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陵紀錄片與黃金狗屎
「每個黃金年代背後,經常冒出一群奇人異士,還有一堆好運狗屎。」引自2020.10.05.《新活水》雜誌

雅格布·巴薩諾(Jacopo Bassano):《蘇珊娜與長者》
嫁給巴比倫貴族的蘇珊娜,散步於花園,並不知道自己正被兩個激情似火的老叟偷窺。後者趁沐浴的蘇珊娜打發了婢女的機會,來到蘇珊娜面前,勸她滿足他們的慾望,否者就要控告她和年輕男子單獨約會。被困的蘇珊娜呼喊求救,而兩位老人繼續誹謗蘇珊娜。蘇珊娜被判死刑,這時出現了年輕的但以理,他指責民眾是非不分。但以理分別審問了兩個老人,揭露了他們的偽善,眾人將罪人殺死,年輕的但以理成為領導民眾的重要人物。

卡拉瓦喬 (Le Caravage):《朱迪斯斬首何樂弗尼 》
亞述帝國國王任命將軍何樂弗尼為軍隊首領,去圍攻伯圖里城。正值伯圖里城的民眾走投無路,毫無希望之時,寡婦朱迪斯決定在侍女的陪同下進入何樂弗尼的軍營。粗獷的何樂弗尼為朱迪斯的年輕美貌所陶醉,請她來到帳篷,拿出飲品對其款待並建議她來到床前 : 於是朱迪斯從何樂弗尼的床柱前摘下他的寶劍,然後在靠近床時猛然抓住何樂弗尼的頭髮, 舉起劍,向他的脖子猛砍兩刀,頭顱被砍了下來。朱迪斯的這一舉措致命地打擊了亞述人。

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示巴女王》
希伯來國王所羅門和示巴女王的會晤,講述了來自紅海南部示巴國的女王,不僅贈給所羅門禮物,還對國王進行了頌揚。女王為了不被誆騙,決定親自去辨認所羅門的智慧和威望。於是,即便女王受到了國王最高榮譽的接見,還是嘗試用疑難問題來考驗他,而國王也對其問題作出了機智的辯答。女王至此再也沒有疑慮,公開向所羅門賠禮致歉 : 你的智慧和你的榮耀,超過了我所聽到的...... 感謝上帝,讓你坐在以色列的國王寶座上!

尼古拉·普桑:《所羅門的審判》
所羅門(大衛繼承人)的御座前,兩個婦人依次發言,第一個說 : 我和這婦人同住一間屋,我生下一個孩子,三天后,這個婦人也生下一個孩子,夜間她把兒子壓死了,之後把我身邊的兒子抱去,把死去的兒子放在我的懷裡。第二個婦人立即用同樣的故事反駁!所羅門厲聲喝道:給我一把劍!將孩子劈成兩半,兩婦平分。第一個婦人立即祈求寬恕孩子,第二個卻願意接受裁決。所羅門斷言道 : 將孩子給第一個婦人,她才是真正的母親。

提香(Titien):《大衛和歌利亞》
聖母瑪利亞嫡系的祖先是大衛。他是牧羊人,年輕時就獲得了榮耀,因為他出人意料地戰勝了腓力斯人歌利亞(Goliath)。歌利亞是巨人,身高三米,成天挑釁掃羅(Saül)指揮的以色列軍團。大衛向掃羅表示願意迎接巨人挑戰。角斗的持續時間很短,大衛將石頭打進了歌利亞的額頭,歌利亞正面撲倒在地。大衛來到其跟前,將他的刀從刀鞘拔出,殺死了他,然後割下了他的頭。最後,大衛躊躇滿志地拿著歌利亞的頭顱來到耶路撒冷!

