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趕上流行的話題,所以追劇都用快轉看?
學習好好的把劇(或書,或任何資訊)看完,從中挑選自己喜歡的,訓練自己可以慢下來的去選擇自己要的,在話題裡可以與別人分享自己的觀點,你才不至於什麼都看了但什麼都沒有自己的想法,只能一直焦慮下去。

網路關係卡卡的?「網友」「朋友」傻傻分不清?
這是從matters的互動觀察到的現象,也解開了我多年在社群網站的困惑,以及我長期在這些網路人際關係卡卡的解答。雖然matters被許多使用者認為是一個「太社交」的場域,但嚴格來說在matters上的互動關係,更接近「一開始有網路」的時期(90年代末),人們上網與人交流的方式,是對一切都不熟悉的,是需要「從頭開始」去認識其他人的!

當Facebook提高長篇文字的觸擊率,可以將它用作文字發表平台嗎?
一個有企圖想將大多數人拉攏到同一個宇宙的社群媒體,勢必不能失去最有可能長時間黏著的讀者!而由此來看,長文的創作者,究竟能不能把「Facebook的粉絲專頁」當作另一個「文字平台」來發表呢?

寫給容易在網路社交受傷者的生存指南
網路上的人際關係跟現實生活沒什麼兩樣,所有的狗屁倒灶都一樣,所有感受到的友善、溫柔也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網路畢竟是虛幻的世界,你看不到對方、聽不到對方,也摸不到對方,你可能得多花一點力氣或是觀察力,去區分什麼才是真正的真實,並且不要那麼容易對人性失望、對自己感到沮喪。

人到底為什麼需要知道那麼多別人意外的point???
很多「別人的意外的point」會不知道是因為:一,你跟那個別人就是不熟;二,你根本不關心那個別人;三,那個point真的滿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一天的時間真的很少,要關心那麼多point,日子還過不過啊!)

我們是不是忘了,螢幕上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
科技的發達縮短了人與人的距離,在這樣便利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是忘了些什麼!

[個人短評]中國流行語滲透台灣?
打開網路平台,滿滿的陸劇、陸綜,還有漢化組翻譯的各國影視節目,中國網路流行語就充斥其中,台灣年輕群眾大量閱聽這些數位內容,網路用語也被潛移默化,中國網路文化對台灣產生交互影響的情況,有多少人有所覺察呢?

老司機帶我飛意思解說
老司機的意思 「老司機」是個網絡名詞,起源於大陸,來自雲南的一首古怪山歌《老司機帶帶我》,因歌詞實在太邪門又爆笑,使網友瘋狂流傳。一般傳統人的理解會認為「老司機」指在某些地方熟門熟路,資歷較老,見識廣,經驗足的人。在網路上被認為各個網站、論壇裡接觸時間比較長,熟悉站內各種規則、...

閱聽習性的養成
2007年9月20日,距今已近13年。這是回去看看加入 YouTube 的日期!這一輪的生肖輪迴後,所有人的生活,也深深受到「網路創作者」的影響吧?有發現這幾年的新聞會越來越多出現一群「YouTuber」這個新興名詞嗎?還有印象是什麼時候開始這一群人也佔據了主流媒體成為不可忽視的聲音嗎?

懸賞:到底是誰說的?「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
累積了很多 LIKECOIN 不曉得怎麼用?我想拿出一部份來懸賞好了XD 我自己拿出 1500 LIKECOIN+本篇讚賞數,提供給出示證據的朋友~ 總之呢,希望可以找出一段在網路上已經流傳超過十年的句子,出處標示為村上春樹的《舞舞舞》 原文如下: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藝人新營之道:IG直播新戰場
因為武漢肺炎,日本藝能界的傳統部份(如影視及舞台劇)幾乎完全停擺,再談未知何時復工的春季日劇似乎已無意義,藝人們都趁機會紛紛轉型當網紅!然後比起較單向的Youtube,Instagram(IG)直播更有利與網友互動,結果變成另類娛樂,看到了平時「地上波」完全看不到的景象!

誰是被害者?
今年在大家被困家中時,應該 Netflix 虜獲了一大批的新粉絲!加上遇到楓林網被抄家,其他相關平台的噤若寒蟬效應,更是推升一波訂閱戶數量吧?誰是被害者 官方宣傳海報4/30號正式全球上線的 誰是被害者,在整體宣傳、映後評論、粉絲感想...等的合併加成效應下,算是真正洗刷了之前 醉夢者 的悲情,獲得普遍很正面的評價。

【網路】藍蛆、綠吱、小粉紅……你知道網路上的“廚廚站隊”嗎?
最近網路上有兩件事情吵得轟轟烈烈,在台灣,有綠吱出征新加坡總理夫人;在大陸,有粉紅出征泰國偶像。而這兩個群體在網路上的激烈爭吵難分軒輊,因為他們都被對方按在地上磨,自然也“難分軒輊”了!那麼兩岸三地的“愛國主義者”--或者應該說是廣義的“廚廚”只有這兩種嗎?

黑嘴07 - 嘴嘴民粹 嘴嘴情緒
在FB、LINE等的社群溝通平台之下,我們迎來了憤怒的 2018 九合一大選及不安的 2020 總統大選,都是情緒,都不討論社會現實。😈 2018 國民黨韓國瑜為首以憤怒為驅動力帶起了一堆本來不出來投票的大眾,成功地攻下了過半的台灣,用民生包裝憤怒去抵抗無能政府,這是民主社會改...

一夜之間點閱率衝破六千的文章
如題,一夜之間六千的點閱文,我默默放上Matters,就是想試試這篇文章是不是放在每個平台都可以得到一樣的注目,順便瞭解一下這個平台讀者們的喜好,果然,大家對這篇文章都默默地飄過了,這就是網路世界的奇妙之處。我的2019年度問卷,我在回答在2019年,獲得了什麼讓你最有力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