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
78 are following
133 articles

從傾聽到自由:讀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的《存在之道》

傅元罄

我們希望有那麼一個人,他願意傾聽,沒有批評,沒有挑剔,沒有利用。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個人,我們便能夠在一次次的訴說中,愈來愈完整的傳達自己,也藉此反過來更認識自己。

現場》我們並不與苦難截然二分:魏明毅X胡慕情對談《受苦的倒影》

Openbook閱讀誌

魏明毅提到,現今台灣社會普遍會用「社會性、經濟性和政治性」的共構,來界定一個人是正常或「異常、失序」:「這是很危險的假定。當我們用單一的經濟產值,去評估人是否符合社會需要的時候,我們就是用工業化的觀點去理解一個人的價值。」她解釋:「受苦究竟從何而來?當我們把市場經濟的假設當成真理來看待、我們被當成勞動物件的時候,受苦跟做為人的存在是不被肯認的,受苦就會是必然。」

1

你值得好好悲傷-我們都是自殺者遺族

影子

#高璿圭#春光;城邦出版#2022/3初版

記 三月的某次諮商

與自己好好相處

上個月父親過世,因而才發現某些他從我們小時候就欺騙我們的謊言,比如家裡很窮,所以我跟弟弟都是國中畢業就開始打工,我也不敢念研究所,念書始終挑國立學校,自己出了事情也不敢跟家裡求援,一直以來都是靠朋友。然後發現其實家裡就算只靠他的收入一樣可以過得很好,退休金破六萬在中南部可以過很好...

想要靠冷凍法挽回前任,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婚姻家庭律師❤法律補給站

會有這種想法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冷凍法沒做到位,在這個狀態下還想挽回對方只會為感情帶來負面影響,今天就一起透過本篇文章來重新認識冷凍挽回,讓施行效力最大化,把對方愛回來!

如果你也想和自己和解

Yu-Ling

我們常把焦慮、悲傷、尷尬、缺乏安全感等感受定義為負面情緒,以至於這些感受出現時就會想盡力擺脫這些狀態。但其實這些負面的情緒並沒有不好,與其轉移注意力或排斥負面情緒,不如正面迎接負面情緒的出現,能夠與負面情緒共存的人反而在身心發展方面較為健康。我自己的理解是:負面情緒的產生是健康、合理的,所以有負面情緒非常合理,重點是「我們不應該討厭有負面情緒的自己」。

輔導日記+自我肯定讚美文

小星

下半章終於寫完了呼!

如果你的童年陰影無處安放

Yu-Ling

很多時候我不確定我的難過是來自事件本身,或是因為懊惱自己至今仍走不出童年陰影。長大後才明白,能同理童年創傷的感受的人實屬不多,很多大人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容易以大人的角度來處理,但其實孩子的世界不需要那些。大部分的孩子心眼都很大,只要當下和解了、不委屈了,那些怨懟都是可以在當下安撫好的。可惜的是,很多的童年陰影追根究底就是當時沒有被好好處理,所以我們就帶著殘缺的靈魂長大了。

1

怎樣活得通透?冰山理論可以怎樣用?

小星

不專業的理解加上無厘頭的講解就是要讓你見笑

我就知道會這樣!改變既定想法需要的是?

小星

我很明白自己的局限,例如說我最近在關心什麼議題,我就會接連的看見類似的資訊。雖然我到現在還是很不解啦,感覺臉書比我肚子的蛔蟲還了解我,我其實也不管什麼吸引力法則,總之就是 我只能看見我看見的,我也只能明白我明白的,最終我只能相信我相信的。雖然這很像廢話啦,但是這是我最近挺深的感悟。

蛤蟆先生遇見青蛙小姐

弱魚先生

寫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的故事結尾之後。 蛤蟆先生自從去找蒼鷺做過心理諮商後,心情漸漸開朗起來,很多放在心裡頭的疙瘩,似乎是因為懂得去覺察問題的根源所在,透過對答案的自我發現,變得不像以前那般在意了。

從客體恆常到物體恆存談”信念“

小星

托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福,我體會過客體恆常被破壞的感受,雖然我至今無法確定是什麼療癒了我,或許是大量的睡眠+學習+各種療愈方法交叉使用,總之就是人要好好活著至少是需要一些堅固的信念,而客體恆常是其中一個,就是對人類最基本的信任,可以說是非常基礎的安全感。

徐凯文的心理创伤课

crossingrouter

欢迎来到徐凯文的心理创伤课

想跟自己和解,從幫自己解套開始

弱魚先生

跟自己「和解」,是近年來很熱門的一個從心理層面去達到自我療癒的話題;為何要和解﹖和解意味著兩者之間,過去有仇、充滿敵意、誤會很深、水火不容,但現在不恨了、無畏了、都懂了、放下了。

我對「理科太太開課爭議」的觀點

Robin

關於什麼叫「課程」?並不是把有流量的內容,加上課程標題,列出大綱,就可以叫課程。當「課程」一詞模糊,也意味著我們把學習看得太淺薄了。

二談理科太太諮商筆記課程炎上事件:既不是諮商更不是筆記,而我想知道網紅及平台的誠信出了什麼問題?

楊貴智

網紅「理科太太」不滿線上課程遭到網友及心理界質疑的,以「酸民惦惦啦」嗆聲回應,並主張自己的課程還沒上線,網友何以質疑「看起來不太像只是單純的經驗分享」,但是理科太太及Hahow自行發布的課程內容說明影片,已經充分凸顯來自心理師界擔憂及疑慮,而理科太太及Hahow,迄今仍未正面回應。

2

當內容變現質變流量變現-談理科太太諮商筆記課程炎上事件

楊貴智

調查發現,課程行銷手法,早期直接宣稱課程為「自我覺察線上課程」,引發爭議後近期才改名為「諮商筆記」,企圖藉此掩人耳目,但內容換湯不換藥,仍然是讓學員在毫無專業陪伴的情況下進行「自我覺察」。Hahow 及理科太太對此諮商心理界提出的爭議,除僅稱「此為課程,並非諮商」,一直未有其他回應。

5

讀後分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蘇菲

"當我們仔細檢視自己,看到的不一定都是喜歡的樣子。從現在的你變成你想成為的自己,必然要經歷行為與態度的轉變,這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勇氣與毅力。"

分享一下在德国找心理咨询师的经历

JeanPapagei

供德国的朋友们参考。

給憂鬱症求職者的9個建議:如何在求職期間安頓身心

葉宇燦|尋常生活之練習

我在求職碰壁的日子,搜尋網路的資訊沒有看到有人分享憂鬱症患者如何在求職期間安頓身心度過這段難捱的時期。因此我決定認真寫作這篇給憂鬱症求職者的9個建議,從生理、心理、社會支持網絡三大面向分享,希望能幫助病友在求職期間安頓身心。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