兵,而是提供未来实际作为的参考;当参考的内容愈多,学习到的技巧则更有可能应用在往后的素材,协助创作的过程。

本作的镜头语言、剪接节奏与剧本内容的契合度之高,以编剧的角度来看,场旨与意涵的运用都相当明确、清晰,虽然后面几集,有些情节似乎处理得比较不明确,然而温情主义的脉络,以及本剧的喜剧特色,变成瑕不掩瑜的小缺点,即便可再深究,但事后想想,以观众的角度而言,美好的结局就是俗女的终点,就像是我们希望身边所爱的人,最终都能拥有幸福。





图片来源:Miro自制图。




▶如果喜欢文章,欢迎支持,让我走得更远🌲

https://liker.land/lina_sptwrt/civic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