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安
李易安

記者/譯者

《爱的迫降》里的小线索:发音、文化与资本的力量


在边界上拥抱道别的李正赫与尹世利。

上个月和一位陆生访谈,他知道我在做关于韩国华人的研究之后,就力推我看《爱的迫降》,他说里面呈现了很多「在韩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其实我没有看韩剧的习惯,但一看之后觉得不得了,真的是很厉害的一部剧,编剧的多重叙事交缠得非常漂亮(甚至有点太工整了),关于北韩/朝鲜的用词、生活样貌,也有很深的考究,演员颜值就更不用说了,不只少女看了会暴动,连中年大叔如我都可以看得津津有味——韩国人怎么这么会拍电视剧啊。

最厉害的是,我觉得《爱的迫降》提供了很多层次、值得深谈的素材,几乎可以开一堂课来仔细讨论。有些反思显而易见,很多人也都谈过,比如不同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性的作用。

但有些课题和趣味,可能是懂韩语/学过韩语,甚至对朝鲜半岛情势有些基础认识的观众,才能察觉到的——比如北朝鲜与南韩的语言差异。这类例子很多,而懂韩语的人,也可以直接在剧里看到,剧组贴心地对朝鲜用词做了注释,让韩国观众也能看懂。

不过最有意思、最幽微的,其实就是男主角「李正赫」的名字。有些中国字幕组译错了他的名字,写成「利正赫」,但他明明就姓「李」、是「全州李氏」,而且韩国也没有「利」这个姓氏。

如此说来,为什么中国字幕组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我猜想,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李正赫」这个名字在剧中的发音,是中国的字幕组人员在此之前从没听过的念法。

箇中原因,则要从韩语的发音规则说起。

韩语有个非常奇耙的特点:「r」(ㄌ)这个音不会出现在一个韩语单词的开头。这个现象,有点像德语和西班牙语不会把「s」(ㄙ)这个音放在字首一样——德语会念成「sh」的音,西班牙语则必须加上一个「e」,念成「es」(所以「Spain」这个字的西文是「España」)。

这种「无法在开头念出特定发音」的现象,对讲华语的我们来说,可能有点难以想像,但韩国人、德国人、西班牙人,真的就是不习惯这样讲话。

这时候问题又来了:韩文有大量的汉语词汇,很多就是「r」开头的,这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于是韩国人后来规定,这类源自汉语、却又以「r」开头的字汇,必须顺从韩语的发音规则,把「r」改掉。比如「劳动」本来应该念为「ro-dong」(로동),却被改成「no-dong」(노동),而本来是「ryo-guan」(려관)的「旅馆」,则被改为「yo-guan」(여관)。

「李」这个韩国第二常见的姓氏也不例外:「ri」必须以「yi」念出、写出。

然而这种麻烦的「头音规则」,在北韩的朝鲜语(以及中国朝鲜族的规范朝鲜语)之中并不存在,所以「李正赫」这个北韩人的名字,才会在北韩被念成「ri」开头。


吉林省延边的龙井车站,可以看到下方的朝鲜文用的是北朝鲜的「룡정」,而非南韩拼字规则的「용정」。

如此说来,错译的中国字幕组人员,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而且学的是南韩的「韩语」、而不是北韩的「朝鲜语」,所以才会不知道那个「ri」,其实就是常见的「李」,因而找了「利」来替代。

但无论翻译错误的原因为何,「李正赫」如何发音这件事情,在剧中其实也是个有趣的线索——把「李正赫」念成「ri」开头(리정혁)、而不是「yi」开头(이정혁),就已经是在彰显「李正赫」作为北韩人的身份了。

这种线索,有点像是把朝鲜半岛南边称作「韩国」还是「南朝鲜」、把北边称作「北韩」还是「朝鲜」一样,选择本身,就隐含了说话者的政治立场或语言习惯。

其他有趣的小线索,还跟文化、商品、资本的力量有关。

比方说,尹世利回到南韩之后,知道自己无法和她在北韩遇到的几个妇女再次相见,于是选择用另外一个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她们的想念:她把那几个妇女的样貌,直接印在了自己公司的美妆产品上面。

因为她知道,虽然她无法再次踏足北韩,但她的商品可以——无论政治再怎么分歧,人对于商品的想望、市场的力量,终究连世界上最严密的国界都能跨越。

把北韩朋友头像印在商品上,是尹世利无法到场、却又能表达思念之意的方法,非常聪明。
人无法跨越国界,但商品可以。

就这点而言,剧中的北韩人会偷看韩国连续剧这件事情,大概也有类似的意味:文化一旦被商品化之后,力量并不会比枪炮、飞弹还来得小。

这种关于市场力量的讨论,也可以再绕回到「韩语发音」的议题上。

其实中国人早期学的「朝鲜语」,是以北韩的语言为标准的,因为中国早年并不承认韩国,而中国东北的「朝鲜族」讲的方言,也比较接近北韩的「朝鲜语」(除了少部分讲的是南韩庆尚道的方言)。

换句话说,把「李」翻成「利」这种错误,如果放在三十年前的中国,应该是不可能会发生的,因为当年中国人能学到的只有北韩的「朝鲜语」,而不是「南朝鲜伪政权」的「韩语」。

然而三十年后,在韩国文化的强势播送之下,今日的中国人已经不再学「朝鲜语」,而是改学起了「韩语」,也才会把「李」翻成了「利」。

十年前我路过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时,也曾在延吉的新华书店,目睹过这种文化夹带资本的「入侵」:书店里卖给朝鲜族学生用的教科书,使用的还是朝鲜族的拼音规则(和北韩类似),但书店「朝语区」的大部分书籍,却已经几乎都是南韩进口的了。

话说回来,前几天才看到韩国政府,针对「两韩应不应该统一」做了民意调查;不知道《爱的迫降》播出之后,韩国人有没有更期待韩半岛的统一呢? (不过我猜,这部电视剧真正刺激的恐怕不是韩国人的统一想望,而是瑞士的旅游业⋯⋯)

话说回来,前几天才看到韩国政府,针对「两韩应不应该统一」做了民意调查;不知道《爱的迫降》播出之后,韩国人有没有更期待韩半岛的统一呢? (不过我猜,这部电视剧真正刺激的恐怕不是韩国人的统一想望,而是瑞士的旅游业⋯⋯)

延吉市的街景。第一次看到这么社会主义色彩的标语用韩文写出,还是会觉得有点违和XD


延吉的新华书店。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