彼得羅·佩魯吉諾 (Le Pérugin):《基督升天》
《馬可福音》: 主耶穌和使徒們說完話後,就被接到天上,坐在上帝的右邊。使徒們離去,在各地宣傳《福音》,主耶穌和他們一起,用聖蹟證實他們的佈道。《路加福音》: 當耶穌祝福使徒時,就離開了他們,被帶到了天上。使徒們在他面前俯伏朝拜後,歡欣鼓舞地回到了耶路撒冷,不停地在聖殿裡稱頌上帝。《使徒行傳》:在使徒的見證下,一朵雲瞬間讓耶穌消失,使徒們看著耶穌,他突然被帶走,一大塊烏雲擋住了他們的眼睛。

古斯塔夫·莫羅(Gustave Moreau):《參孫和達麗拉》
希伯來人在摩西的繼承人約書亞的領導下,在迦南安營扎寨。在民眾選出的士師中,參孫(Samson)是最後一個,也許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他因一頭又長又多的頭髮而擁有神奇的力量。然而,參孫被達麗拉(Dalila)出賣,後者趁他熟睡之際,將他的辮子剪掉,然後召喚參孫不共戴天的仇人腓力斯人。參孫被銅鏈捆綁,眼睛被挖,被逼永無止境地推磨。

盧卡斯·範·萊頓(Lucas Van Leyden):《圍著金色牛犢起舞》
前一篇講述了摩西在西奈山上得到了《律法銘文》。但剛從埃及奴隸制解救出來的希伯來眾民,並不確定他們的族長會歸來,於是聚集在摩西的長兄亞倫身邊請他為眾人打造一座神像。亞倫聽了眾人的話,命令將所有妻子和兒女耳上的金飾碾碎,然後按照埃及崇拜偶像阿匹斯公牛的形象鑄成一頭金牛犢,並把其奉為新的神。之後,當摩西從西奈山上下來時,發現他的民眾因節日喜慶而瘋狂放縱,為此他暴跳如雷,將《律法銘文》朝懸岩上砸去。

菲利浦·德·尚佩涅 (Philippe de Champaigne):《摩西和律法銘文》
一切都源於西奈沙漠(Sinaï),當民眾到達那裡作短暫停留時,上帝和摩西遠離他們作了一次密談。上帝陳說了十條教誨(十誡)。摩西一一記下。上帝也答應將這聯合神和猶太人的清規戒律刻在石碑上,讓被選民眾永遠保存在神聖的約櫃裡,並讓其永遠不能和它分開。在冗長的密談中,上帝又口授了希伯來人必需遵守的箴言(不少於613條!)。在西奈山上,經過四十個白天和四十個黑夜 (《出埃及記》,三十一,18)

馬克·夏加爾 (Marc Chagall):《穿越紅海》
法老因國家遭受十災的懲罰而沮喪,決定讓希伯來人離開這片土地。希伯來人在摩西的引導下來到紅海海岸,忽然看到法老的軍隊。原來,法老又不想讓希伯來人離開,想繼續讓他們帶上奴隸的枷鎖。在近乎絕望的時刻,上帝首先將法老的軍隊陷入一片黑暗與混亂,而希伯來人則可以看到被照亮著的黑夜。接著,上帝將大海的中央變乾,築起兩座巨大水牆,讓以色列民眾穿越大海。上帝又命令摩西向大海伸出權杖,於是海水回流,淹沒了法老的軍隊。

透納(Turner)的《埃及第五災》
上帝委託八十歲的摩西帶領民眾走向‘‘應許之地’’,但是埃及的統治者法老卻因此反對。於是埃及接連十次遭災:血災、蛙災、蝨災、蠅災、疫災、疹災、雹災、蝗災、夜災和長子之死。上帝將所有這些會發生的災難告訴摩西,摩西親自轉述給法老 : ‘‘上帝的手將掌控你田間的牲畜,就是馬、驢、駱駝、牛和羊,很多會死亡。 ’’

尼古拉·佛芒 (Nicolas Froment):《燃燒的荊棘》
摩西是猶太教的第一位先知,他出现在《出埃及记》,是希伯來聖經中最重要的人物,為猶太教接受了律法,為基督教預示了耶穌基督,為伊斯蘭教預示了先知穆罕默德。牧羊人摩西每日辛苦劳作,在牧场赶着羊群。就在他爬上何烈山山顶时,耶和华的使者浮现于荆棘中的火焰。荆棘燃烧但不被烧毁,这就是神学家说的‘‘神的显现’’。上帝令摩西解救被困于埃及的百姓并将他们带到‘‘流淌着奶和蜜的应许之地’’。顿时,摩西成了拯救者。

