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ger
Jeger

《後綴》假掰文青誌,關注身為「第一讀者」的精神,獻給Matters的一頁式文青......(Jeger是幻想自己是主編的人) 收藏《後綴》Writing NFT: https://liker.land/zh-Hant/like1etwj3ek0mfnwdz3rt3nhvguuuu6scpvzen6pg2 聯絡:pdfonline15@gmail.com

#标签我的Matters︱《后缀》年终征文

(编辑过)
献给喜欢翻标签的探索者们


当《后缀》提出关于Matters标签的征文发想时, @Matty提供了2020年的社区活动|我和我所创建的标签作为参考:

所以想在今天发起这样一个活动去发现更多好玩的标签,也许还可以督促更多主理人去为标签编辑一份描述,造福像我这样喜欢翻标签的探索者。

《后缀》引用这样的概念作为致敬,善用标签可以在Matters tag起自己的地盘,也可以帮忙其他市民更有系统地彼此认识。推荐阅读: Matters 标签功能大进化| 阅读分类、个人专栏,它都能满足你! ,马上开始标签你的Matters吧!


❑ 征文主题:

撰文推荐至少一个Matters标签,500字以上,两种方式请择一参加:

A组︱推荐别人的标签:说明推荐理由、标签主题特色、标签现况描述......
B组︱推荐自己建立的标签:分享作为主理人经营标签的心路历程、标签主题说明、如何经营标签、标签功能使用上问题或建议......
 A组每篇稿费1USDT(附赠0.1MATIC)
B组每篇稿费1.5USDT(附赠0.1MATIC)

稿费从抖内节募资而来的USDT支出,预计支持前30~40篇。

请加标签: 标签我的Matters ,并关联本文。

征文时间:即日起开始到明年1月10日止。


▷ 撰文方式可参考:

Matty 创建了这些标签,想寻找更多马特市的同伴

# 我和我所创建的标签



❑ 借机推荐《后缀》主理的标签:

市民自动自发办活动的活耀程度,象征社区自治的活力指标,邀请从过去到现在,自行举办活动的主办市民,将活动文、结案文加入这个标签:

# Matters市民自行举办的社区活动

请留意必须是市民自行发起的社区活动,主要经费来源「非Matters官方」提供!是由市民自掏腰包或是募款自筹经费,自发举办的社区活动。让后进的市民能够参考观摩,一起成为创造社区活力的一员!

此外,若Jeger当主编,通常会在《后缀》特刊开场部分设置新朋友友善区,推荐新市民的文章增加其曝光机会。之前设置过标签:我想加入赞赏公民3.0但不足5000LikeCoin ,后来更名为:

# 后缀FaceToFace

目的是让认同《后缀》假掰文青志概念的市民投稿文章至此标签,后缀会优先关注支特还没有绿光圈(尚未加入赞赏公民)的市民,并寻找机会编入特刊或是创造合作方式。

欢迎市民踊跃追踪、投稿!



❑《后缀》专访

@MaryVentura问《后缀》为何想专访她,而且是关于标签的主题?

之前就有追踪关注# 书评•评书,刚好这次《后缀》企划了Matters标签的主题征文,所以想到妳,而且我发现早在2020年社区活动: 我和我所创建的标签,妳就有投稿宣传自己的标签:# 诗歌的形式

我不确定是否存在所谓有效经营标签的策略,设法让其他的市民产生认同感,但我从妳的方式学习到重要的经营态度:就是自己先成为此标签的积极投稿者,虽然在标签主页可以透过「标签描述」来定义标签内容,但实际以足够数量的相关文章贴上标签更能作为示范,例如,# 虎读不食子,跟妳的其他评论一样,总会结合一些自己的经验、现实的生活,标签犹如妳的心跳脉动,密切贴合了私人生活的思绪节奏,灵感似乎源源不绝。


邀请@MaryVentura分享自己创建标签契机:


