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軒 Sampson Wong

@hinhope

城市散步:完全不為工作、漫無目的地行走

有時教我靈光一閃的碎片,就是在這些工作與生活的間隙中撿拾回來的。只是我之前沒發現,這樣的間隙,也會有它經常出現的場景。誤打誤撞之下,染布房街、白布街、黑布街那邊的旺角,成了我另類的comfort zone。

都市想像:實驗性的「街道資訊牌」

關於這兩種設計的想法,我講幾日幾夜都講不完,這些想像都不易實踐出來,但香港近年開始有了比較實驗性的「街道資訊牌」,我覺得是朝向「想像力」方向設計,而且是有趣的。

空間類型:最美圖書館

我心目中有個發掘城市空間的方法是,不論去到任何城市,都會用一系列的「空間類型」,去search那座城市有沒有一些有趣和奇特的地方。

海上行走的狂想:東區走廊板道落成

沒想過,事隔多年,竟真的在新聞上讀到,從炮台山油街到鰂魚涌的一段東區走廊下,真會有兩公里多的「板道」落成,所有人都可感受「海上行走」,從橋墩到橋墩的步行體驗。從讀到那新聞到現在,轉眼間,板道已快要落成,如今在海濱已見到它們大概的模樣。這大概會是,很長一段時間裡,有關城市步行,我最期待的一件事了。

黃昏空間:你會去哪迎接香港的日落?

最近在網上看到太多美麗的夏日香港夕陽照片,想起一個問題:如果你知道當天的黃昏時份有空,可以坐車去香港某處迎接日落,你會去哪兒?

興華二邨:散步香港的空中之城

上個月,記者朋友主動跟我說,可否找個從沒去過的地方散步,拍一段影片,講講散步去enjoy城市空間的方法,但有個限制的----要選公共屋邨。各位朋友,如果是你們,最先會想去哪兒?我幾乎想也沒有想,就立刻提議了兩個地方:葵盛西邨和興華二邨,兩處都是著名的「空中之城」。

後記:相約未來的旅行,姊妹散步坪洲

一直都捨不得recap最後一次的「去埋呢度先」。決定在酷熱的今天,記去年12月,最冷但讓我暖在心頭的一天。我永遠記得,因為太凍了,D和Natalie兩姊妹,忽然率住手一起向前跑、想要暖身的一刻。有幾刻,覺得像跳進了《海街女孩日記》般的電影中...聽她們說話,旁觀這種親密,會為她們的連結莫名感動,鼻頭酸酸的。

隨筆:許多不同的香港角落,你是否認得?

常常在講talk時半開玩笑說,如果你談過許多次戀愛,可能你會因此熟悉許多香港的不同地區。2024的上半年,我則因為非常多不同種類的工作、特別是「散步學」的工作超展開,在短時間內,去了許多不同的香港角落。

散步銅鑼灣,重新發現熟悉的地方

對我來說,城市散步最有趣的,是「重新發現」一個地方,關鍵字是「重新」,所以大家表面上愈熟悉那地方、或愈常去那地方,就更有「重新發現」的可能。對我來說,銅鑼灣正是全香港最適合這樣做的地帶之一。

倫敦城市散步:我最熟悉的城市裡,喜歡的角落與地方

早前整合倫敦我最喜歡的角落與地方,有建築、街道、社區、公園、散步路線、博物館、藝廊、戲院、餐廳、咖啡店、酒吧、各種小店、無數間書店等。GLO travel的朋友提議我為他們設計一個精華遊,7日6夜,希望讓想進一步認識和享受倫敦的朋友參與。

隨筆:試試在黑夜散步,會遇上什麼?

坐小巴到寶馬山總站,所有乘客都早早下車了,來到總站前,司機問,「其實你們要在哪兒下車?」,這問題,只適用於沒有目的地的我們。寶馬山慢行至北角,同一條路線,走過許多遍了,甚至都寫在書裡,但我好像從沒夜深時這樣走過。

一直書寫嘉義,但不又只於寫嘉義的「下港女子」

我起初完全不懂「做一個page」是怎麼回事,「書寫地方」這回事,跟各種各樣的page學習了很多。那些在香港啟發我的人,已介紹過許多次,但有個來自台灣的inspiration,我至今未有機會好好介紹過:那就是一直書寫嘉義、但不又只於寫嘉義的「下港女子」。

屋邨遊:從馬坑邨重新認識赤柱

除了這些與自然高度融合的公共空間與通道最有趣外,當阿朗告訴我,赤柱廣場這商場竟就是那「屋邨商場」,亦讓我長知識了。同時,就連美利樓,也是赤柱這部份發展計劃的一環,也是我意料之外的。

隨筆:今年最大的project《幾條街的可能》

我每年都會有一個「最大的project」,2022年和2023年都是寫書,今年,如無意外,就是這個名為《幾條街的可能》的作品與展覽了。展覽下週六(25/5)在澳門開幕,如有興趣,香港的朋友連續四個週末都可來看,我有不少時間都會在展場中,親身介紹。

隨筆:沙田第一城的摩登噴泉

近一個月都在閉關工作,要不就是在澳門創作,沒有多少在香港的新城市發現...但上週有天,在沙田第一城附近的中學做完講座後,在第一城遇上這個噴水池,很喜歡。這是我第一次遇上它,很想知道,第一城的居民,是否都喜歡這個噴泉?

澳門大會堂:偶遇半世紀老的戲院

【偶遇半世紀老的戲院】聽說要找最「呼應」《九龍城寨》的戲院,就要去啟德或九龍城看;但我誤打誤撞,走進了一間氣氛超適合看這齣戲的電影院,置身其中,像回到了故事所寫的1980年代。這是還在用手寫劃位、沒有網上訂票、也沒有電腦打印戲票的「澳門大會堂」。

後記:唞唞散步節,不如我哋傾散步

天星小輪之旅以外,這是我為「唞唞散步節」策劃的另一個節目:一場認真傾城市散步的研討會。

重新認識中大空間:博物館式的日常散步

透過由中大的日常空間出發,慢慢散步到文物館,除了希望令公眾知道如何去文物館之外(笑),更加希望大家最後可以將在空間中的觀看和感知方法,嘗試應用在欣賞藝術作品身上。懷着觀察的好奇與敏感,可以看出一些特別而自己專屬的角度,在博物館中的觀看,也可像散步一樣日常。

後記:唞唞散步節,「海邊走走 - 天星小輪浪遊」

這幾年做過所有旅程中,最多人叫encore和最多朋友念念不忘的,一定是這天星小輪上的「另一種維港遊」...接下來的5月17日,我終於又可再做了。不久前才知道,坐上一艘經過改裝的天星小輪,而小輪離開平日我們熟知的航線,往西向荃灣那邊航行、遇上貨櫃碼頭和幾道大橋,原來是這樣有趣的。

世界閱讀日,感謝陌生但親愛的讀者們

趁今天「世界閱讀日」,分享開心事:《城市散步學》和《香港散步學》兩本書,最近都分別加印至10,000本了!現在市面上,是第四刷的《城市散步學》和第五刷的《香港散步學》,如果這刷都售完,10,000本這像奇跡般的目標,就會達成。很想鄭重跟讀者們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