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时代是一个中英双语新闻网站,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学院教授萧强创办和出任总编辑。我们致力于收集、记录被中国政府审查的信息,也生产对抗审查的原创内容。我们以求真为宗旨,紧跟中国政治与社会百态、网络舆论热点,关注极权之下的个体生存与公民社会抗争。欢迎访问中国数字时代: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 在这里,了解祖国。

【404檔案館】第80期:“沒有比戰爭更低級的侵略”——中國嚴密審查與狂熱挺俄情緒縫隙中的反戰之聲

俄羅斯的侵略行為成為了保護自身安全和所謂“反納粹”的必要行動,烏克蘭的抵抗成為了無必要的犧牲,而烏克蘭平民的死亡被歸結為選錯了政府甚至是烏克蘭自己的軍隊所為,對於戰爭的批評和反思被安上了“聖母”的帽子。然而,即使在這樣惡劣的輿論環境下,依然有許多反對侵略、反對霸權的人利用各種方式在中文網絡上艱難發聲,對抗著這種所謂“正確集體記憶”。

《404檔案館》講述中國審查與反審查的故事,同時以文字、音頻和視頻的形式發布。播客節目可在Apple Podcasts, Google Podcasts, Spotify 或泛用型播客客戶端搜索“ 404檔案館”進行收聽,視頻節目可在Youtube“ 中國數字時代· 404檔案館”頻道收看。

撰文:西西弗斯推大石

正如《404檔案館》 上一期的播客中講到,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開始,在官方假新聞、言論審查的推波助瀾和民間狂熱的強人崇拜之下,簡體中文互聯網上對於俄羅斯和普京的支持,以及對於烏克蘭的戲謔和嘲笑,成為了主流聲音。在這樣的聲音之下,俄羅斯的侵略行為成為了保護自身安全和所謂“反納粹”的必要行動,烏克蘭的抵抗成為了無必要的犧牲,而烏克蘭平民的死亡被歸結為選錯了政府甚至是烏克蘭自己的軍隊所為,對於戰爭的批評和反思被安上了“聖母”的帽子。然而,即使在這樣惡劣的輿論環境下,依然有許多反對侵略、反對霸權的人利用各種方式在中文網絡上艱難發聲,對抗著這種所謂“正確集體記憶”。

本期節目,我們一起來盤點這些反戰之聲。

一、在假新聞的漩渦中堅守新聞倫理,在宣傳戰的海洋裡用心闢謠

自從戰爭開始以來,中文互聯網上充斥著謠言和真假難辨的流言;而官方不僅放任自流,很多時候還會直接下場助推謠言的傳播。在微博的熱搜榜單中,絕大部分相關話題來自包括央視新聞、《環球時報》在內的官方媒體。這些媒體大量引用直接來自俄羅斯軍方發布的未經核實的消息,包括“俄軍摧毀烏克蘭防空設施”“澤連斯基已經逃離基輔”等,這些消息事後都被證明完全是俄羅斯單方面的宣傳。與這種基於立場放棄新聞倫理的做法相反,一些民間組織和記者堅守新聞倫理,對於戰爭中紛亂的消息進行核查和求證。

微信公眾號“有據核查”長期從事事實核查和對假新聞的闢謠工作,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爆發以來,這個公眾號也在每天對中文互聯網上大量流傳但出處不明的信息進行詳細核查、整理。迄今為止,已經對“南斯拉夫球員23年前抗議北約轟炸遭禁賽”“切爾西球員拒絕為烏克蘭默哀”“烏克蘭自導自演群眾逃離”等親俄羅斯的謠言進行了闢謠;也對於“烏克蘭第一夫人上戰場” “復旦大學亮燈支持烏克蘭”等謠言進行了澄清,用新聞專業主義的精神在真假難辨的輿論場上堅持傳播真實信息。

常駐歐洲的記者路塵和王磬則用長期的觀察和採訪的經驗,在公共輿論場上傳播著關於烏克蘭的真實信息。

王磬是界面新聞駐歐洲記者,此前一直活躍在對於歐洲問題報導的一線。在俄羅斯入侵戰爭爆發後,她對於歐盟各國政府的反應、人民的反戰遊行一直持續關注,3月更是深入到波蘭烏克蘭邊境,觀察報導從烏克蘭逃出來的難民。

路塵是長期關注烏克蘭問題的記者,曾經報導過始於2014年的烏克蘭東部危機和澤連斯基的就職典禮,戰爭爆發後,她持續對戰火中烏克蘭人不屈服地反抗,澤連斯基與基輔同在的消息進行採訪和報導。在她的報導中,有烏克蘭的普通人在戰火中感到驚恐,也有迅速恢復過來開始反抗的人,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獻血、參軍、分發物資,幫助其他需要救助的人和動物。這些報導中的烏克蘭不再是被官方話語妖魔化的所謂“納粹”、“不知好歹與西方交好,惹怒俄羅斯”的小國,而是由有血有肉、有著日常生活的百姓組成的國家。

戰火中,在烏克蘭的華人也在網上發聲,表達對於中文網絡上騷擾烏克蘭女性言論的憤怒,展現自己在烏克蘭生活的真實情況。在這些在烏華人的聲音中,有始終相信國家和大使館的,也有批評大使館對於撤僑工作安排糟糕的,也有表達和烏克蘭人民站在一起反抗俄羅斯侵略者的。在烏克蘭工作的中國公民王吉賢發布了多條視頻,講述自己在敖德薩的生活經驗、見到的俄羅斯轟炸和烏克蘭人民對侵略者的憤怒,在微信視頻號上引起廣泛傳播,最終遭微信封號。

