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ghtFu
WrightFu

不學無術的香港廢中一枚,被醬缸社會不斷磨蝕的齒輪。珍視香港,也對羊城有複雜的情感。同時遊走Medium、Matters及方格子,閱讀為主,偶爾隨心寫寫,努力練習讀文「斷捨離」,著有《港穗情緣》

值得铭记的香港保卫战+ 界石寻觅记

眼下的香港,面对着新近发现的历史建筑和遗迹,要采取一种「分秒必争」的方式去尽快为其做记录,着实也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一方面,要对抗政府肆意「斩草除根」的意图,也要慎防发展商看中了相关的地段垂涎欲滴,这个城市的历史建筑,要落得如斯的下场,这是大家乐见的吗?

常言道,历史,总是由取得胜利的、掌握权力的人所撰写,而不同的史观,也反映着在位的人,要如何形塑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人对这个地方的认知和身份认同。在近年的大环境下,跟殖民地年代相关的历史痕迹、当权者看不上眼的故事,面对被抹去、被删除的风险越来越高,更多的香港人,意识到了解、守护本土历史的重要性,相关的团体、组织等,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按《立场新闻》的报导,由2014 年到现在,新成立的本地历史组织,已由十多个增至最少七八十个,除了基础的历史脉络外,也有专研建筑、基础建设、地方志等。

在政治类书籍渐成为香港违禁品的2021 年,好些运作了一段时间的本地历史组织,如Last Minute 香城史、港识多史、香港古事记等,先后推出著作,诉说「主旋律」里不会经常提及的历史资料和故事,亦广受读者欢迎。虽然自己对香港历史这个范畴并非没有兴趣,过往也有所涉猎,但这些新书倒没有让我砰然心动,有一定要买的意欲。反而在年尾,另一个团体Watershed HK 出版的新书《香港保卫战记》,看到书介的时候,少有地萌生起购买的意欲,或多或少是因为自己对这方面真的不算非常熟悉,而且市面上专门探讨这一段历史的著作也极少,加上今年是这场保卫战的80 周年,在时间线上亦有着一重意义。而这本书以人物介绍为主,内容相对浅白易读,入手后也火速读完了。

因为缺乏足够的文献记载,三年零八个月的日占时期的香港,一直都是较少人涉猎的一个历史项目;而随着1997 年主权移交后,原有在8 月30 日的重光纪念日假期亦被取消,由当年日军入侵香港至港督杨慕琦宣布投降的短短18 日保卫战,也渐渐淡出了大众的眼球。

近年,香港保卫战开始重新获得一些历史爱好者的关注,一来是因为当年曾亲历其境的人士,已年迈古稀,相继仙游,不作好好记录的话,这一段重要的时光,就会面临被失传的危机。而且,当年为了保卫香港而破斧沉舟、背水一战的军人,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些甚至在二战前,跟香港并没有太多的渊源。可是,这些人仍然会为了一个自己不很认识、没有什么认同感的城市,拼尽了一切,乃至舍身,换到当下的时空,也让人对「香港人」这个概念的定义,带来了多一点的思考。

反修例运动里,不少年青人为了保卫这个城市,同样有着背水一战的心态,拼尽了所有,形态上跟香港保卫战里顽强抵抗甚至牺牲了的军人,其实有着三分似。相异的是,当年的军人,毕竟在军队架构下,仍有线索可以追溯他们的身份,所以在香港重光后,好些壮烈牺牲的军人,也能获追授勋章,让他们的故事,得以获得一种相对legitimate 的记载;反修例运动里的抗争者,来自五湖四海,镁光灯后,不少人的经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好好的记录下来。而在当下,抗争者的措举,距离不再被视为「暴徒」、「罪犯」,仍有漫漫长路,恐怕这些标签在两三代人后,依然无法获得拔除。

故此,在重温香港保卫战里一些(小)人物的故事时,其实也是对当下的抗争者的一种观照。


香港的文物保育政策,一直存有相当的缺陷,未能好好保护众多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建筑,为人诟病。友好团体本土研究社,近日盘点了2021 年香港消失了的历史古迹,数量其实不少,难免叫人感到悕嘘。

可是,这一年的香港,也有一些历史文物上的发现,同样令人鼓舞。继去年尾无意中发现过百年历史的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库后,今年年尾,在以为只有七条在1903 年矗立的维多利亚城界石时,有一些民间高手,在对比当年的城市边界线和界石订立准则时,在丛林中再发现多三条界石。

一些有识之士表示,近年民间研究本土历史的风气,令不少贵重的历史资料散落在不同人士的手上,当有事件发生的时候,公民社会就能快速地互相补位,推动当权者正视眼下的保育议题。

适逢早前正苦为了催谷假选举的投票率,推出免费乘车,间接鼓励全民旅游,胆粗粗地邀约了同样在当日有点兴趣「郊游」的文友,最后想到以界石寻觅作为当天的路线。这三条隐身在丛林里的界石,纵使已有远足网站在地图上标上大约的位置,在林间也有看到一些前人的探路标记,可是在重重辟路探索下,最终也只能找到一条新近发现的界石。

当日稍后时间,在市区一个容易到达的地方,也遇上了两三对同样在走访不同界石的游人,可见香港人对这一类事件,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粗略交流下,发现他们早上也有到过我们曾经走访的地方,踏上过同样的道路,且成功找到界石。原来我们早上在丛林里,就只差一点点,失诸交臂了。

眼下的香港,面对着新近发现的历史建筑和遗迹,要采取一种「分秒必争」的方式去尽快为其做记录,着实也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一方面,要对抗政府肆意「斩草除根」的意图,也要慎防发展商看中了相关的地段垂涎欲滴,这个城市的历史建筑,要落得如斯的下场,这是大家乐见的吗?

趁着这个范畴的「红线」看似尚未画得太紧,还望将来的一段日子,香港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遗迹,能够重获相对被尊重的处理手法。


延伸阅读:

https://medium.com/关于阅读/2021香港人圣诞读物-香港保卫战记-9a03450c7df1

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back-up-香港3-本土历史热-填补课本与学术以外的空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