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侏羅紀】食,山城,隨想
某大學餐點是出了名的難吃,其臭名之昭已經成為了認識朋友的常用主題之一。回想以前迎新營的組爸媽卻甚少提及,但他們唯一贊同的就是很難吃。

悼念八九六四,建構本土民運
作者按:二○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清晨,香港中文大學彷效香港大學及嶺南大學,在無事先預警下將,清拆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新民主女神像」,並移離校園,下落不明。筆者在二○一○年是中大學生會會長,負責協調「新民主女神像」落戶中大。本文來自自拙著《破解香港的威權法治:傘後與反送中以來的民主運動》,議論香港人悼念八九六四和本地民主運動的連結,以及新民主女神像落戶中大的反思,現全文轉載,以立此存照。

學這個有用嗎?有用無用和脈絡
有用無用和脈絡在大學上一堂人文領域課程時,老師提到,有用和無用與脈絡(context)有關 也就是說,學這個東西有無用處,會受到時間、空間、因果、人事物等影響 因此要用和沒用,要看是哪個脈絡中,去講這件事情的 例如學這個,能不能用在考試中、用在工作、用於分享等等,都是一種脈絡 有...

想上的課選不到?談自主學習
選課限制到了大學之後,有比較多選課的自主權,學校有通識課可以選,某些通識課滿有內容的,想要去修課 不過受到一些選課上的限制,例如: 怕一學期修太多課堂課,時間難分配,可能會拉低每科成績 課程很有內容,但是分數難拿(不甜) 有內容,但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不涼),會占用很多時間 選...

關於 惹毛月老那件事(一)
也該是時候,紀錄一下自己的故事了 人群中多少觀察過一個現象:越是沒有交過男女朋友的人,越是會被人扒著問一堆跟感情有關的問題,那種單戀的暈船的曖昧的討主意的總是源源不絕。作為朋友圈中孩子們的姊姊,這一年以來這種事更是聽了不少,看了不少。而我,正是這句話裡描述的那種人 -- 至少,我之前是。
教育為何物
大學就像社會前的一度閘門,進不了這度門的人,就會被社會淘汰。大學除了這一面之外,它也像獨立於社會之外,高聳入雲的一座象牙塔。有別於社會裏的叢林法則,這座象牙塔只聽命於一種價值:真理。有幾分證據,便說幾分說話。

又是一個新學期(大學篇)
記:從大專升到大學的感受(僅代表個人
台籍教師爆料證實中國畢業生簽「假就業」協議粉飾失業率
中國山東省滕州市2023年招聘會(新華社)有批踢踢網民轉載新聞「中國失業率遠超想像 畢業生被逼簽『假就業』協議」。據該新聞報導,中國的青年失業率在六月份達到了21.3%,創下新高。然而實際的情況可能更糟糕,有學者認為實際失業率可能達到46.5%。

不被愛也沒關係
十九歳女大宮田生陽彩,與母親同住, 母親以父親不再支付每月八萬圓生活費為由,要陽彩高中畢業趕緊就業,別上大學了。希望有大學文憑應該能找到比較好工作,陽彩和母親協議,自己支付學費, 以及每月給家裡八萬圓生活費,為此不分晝夜地犧牲睡眠打工。她還包辦所有家事,母親一身光鮮亮麗,拎假名牌...

天馬行空 亂想一通(44)一定要念大學嗎?
最近,畢業季到了,手機跳出高中生分發大學的新聞,只好天馬星空,亂想一通。
中国学生面临学费剧增
为了抗议学费调涨,学生应该发动罢课,并且应该与大学的员工联系起来,号召他们加入斗争。为了反击学费上涨和教育制度的总体腐败,这场斗争必须作为全面反抗资本主义和独裁统治的斗争一部分。

指鼠为鸭
高校食堂 食品安全

我的大學選擇障礙以及一路上的掙扎
在升上大學前的最後一課,選擇如何選擇....

面對心裡—— 關於心理假的二三事
此篇為校園採訪文章,我們邀請到臺師大羅惠群教授與我們一起討論臺師大在2023年推出「心理假」的相關問題,並且與我們講述到校園心理假,最常提到的一個概念是「去標籤化」,強調我們不應該將心理健康與其他傷病分開,而是好好地接納自己的內心情緒,用正常的態度面對心裡的感受。

面對心裡—— 關於心理假的二三事
此篇為校園採訪文章,我們邀請到臺師大羅惠群教授與我們一起討論臺師大在2023年推出「心理假」的相關問題,並且與我們講述到校園心理假,最常提到的一個概念是「去標籤化」,強調我們不應該將心理健康與其他傷病分開,而是好好地接納自己的內心情緒,用正常的態度面對心裡的感受。

千萬不要假設自己會被原諒
如果台大是我們最高學府, 那是否學生應該至少學會尊重?

大學對我們真的重要嗎?
這句話影響了我十幾年讀書生涯,普遍人都認為入了大學就會有份好工作,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給一位努力在黑暗中走出來的朋友
那時你才十七歲的年紀,便因情緒病住院了大半年,從此我們不能再同堂上課。出院後你重讀了,你努力康復、努力追趕學業。

線性代數
奇怪的選課增加了
Diss制度不必靠台大:台灣嘻哈精神去了哪?
台灣的饒舌跟國外一樣沒有比以前不陽剛,但會用力批判社會議題的真的在慢慢變少,像是楊舒雅的〈華康少女體內份子〉,變流行、搞笑、耍狠的很多,但也看到歌與詩的結合的活動開始找饒舌歌手,像去年的台北詩歌節老莫就帶著他的後輩一起上台表演,從詩改編的饒舌歌。生態在改變,適應在轉變,何止60秒的問題,你問嘻哈是什麼精神,也只能聽歌感受,很多人不會直接告訴你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