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ghtFu
WrightFu

不學無術的香港廢中一枚,被醬缸社會不斷磨蝕的齒輪。珍視香港,也對羊城有複雜的情感。同時遊走Medium、Matters及方格子,閱讀為主,偶爾隨心寫寫,努力練習讀文「斷捨離」,著有《港穗情緣》

简评2021 暴政报告

就算不想理,但仍然要写

在全面收紧的大环境下,加上连日来的「放风」,虽然很多东西早已预料,但仍是有不吐不快的地方。

社会各范畴的全方位表忠、全面提升的安全系数以确保不会有出乱子的可能、一代人的再教育和思想改造,已是见怪不怪。在教育、宪制、法律、媒体、网络等,暴政报告也有相关的著墨,我们也只能看着社会更多的层面,逐步沉沦、归化,成为权力核心想要的样子。

但要一个城市更加丧失其个性,改变其肌理,也是重要的一步。

过去十多年,政府先后提出多个大型策略发展区,如新界东北、洪水桥等,因其地理位置,与中国(深圳)融合的发展潜力,一直在咨询文件里有所提及;而随着私人发展的魔爪越伸越远、城乡差异越来越受到注视、「土地正义」概念的萌芽、本地农业日益获得更多关注等多重因素下,这些发展计划也面对着社会大量的争议,新界不少地方,也辗转成为了香港土地运动、农业运动的战场。

这次暴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的概念,几乎整个新界北部,也囊括在发展的范围里,而当中有不少地方,也曾经是抗争的场域,或是有在地的深耕细作正在发生着。这个大规模的发展方案,正正就把香港过去十多年的土地运动的历史,及残存的实践,通通抹掉,一笔勾销。

而且,「北部都会区」对港深融合的意图描述,比起过去众多的发展计划,都显露得更为赤裸。当年新界东北发展被斥为「割地卖港」,逼得政府要推出所谓的「改良方案」,把其重新包装成「香港人的新市镇」,但如今这个「北部都会区」被指为首份「在空间观念和策略思维上跨越港深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和纲领」,背负着国家对大湾区发展的战略,既然柒婆也宣称要针对此作高层督导,可以预视这个项目绝对会成为香港政府的「重中之重」。大量的基建、产业配合着「战略发展」落户新界北,一式一样的典型市镇设计,改写着这些地方的面貌、扭转香港的地理经济结构、跟深圳的界线在更紧密的「交流」下更见模糊,城市既有的重心地域,也许就会慢慢步向衰落。

而且,政府也有意在多个层面「拆墙松绑」,如流传多时的释放祖堂地、简化城规程序等,在欠缺足够的反对力量下,也已在蠢蠢欲动,磨拳擦掌,城市的被改造,势头只会来得更为汹猛。

不过,在三年前的暴政报告同样被视为「重中之重」的中部水域人工岛(明日大屿),这一次的著墨倒是偏少。而且,人工岛的土地用途仍然未有定案,对比起已有发展方略,加上有着国家加持的「北部都会区」,就更显鸡肋。中部水域人工岛的概念自2014 年发布以来,在社会上一直面对各种非议,虽然柒婆表示「北部都会区」并非取代中部水域人工岛,而是互补不足,但人工岛高昂的成本以致对环境的影响,在处理上终归还是比征收新界熟地来得困难一些,「明日大屿」变成明日黄花,也非不可能的情况。


但始终,不论北京还是香港,依然对这个城市带着错误的问题意识,一味以为多开辟土地发展经济、广建房屋,就可促进长远的发展,抒解民怨。

就算没有恶法促成(可是当权者又摆出一副I don't fucking cares)的移民潮,武汉肺炎对人类生活及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对于既有的不少城市发展模式,已带来越来越多的质疑。

更何况,现在的香港被砸成如斯的样子,新的经济策略、更多的(可负担)房屋,真的有足够的诱因把香港人和外资都留在这里?坚石早被摧毁的香港,还有什么独特的吸引力,让香港仍可透过各式各样的国际xx中心去带动经济发展?在人口老化和外流的时候,刚需不断下跌,大量的房屋、产业基建建成了,最终是否又会走向过剩的景况,造成大量浪费?也不用说很多的新建房屋数字,仍是要待多年后才有机会落实的「空中楼阁」了。

中国的不少城市也有提出过宏大的所谓发展愿景,但有不少就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急急上马,最终成为一塌糊涂的四不像,这些惨痛的经历,香港政府有了解过吗,而「内循环」一直也谷不起的时候,也不需要惧怕什么「人口换血论」了。

对基建发展的各种质疑,其实早在十数年前开始,已经有人提出过,可是在当下的香港,这些问题就更显得不再是危言耸听。

可是,多年来,政府仍是冥顽不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对于种种的质疑,都是予以回避。

只是以前,民间的力量,尚且可以把一些具争议的发展项目拉倒,但如今,也许就只剩下天灾,才有可能刹得住这头盲发展的战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