一、「 书评•评书」标签建立始末

我使劲往下翻着自己以前的文章,为「书评•评书」这个标签溯源。 「书评•评书」最早出现在这篇文章里👉 书评|Gone at Midnight: The Mysterious Death of Elisa Lam by Jake Anderson 。这篇文章是读一本关于蓝可儿「灵异」案调查的书评,是我卧病一个月时写的。那时候,题目中还只是「书评」二字,没有回文。到了「 书评•评书|《永久记录》 」这篇文章时,就有了「书评•评书」这个回文标签。那时候就决定要写书评了,我平时看书很多,卧床的那段时间以及之后的日子里,书籍对我来说似乎更像是一种逃亡,让我钻到书的世界里。我的书评很少描述完整的情节,着墨较多的是书中的某些细节和书给我的感受,尤其是书里的故事让我对自己所正在经历的现实产生的感触。我一直对回文情有独钟,而「评书」又是一个我还比较喜欢的「讲书」的方式,记得小时候喜欢听北方「评书」这种曲艺形式,那时候的田连元、单田芳评书几乎每天都听,于是就这样将两个词加在了一起,有了「书评•评书」这个标签,希望文字能够是书评,又好像评书讲故事一样有趣。
再说简体字吧。 「书评•评书」最初的四篇文章都是简体字,是有原因的。 《字缚》杂志是我在2021年「大暑」那天创办的,理念是将她办成专注于汉语「限制性写作」oulipo式的「写作实验」杂志,全部发表的文章不能有「口」作为偏旁或者字的一部分出现,👉 《字缚》杂志启动:概念起源及首期征文说明。在matters给予我的马特市建筑师建筑基金的支持下,《字缚》已经出版了两期有奖征文,实验了没有「口」字的小说创作和没有「女」字的诗歌创作,接下来会有第三期。然而,我对《字缚》的构思是从2019年就开始了的。所以,我写的前四篇书评其实都是在暗暗遵循自己在《字缚》创刊号中所提出的没有「口」字的限制性写作实验条件。所以,这四篇书评其实读/写起来都非常难,也因为我是学习简体字长大的,除了大学时代的古代文学课本是繁体字,还真的只能说如果用「限制性写作」的条件来写,我还是简体字顺手些。


于是,就有了👇四篇最开始用简体字写成的「书评•评书」标签下的文章。

1、最早这篇讲蓝可儿案的书评

在遵循「限制性写作」的规则下将很多表达通过英语写出来了。其实我一早就在想,在写作中运用code-switching可能是规避「限制性写作」规则的一个好办法,同时出现一种「双语」/「多语」写作,我认为这是一种趋势。

2、 书评•评书|《永久纪录》

这篇被我作为《字缚》创刊号的征文范例了。当时写了「征文范例之一」就是因为我知道还有三篇也是可以作为范例的,不过办创刊号时我已经是怀孕后期了,没什么精力,这「之二、之三、之四」也就一直拖下去了,今次有机会我都写出来。

3、 书评•评书|《花冠病毒》毕淑敏

这篇算是我去读、去写都花了最多时间的书评。在拖了三年的全球冠状病毒疫情下回看这本书,我依旧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本来有更多要写,但是因为是默默遵循着「限制性写作」的规则,也就没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了。文章截图中出现的「口」字/部首不算。

4、 书评•评书|《我们最⋯:北韩人民的真实⋯》Nothing to Envy

是我在创办《字缚》之前最后一篇尝试的「限制性写作」书评了。书名全称是《我们最幸福:北韩人民的真实生活》,但是因为不能有「口」的限制,就用省略号代替了。文章很短,其实想说的话很多,都限制了⋯⋯

书评•评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开始,我也没有遵循「限制性写作」这个规则了,就一直沿用「书评•评书」这个标签写。好像早些时候标签意识还没有那么强,但是我自己很喜欢这个回文形式。


