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報 - 我們還剩多少時間(畢明)
翻開電話相簿突然看到這張以前拍下的剪報 以前真的是剪下來的(我有些實體剪報應該還在某資料夾裡),後來(例如這篇)是直接拍照啦 文章是刊於蘋果日報副刊專欄以下文本抄至https://collection.news/appledaily/articles/PWGJEXPKOPQVTQ...

2022.11.9 香港法庭新聞匯編
黎智英國安案 | 上訴庭駁回律政司上訴 准黎聘英御用大狀 Tim Owen;47 人案|17 人擬不認罪官暫訂 2023.1.30 開審 料審期 90 日

2022.10.27 香港法庭新聞匯編
焦點:黎智英欺詐案|控方首透露周達權須在黎智英國安案作供 官押明年 3.13 再訊;旁聽師煽動案|彭滿圓及六旬婦罪成 分別判囚一年及 3 個月 官:踐踏法庭尊嚴;《2022 法治指數》港跌至 22 位新低 政府:領先「無理批評」的西方國家、《國安法》獲國際認同

2022.8.30 香港法庭新聞匯編
焦點:警據《國安法》申手令查新聞材料 黎智英提覆核遭駁回 獲准暫緩命令 7 日候申上訴;12 港人案|喬映瑜押返港後首到庭 不申保釋還押 10.12 再訊

2022.8.24 香港法庭新聞匯編
焦點:黎智英被指違國安案 今年 12 月 1 日開審 預計審期 30 日;岑子杰海外同性婚姻司法覆核上訴被駁回 上訴庭:若認可將違《基本法》立法原意

2022.8.22 香港法庭新聞匯編
焦點:支聯會被指煽動顛覆案 何俊仁申保釋獲批即時獲釋 劉慧卿稱將體檢;被指勾結外國勢力 前《蘋果》 6 高層擬認罪 黎智英與 3 公司審期待定;警據《國安法》申手令查新聞材料 黎智英提覆核挑戰合法性 官押後宣判

2022.8.10 香港法庭新聞匯編
焦點:警據《國安法》申手令查手機內容 黎智英提覆核挑戰 入稟狀:蘋果案料明年底才開審;5 歲女童虐殺案 生父繼母謀殺罪成囚終身 就定罪申上訴即日被駁回;接待蔡展鵬按摩店涉賣淫案 辯方問有否見「高級警員」在場 放蛇警稱沒有

2022.8.5 香港法庭新聞匯編
焦點:警獲新搜查令查手機內容 黎智英稱手令無效 8.22 司法覆核聆訊;「姜牧師」被指持自拍棍阻差無罪 官:警沒向被告解釋如何構成阻礙

質疑《蘋果》買家為中資人頭 經民連至地檢署告發違反個資法
6月8日 台灣《蘋果新聞網》發布聲明稱出售案「已完成交接」,雖未公佈新東家,但香港《明報》指出買家為港商黃浩出資七成,其餘三成由新加坡人、社交軟體17LIVE創辦人潘杰賢出資,收購價共新台幣15億元。

2022.6.23 香港法庭新聞匯編
焦點:《蘋果》停刊一年 創辦人黎智英及 6 高層面臨國安、煽動刊物等多項控罪;《立場》被指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 鍾沛權、林紹桐擬不認罪 10.31 開審;藉看 Netflix 性侵女生罪成 英文教師判囚 3 年 9 月

走走晚報:吃塑膠就能活的超級蟲蟲🐛
0623晚報

2022.5.17 香港法庭新聞匯編
焦點:《蘋果》7 高層被控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安案 交付高院審理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

2022 展望:建構數位平行世界
最尖端的科技,是用來解決最棘手的難題。新年一開始,眼前的難題不比去年更少。全球 Omicron 確診數字屢創新高,而香港的兩家媒體《立場新聞》、《眾新聞》則在最近一週內相繼終止營運,成為「《蘋果日報》」。這篇文章藉由香港的危急情況,凸顯出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以及去中心化的必要性。

新聞自由燈滅燈起時
「今年發生的事,以往無法想像,傳媒機構倒閉,未經審訊、未裁定有罪,只不過凍結戶口,營運不了就要結業;蔡玉玲因查冊被指虛假聲明,我們做記者,從沒想像因此犯官非……」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高級講師陳惜姿形容過去一年,對所有新聞工作者都是——很艱難。

香港傳媒大整頓
短短一年間,香港嘅傳媒差不多已被趕盡殺絕。明年今日又會是什麼光境?

平凡的邪惡
近日重讀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名作《平凡的邪惡》(Eichmann in Jersu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唯有在如此荒誕畸零的時代,讀這本納粹劊子手的法庭自辯才不會覺得太反胃,而且還能從中得到啟發,對人類的邪惡本質有更多了解。

【文化籽】跳出大和之美 日本舞踊 心與技的修行
雖然已有人把許多蘋果日報的內容在網上backup,不過自己寫過的文章在有空時還是想自己backup多一次。這是2018年2月10日在果籽的文章,當時日本的舞踊流派若柳流在香港有大型公演,地點是在理大,而翌年理大的表演場地已變得面目全非。

行業鬥爛價日踩廿個鐘 中港司機:我都係計時炸彈
近日香港大埔發生兩死、八傷的奪命車禍,聞者大罵該名的士司機不負責,魯莽駕駛;司機留院未能出庭作證,無人能確實車禍經過和成因。熟悉的畫面讓我憶起三年前的大欖奪命車禍,我拜訪了三位職業司機,發現悲劇背後匿藏了行業的辛酸和久久未能實施的「法定最高駕車工時」。這是一篇有關香港職業司機的報道。
【我的聾孩兒3】美女教師一口流利廣東話 原來係童年噩夢
有人相信,手語是聾童不可缺少的語言; 亦有人指,口語才令他們真正融入社會。為了融入大眾,聾童付出了整個童年。「我記得由早到晚都練習,要發音正確才可以開電視。」天生深度聽障的劉曉彤Toby經歷過口語和手語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主流學校讀唇、被同學笑「黐脷筋」,童年盡是自卑孤獨;直至成為手語雙語中學的老師,看著聾童和健聽同學打成一片,她體會真正的共融教育不是聾童單方面學口語,而是全校亦嘗試接觸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