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惶远行客
惶惶远行客

无路了就坐船吧

世間再無劉學州

(編輯過)

劉學州18歲,死於誰手?

18歲的孩子,需要何等透徹的絕望,才會面朝大海,慨然赴死,誰賜給他這種絕望,誰就是兇手。

劉學州唯一的錯,不該乞求親生父母給他買房,而應該直接報案,將那對男女繩之以法,刑事附帶民事,讓國家暴力為他主持公道,包括獲得經濟賠償。

可是,劉學州自幼無父可怙,無母可恃,他太單純了,一個18歲的孩子,在輿論有意無意導演的「尋親」劇情中,他怎會意識到,十多年來,他是那對男女惡行的證明,劉學州過去,現在都是他們最不願意見到的人!

他也沒有意識到,親生父母十八年來從未找過自己,他們虛與委蛇的親情流露只是輿論壓力下的表演而已。

他更不會想到:如果他死了,親生父母可能會在心裡長舒一口氣!因此,當他請求親生父親買房時,他得到的不僅是拒絕,更是惡意,那對男女即使不願買房,也盡可用善意安撫他,而不是將親生兒子幼稚的幻想曝光於公眾,用他人的道德力量去絞殺自己的孩子。

就這樣,一個孩子,跌跌撞撞的撲向父母的懷抱,然後粉身碎骨。好像一顆殘留些許溫度的流星,一頭撞上冰山,支離破碎,體溫盡失。

成人之惡,令人齒寒。

劉學州同樣被媒體導演的尋親劇情所麻痺,他根本不可能懂得:媒體的視角為時代規則限制,肩負宏揚正能量職責而不得不用「辯證法」包裝人性,煽情社會,麻痺孩子!

但是,媒體應該受到譴責嗎?不,在規則之下,媒體又能用何種角度來報道劉學州尋親呢?門縫就那麼大,一切思辯、批判都是多餘的。虛偽的道德概念大行其道。

概念是個好東西,人與動物的區別之一:人會杜撰不存在的概念來裝點自己,比如善、惡、高尚、卑賤,這些抽象的東西本身並不存在,一旦具像到實體之人、物,就能起到讓人放棄思考,根據概念對號入座的奇效。

人依人性生存,人性即本能,無高低貴賤之分,一切高尚的行為都有自利的動機,這就是人性,而道德概念,將一切自利的動機披上了高貴的外衣。兩千年來,王權與儒家沆瀣一氣,製造了一代又一代道德群婊,前天他們為劉學州親人團聚而歡呼,昨天為劉學州求房之舉搥胸頓足,今天為劉學州父母的狠毒寡德而激憤不已。道德,在國人手中,如執牛耳。

中外都有殺子的傳說。舊約中,亞伯拉罕欲殺以撒作為神的燔祭,神的使者制止他,用一隻公羊代替,並說:亞伯拉罕,一切偉人中的偉人,力量皆出自軟弱,智慧皆出自愚拙,希望皆出自瘋狂,愛乃是對自我的恨。

這就是思辯的力量,人性善惡並存,善從惡中來,無惡即無善,所以,人承認心懷惡念故爾力行善事。

二十四孝「埋兒奉母」中郭巨家境貧困,郭巨怕養孩子影響供養母親,就和妻子把兒子挖坑活埋。幸好挖出一壇金子免了兒子一死。後世將郭巨視為至孝的典範。

這就是中國式道德的作用,人只要懷善念就可以行惡事,因為道德審判他是無罪的。

嗚呼哀哉,腳下的土地浸透了族人的鮮血,這血池一般的大地,只要還需要新鮮的祭品,二千年的戲碼就會不斷重演。

1918年,魯迅寫到: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