二、关于「 诗歌的形式

那说到回文,就说到了另一个比较小众的标签「诗歌的形式」。这个标签的创立最初是在2020年8月22日写的一篇Ocean Vuong诗集的书评里👉「 未来图书馆|Ocean Vuong新诗管窥」,这篇文章还同时诞生了一个更加小众的标签「未来图书馆」。当时是读完Ocean Vuong的诗集《Night Sky with Exit Wounds》的电子书版本,被一种诗歌的新形式震撼到了。在诗歌里,真正拥有更大的力量的诗句「藏」在右上角的注释里,点击才会出现。刚好这首诗是说对于反同群体的伤害的,也从另一个角度上表达了性少数群体在hatred下很多不得不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现实问题,就好像隐藏在备注后面的诗句。之后,我想用「诗歌的形式」这个标签记录所有形式上有创新的诗歌、诗集。 「不学诗,无以言」。
在这一点上,我还是非常赞同苏珊•桑塔格所说的「What haunts all contemporary use of the notion of style is the putative opposition between form and content.」即,形式和内容是不冲突的,文字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内容的另一种诉说和表达。这就如同《字缚》杂志唯一遵循的「限制性写作」一样,在一篇文章里不允许出现「口」字/部首的情况下,如何写小说,如何议论,又如何表达。


第一期征文后证明,表达是可以的,创作的人会绕过《字缚》杂志的「限制」来表达。那么,一篇没有「口」的文章是如何呐喊的呢?它当然可以,它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被创作出来,或者说被磨练出来。我把这叫做是「写作的行为艺术」,这就是以形式来补充内容,换句话说,也可以是形式在内容受到限制的时候跟现实情况进行对抗,跟审查对抗。

现在从中国开始,在其他国家纷纷获得响应的A4白纸抗议也是同样的。一张没有任何内容的白纸何以让当局惧怕至此?是它的形式。形式让内容无限丰满,中国古代画画的「留白」艺术是给画以空间,给观者以想像力,那这空白的内容就激发的是无限的想像力。这可能是形式与内容呼应的最好运用。


现在,「诗歌的形式」这个标签中收录了非常多不同形式的诗歌,有具象化的诗歌,比如3D诗歌,也有香港裔作家Mary Jean写了又划掉的诗歌,也有投稿作品谐音同音文藏头诗绘本回环诗创作像波浪滔天一样的诗等⋯⋯如果对「诗歌的形式」感兴趣,也可以关注另一个小标签「 回文」,里面收录了我发表过的七首回文诗歌。其中,这篇《缅怀/怀缅》是献给2021年初抗争的缅甸民众的,也献给所有抗争者。这首诗可以正着、反着、一条龙式、从后往前读,每一种形式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三、特别经营的标签「 虎读不食子

上面说到的两个标签创建时间比较早了,都是两三年前的标签,也一直用心往里面添加文章,还有市民的投稿认同,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经营了:定期写文章存入标签下,让社区认识这个标签等等。要说我特别经营的标签,是「 虎读不食子」这一个。这个标签创建于今年年初,那时候刚刚读完奥普拉的《What Happened to You?》 写了一篇「 奥普拉天问」的书评。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首先是我很久没有在看书的时候落泪了,上次落泪还是看北韩的《我们最幸福》,同样也是非虚构的书。奥普拉这本书谈到童年经历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我被触动了。其实,从加入matters开始,我就在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时光内挣扎,书籍、书评和读者、站方的支持总能在黑暗中给予我曙光。这样说可能有点陈词滥调,但我心里确实感激。有了自己的孩子后,这方面的体会更加深刻了。所以,「虎毒不食子」这句老话就总是在我脑海里转悠。刚好,今年是虎年,我就想从今年开始经营一个专门收集跟育儿、教育&养育、沟通交流有关的书籍来写书评,也是在我的育儿道路上的一个陪伴,也同时希望给有兴趣的读者一些帮助,所以就把「毒」字改成「读」了。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并不是「读」就可以「不食子」。读书跟一个人是否nice、是否kind没有任何关系。


