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書單
【書評】怎麼讓「夢想工作」不再只是夢想?瓦基《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如果我們想等到靈光乍現的動機出現,才開始學習的話,可能會在等待中錯過很多事。

【書評】為什麼我們總是以為自己會中樂透? 魯爾夫.杜伯里《思考的藝術》
思想本身並非完美無瑕;相反地,思想本身其實十分拙於抵抗錯誤。

【書評】怎麼讓人生擁有更多「拒絕」的權利?李洛克《個人品牌獲利》
只要不把故事停下來,那些壞事就不是你的結語,而是人生反轉的伏筆。

【書評】笑著笑著就哭了,古代的打工人其實和現在沒什麼兩樣?!馬伯庸《長安的荔枝》
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書評】學習沒有捷徑,但方法有:史考特·楊《超速學習》
超速學習並不簡單,過程困難又令人沮喪,你還得跨出覺得自在舒適的範圍之外。然而,你能成就的事,會讓一切努力變得值得。

【書評】當物理學變得不再困難,人人都可以讀懂相對論:萬維鋼《高手相對論》
以物理學觀察世界,有點像是傳說中的得道高人。普通人說這個好,說那個好,高人們會說它們其實是同一回事。

【書評】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主題曲:瓦力《瓦力唱片行》
在瓦力唱片行,我要說的,就是一個死人還魂的音樂紀事。

【書評】伸出援手的不是上帝,而是每個人心中的「內在原力」:愛瑞克《內在原力》
讀書,記得住的變成知識,記不住的變成氣質。

【書評】別傻了,真正的高手都不會這樣想:萬維鋼《高手決斷》
批判性思維,就是《中庸》說的「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

【書評】覺得生活沒有目標?因為你少了「複利思維」!王智遠《複利思維》
所謂複利思維,是指通過掌握底層規律,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指數」不斷反覆增強的思維模式。

【書評】聽過EQ、IQ,但你聽過SQ嗎?柯維《第8個習慣》
第八個習慣是人類靈魂的聲音——充滿希望和才智、靈魂變通的心聲、具有為公眾利益服務的無限潛力。

【書評】水的深處還有溫暖的光:班宇《冬泳》
我想,像是一場午後的散步,我往前走一走,再走一走,只要我們都在岸邊,總會再次遇見。

【書評】文字自帶旋律,每一段句子拼湊而成,都可以是最美妙的樂章:瓦力:《那一夜,莫札特的門有人在敲》
生命都是由那些看似不重要的東西,填補時間的縫隙。

【書評】無處安放的靈魂,四處漂泊的路上:赫曼·赫塞 《流浪者之歌》
我想閱讀世界這本書,閱讀我自身存在這本書。

【書評】把「為什麼」當成你的工具:賽門·西奈克 《找到你的為什麼》
大聲說出你的願景,才有可能付諸行動。要是埋藏在心裡,永遠只會是憑空想像。

【書評】提出好問題,就能找到好解答:徐瑞廷 《BCG問題解決力》
你是否能成為一個敏銳的問題解決者,關鍵在於思考問題時的態度。

【書評】敢不敢來場在夜裡的科幻冒險:陳春成《夜晚的潛水艇》
藏東西,是我慣用的一種自我療法。

【書評】當好人真的好難,可以不要當了嗎?! 麥可·舒爾《編劇,我想當個好人!》
知識使人溫和,無知使人冷酷。

【書評】想不被事情安排,就得主動安排事情,現代人一定要學會的「系統思維」:萬維鋼《佛畏系統》
如果每一件事都是「對」的,而不是「你」的,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思呢?

要知道知識能支配生活
能舉辦一次有包容、多元化的書展,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這是社會文化軟實力的一次展示,赤裸裸地展示。當人們有疑問卻沒辦法在這樣的展覽裡找到答案,或是反證,那可能就說明了這是一個知識黑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