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能說出真正的感覺嗎?
對於你「在意」的事情,你會充滿熱情地說,在孩子的世界那很少是鋪排整齊、冷靜分析的,更多是零星鬆散和偶爾離題的,但只有「在意」和「熱誠」使談話變得有趣。

This is THE life!
當我這樣做時,我總是感到非常不安,因為一種明顯的虛假在過程中流動、漫溢,好像完成了什麼重要的正經事,但其實只是膚淺地安撫了父母內心的恐懼——恐懼自己的孩子(在體制的標準中)一事無成——卻是以放棄「觸碰生命核心的真誠」為代價。

想上的課選不到?談自主學習
選課限制到了大學之後,有比較多選課的自主權,學校有通識課可以選,某些通識課滿有內容的,想要去修課 不過受到一些選課上的限制,例如: 怕一學期修太多課堂課,時間難分配,可能會拉低每科成績 課程很有內容,但是分數難拿(不甜) 有內容,但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不涼),會占用很多時間 選...

希望提升閱讀效率嗎?發掘Readwise的無限潛力
還在傷腦筋要如何整理自己的閱讀資料?Readwise是一個集成書籍、文章、推文、訂閱等收藏於一的優秀應用程式,擁有出色的功能,可直接劃重點,並每天發送保存重點的郵件,方便回顧閱讀資料中的重點概念和引述。此外,Readwise與其他閱讀和筆記應用程式的兼容性非常好,使用界面也非常直觀,適合忙碌的人高效專注並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因此,Readwise在閱讀熱愛者和專業人士中越來越受歡迎。

拼生字
細佬為了打電動跟人聊天,努力學英文併字。

「好好學習」的迷思
孩子們本來就對生命有熱誠和自信,反而是我們這些大人要謹慎,不要用自己的擔心、恐懼和自以為是去熄滅這團火。

最最珍貴的瞬間並非社交媒體能夠承載
選擇不一樣的應對方式!珍視長期目標勝於眼前的服從,這就自然換了一個透鏡去看孩子的行為......

人民無須弱智遷就獨裁者的自卑
記錄我使用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的一點經驗,以及探討香港人用不到Chat GPT處境下的替代方案。
寫作與文案 #003
學習的路上,從Notion學到的事。Notion是款功能強大的筆記軟體,同時複雜度高,起初使用起來相當挫折,再從新釐清目的也更加深入了解Notion優點特性後,筆記變得易如反掌,甚至是為自己打造出量身定做的模板及個人收藏資料庫。

初
初這篇文章。於是,決定作為紀念性的第一篇, 將它發佈到剛註冊的方格子與Substack。內容包括決心成立個人工作室和「牽翊之境」的誕生。前半段去年撰寫,記錄著當時的我,後半現在慢慢成形側是今年推行進度與此時此刻目標定位。

748 獨立採訪|瑟谷——台灣第一所沒有老師、沒有課本、不上課、不考試的「學校」
自由和責任是很重要的平衡,但是這個自由是真正的選擇,而不是好像讓他有選擇但其實沒有。 如果對人或者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就會緊緊抓住主流價值觀不放。

台灣版極道鮮師(下):體制教育是對弱勢家庭的「階級複製」
問題學生怎麼來的呢,你心目中有個你期待他的樣子,他沒有辦法達到他就是問題,調整這個信念就是你能不能接受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問題學生都是老師自己創造的,他背後是一個信念,你認為他是無能無力的所以他需要接受你的教育,但其實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本能。

台灣版極道鮮師(上):有不愛「學校」的人,但沒有不愛「學習」的人
大人對於學習僅限學科狹隘的認知也扼殺了小孩的對於世界的好奇心。學習在義務教育的洗腦下變成了學校的專利,學習從不指學科,而是真實的生活的所有事物、知識,哲學也是,烹飪也是,木工、機械維修、農業、音樂、影像創作、手作也是學習。

我的瑟谷故事(5)——但願每天都這樣過
我體驗到的卻是我沒有比孩子們更懂得什麼是愛與美善,我不是「師長」,我是同伴——如果有幸可以的話——我是與孩子們「同在」,一起經歷人生,一起了解自己和別人,一起尋索意義。而這一切,正是我在瑟谷感到「但願每天都這樣過」的原因。

我的瑟谷故事(4)——連為他打氣我都覺得多餘和有害
站在欄杆邊看熱鬧的我被他的奮勇感動,只能默默無聲,因爲他的這份投入,甚至連為他打氣我都覺得多餘和有害!

我的瑟谷故事(3)—— 許多大人願拿他們所有去換這快樂!
我看著看著,忽然感到很欣慰——兩個孩子此時此刻快樂無比!是的,此時此刻,快樂無比!我想,許多大人可能不敢承認:他們願拿他們的所有去換這快樂!

瑟谷故事(2)—— 無所事事是一件好事
當孩子們從兩歲開始就進入一個設定了時間表和不斷聽命於別人的安排的機構,他們個人的意願和熱忱一旦迸發,會被壓抑或遭到譴責,經過多年這樣的「訓練」之後,他們習慣於等待指示,等待安排,甘於被管理,又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瑟谷故事(1)—— 無為而無不為
我在這裏遇上的孩子......他們都給我一種悠然自在的感覺,他們沒有我在學校經常見到的孩子對大人那種畢恭畢敬的態度,他們的態度就像是在顯示他們認為自己與大人是平等的。

.py | 一个 PyTorch 机器学习项目长什么样
官网的一个pytorch教程的笔记,原文先按照第一性原理,尽量用原生 python 写了一遍,然后一步一步重构成接近生产环境的代码。这里我把顺序反过来,先放出重构之后的最终结果。(Matters 的工程师们真的不打算实现代码高亮功能吗~)
自主學習之旅|支持15歲女兒退學的決定對嗎?
腦海中也曾閃過這類問題。我的回答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