「虎读不食子」标签下现在只有七篇文章,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育儿经类,依旧是我看的一些书和杂志文章(《纽约客》杂志),除了育儿、养育等话题,还有孕期心理健康等等。我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受了「虎毒食子」的苦,所以更想要通过阅读、聆听来完善自己,也在我为人父母的道路上荡涤自己曾经无法逃脱的遗毒。


这个标签我非常喜欢,它是虎年开始的,也将大多是书评,跟我的其他书评一样,总会结合一些自己的经验、现实的生活,就好像评书可以把故纸堆里的故事讲得生龙活虎一样,当然不离开父母、子女关系这一重要的方面。我会一直经营下去。
其实对于书评和诗歌,当然还有标签,我都很想再多花些精力经营,更频繁更新,至少我读书的速度是更快的,总是堆着一些读完还没有写书评的书。不过近期内还是家事缠身,可能明年能够抽出更多时间来。




@奇多怪兽设计绘制

❑ 最后也想分享一下《后缀》特刊使用标签的方式:

想推广特刊的理由,发表一篇文章,感觉文章的生命只有一周,其实常常三天后就没人拍手了。如何让文章重新亮相?

或是文章大杂了,其实看起来很累,如果用主题或议题去捕捉文章,我觉得这个方式会是我需要的, 《后缀》特刊假设,每个人活着应该至少会关注一个切身主题或命题?
简单而言,《后缀》特刊想达到的效果,是在相同主题下,让新旧文章产生对话,让新旧市民可以彼此交流认识。


▷ 特刊进行的步骤:

先选定当期特刊的主题概念命名此概念并设定成标签,例如,当时邀请热衷实践旅行生活的@乔安纳当一期特刊主编,以旅行为主题,我们最终讨论出的主题命名:「 Wanderer 跨界漫旅」,并设定标签:「 wanderer 」,当期主编乔安纳为标签主理人,邀请Jeger和巫笔当副主理人,开始将Matters当成是资料库收集站上相关旧文

在相同的主题概念下,我们产生新文章的方式,透过举办征文,例如: 笔记控爱怎样(邀稿中) ,或是私下邀稿评论,邀请新市民回应旧市民的文章,例如在《后缀》特刊: 性及其「非性关系」:Except Sex

陈伯轩分享了〈为什么女性情趣用品都是紫色的? 〉读后感栀子榴梿短评了〈阴道| 经痛的时候我自慰〉阿里短评〈「性爱」X「金钱」,Sex to Earn 将于第四季推出应用程式!〉岂几文【在伊朗,每年要断掉多少根男性生殖器? 】读后感等等.....创造了新旧市民互相交流、彼此认识的契机。

最后以《后缀》特刊为新旧市民汇流的平台,主编用自己的逻辑将新旧文章剪辑起来,可以让彼此辨证、回应、呼应、引申...... ,变成杂志感的主题式阅謮刊物,尽量延展当期命题、市民访谈、延伸阅謮、推荐书目等等。



今年对《后缀》假掰文青志而言,是非常华丽的一年,也是很难超越的一年,再次感谢爱心赞助人@JohnShao对2022年《后缀》的鼎力支持,明年后缀将再度回到初衷,在摸索中持续探险! 😊


再推荐一个标签吧:# Matters市民专访

一种更深入了解市民的方式,欢迎市民踊跃追踪、投稿!




附上一些关于《后缀》有的没的:


《后缀》营队意象巫笔/设计绘制

【巫笔画廊】《后缀》委托的惊喜画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後綴》假掰文青誌

Jeger

以「第一讀者」精神互動的圍爐 主要推廣「成為你的第一讀者」理念,鼓勵市民去採訪另一位感興趣的市民,並寫成採訪稿。 希望在此圍爐,營造彼此鼓勵創作的氛圍,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保持創作的活力與玩興,一個發想、提案、討論作品、共同創作可能的平台。 「圍爐眾聊」在discord ,請直接加我: 《後綴》假掰文青誌#0538 Email :pdfonline15@gmail.com

057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