在中國嚴密的新聞審查之下,有些媒體也試圖從微觀的個人故事來反應這場侵略戰爭造成的傷害。媒體《先生製造》發布了一篇講述留學生逃難歷程的文章《騎摩托逃離烏克蘭:一個中國留學生在路上的五天》 ,當中提到了一路上見到的人們被打碎的生活,普通烏克蘭人的善良和幫助,以及俄羅斯人對於戰爭的反對,文章裡引用了一位俄羅斯同學的話:

“對我而言,俄羅斯是矛盾的象徵,我非常愛它想念它,但同時我意識到我很不想生活在那裡。我想告訴我所有的外國朋友,俄羅斯遠比西方媒體展示的更複雜和多元。更多的是,你不能把整個國家,尤其是如此巨大的國家,降格為當權者的意志。”

二、“沒有比戰爭更低級的侵略”: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觀點

除了新聞之外,也有很多人用評論、藝術和翻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於這場戰爭的觀點。詩人餘秀華在公眾號發表了詩歌《我乞求詩歌能夠阻擋一輛坦克》 ,詩裡寫道:

“我乞求在已經多災多難的地球上
陽光普照
沒有比戰爭更邪惡的事情
沒有比戰爭更低級的侵略
我乞求和平! ”

這篇文章的評論區出現了大量對於餘秀華的攻擊和支持俄羅斯的言論,餘秀華強硬地懟了回去。有留言寫道:“和平從來不是靠祈求而能得來的”,餘秀華回復道:“我乞求你上戰場”。餘秀華的詩歌和強硬的回復引起了大量轉發,但很快她的這篇文章被禁止轉發,評論區也消失不見。

除了藝術,也有人用評論的方式發表反戰的態度。戰爭剛剛爆發時,一篇名為《 為戰爭叫好的人都是傻逼》的文章在朋友圈裡流傳,表達對於鼓吹戰爭的憤怒:

“你為秦始皇叫好,覺得他一統天下萬世功業,那你願不願意生在秦朝,成為他萬世功業下的一堆白骨?
“你為普京叫好,覺得他'太剛了'、'不愧是大帝',那你願不願意生在邊境,成為現在無數烏克蘭難民中的一員?”

也有人翻譯了歷史學家、《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的評論文章《 為什麼說普京已經輸掉了這場戰爭》。文章認為,即使普京會獲得軍事上的勝利,但已經註定輸掉戰爭,因為“要想贏得這場戰爭,俄羅斯必須能夠守住烏克蘭:而這個目標只有得到烏克蘭人民的認同才可能實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普京的美夢變得越來越不可能實現。”這些評論和翻譯穿越了審查的高牆,衝擊了官方製造的單一話語。

一些學者和知識分子則試圖釐清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背後的歷史羈絆。

知名學者秦暉在微信群中進行了4場長達6小時的講座,詳細分析了烏克蘭的歷史與俄羅斯的關係,反駁了官方常見的對於顏色革命的指責,質問“紅色革命是不是顏色革命?”在最新的香港中文大學的講座中,秦暉更是將普京侵略克里米亞和烏克蘭的行為與希特勒吞併蘇台德、侵略波蘭的行為作對比,憤怒地批評普京的“沙皇夢”。

另一位在中國頗有聲望的知識分子梁文道則在節目《八分》中分多期講述了俄羅斯和烏克蘭歷史、和北約的關係、以及如何在戰爭中獲取真實的信息。這些節目的傳播雖然受到了審查地重重限制,但仍然在高牆的縫隙中衝擊著官方和俄羅斯為入侵所找的藉口。

還有一些人,選擇勇敢地走上街頭,表達自己對於戰爭的反對。在杭州和重慶,普通市民在市中心舉起反戰的標語,杭州的那位市民面對執法人員的阻止質問“這犯法嗎?”

著名演員袁立也拍攝視頻呼籲和平,成為極少數公開反戰的中國公眾人物。

三、保留“不正確的個體記憶”

上面這些反戰的聲音和行動,面對著高牆和中國網絡嚴格的審查制度,經常被刪除,也有一些人為了保留這些記憶而作出努力。

比如,Telegram頻道“簡中賽博墳場”持續收集簡體中文互聯網上被刪除的言論,包括來自微博、豆瓣、知乎等社區的反戰聲音。中國數字時代也在網頁上開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專題,記錄那些對於中國官方和民間主流戰爭言論的挑戰。

還有更多反戰的聲音在微信群、朋友圈、口耳相傳之中,來自默默無聞的厭惡戰爭和侵略的普通人。我們無法列舉出Ta們的名字,但Ta們的存在,讓在嚴密審查和輿論控制下狂熱的支持戰爭氛圍出現一道裂縫,讓善良有同理心的人們感覺不再孤單,讓反對戰爭的人們感受到與烏克蘭人民在反抗威權中的相互聯結。


中國數字時代CDT 致力於記錄和傳播中文互聯網上被審查的信息,以及人們與審查對抗的努力。我們邀請您參加敏感詞開源研究項目和404文章存檔項目,為記錄和對抗中國網絡審查作出你的貢獻!詳情請訪問我們的網站CDT.MEDIA.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