委羅內塞 (Véronèse):《從水中救出摩西 》
自《出埃及記》起,聖經故事便是一段漫長的歷史。首先是約瑟(Joseph)將希伯來人帶至埃及的,隨後摩西(Moïse)又帶領他們走出埃及來到上帝的‘‘應許之地’’。摩西雖屬利未家族,但其實是被法老的女兒從尼羅河邊上救起並在宮廷養大的。這也是聖經故事裡的關鍵時刻,發現摩西源於上帝的旨意。法老的女兒經常在這條河裡沐浴,所以藏著哭泣嬰兒的幸運籃子才會被及時發現。

魯本斯(Rubens)的《雅各和以掃的和解》
Ésaü(以掃)和Jacob(雅各),哥哥以掃衝動且喜冒險,弟弟雅各心氣平和,做事深思熟慮。有一天,浮躁的以掃打獵回來,餓昏了,用一碗兵豆交換自己長子的名分給雅各。再後來,以撒臨死前想祝福長子,雅各趁父親眼花代替哥哥而受到賜福,而此時,以掃卻為了養活家人出外捕獲獵物。因此,以掃要殺死弟弟,而弟弟則逃到拉班的國度。二十多年後,看似最終的分道揚鑣迎來的居然是一場重歸於好。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佈道後的幻象》(雅各與天使的角斗)
上一篇有說到以撒(Isaac)差點被父親阿伯拉罕(Abraham)殺死獻為燔祭。後來,以撒有兩個雙胞胎兒子: Ésaü(以掃)和Jacob (雅各)。他們因互眾多紛爭而分道揚鑣,於是雅各帶著家人離開。在過了雅博渡口後,雅各晚間獨處一人,有一個陌生人約他摔跤,但他看自己打不過雅各,就先打了他的髖關節。儘管雅各勢力衰減,但堅決不讓對手離開。那個神秘的摔跤者就對他說 : 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

倫勃朗(Rembrandt)和夏加爾(Chagall)的《燔祭以撒》
倫勃朗 (Rembrandt),《燔祭以撒》, 1635, 布上油畫, 193 x 132,5 cm,俄羅斯聖彼得堡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倫勃朗: 《燔祭以撒》亞伯拉罕被突然從陰鬱的烏雲裡現身的天使所驚呆,他扔下手中刀。其左手殘暴地牢牢抓著兒子的面孔。

卡拉瓦喬(Caravaggio): 《燔祭以撒》
亞伯拉罕(Abram),受上帝指令要在莫里亞山(Moriah)把兒子以撒(Isaac)獻為燔祭。亞伯拉罕劈好柴,備上驢,帶著兒子和僕人出發了。途中第三天,亞伯拉罕自己帶著兒子漸漸遠去。在莫里亞山,以撒被捆綁在柴堆上,就在父親準備割兒子喉嚨的一剎那,被上帝派遣的天使阻止。亞伯拉罕的信仰已得到證實,天使讓他饒過兒子。湊巧這時有一隻公羊被困在稠密的灌木叢裡,於是亞伯拉罕用公羊代替兒子獻為燔祭。

拉斐爾(Raphaël)的《所多瑪和蛾摩拉(羅得的逃離) 》
所多瑪(Sodome)和蛾摩拉(Gomorrhe)是《聖經》中提到的城市,它們在死海的南邊,也就是今天的約旦附近。傳說羅得(Loth)和他的叔叔亞伯拉罕(Abraham)為了避免紛爭決定定居在不同的地方。於是,羅得(選擇居住在所多瑪和蛾摩拉之間約旦平原上。上帝知道這兩個城市裡的淫亂罪孽後,派遣兩位天使告知羅得上帝即將毀滅城市,讓他挑選十個人離開城市,並吩咐他必需和家人逃離此地,在逃命時不准回頭。

巴別塔:"上帝之門"還是"混亂之城"
巴別塔(the Tower of Babel),可以理解為‘‘上帝之門’’,也可以理解為‘‘混亂之城’’。巴別塔的建造可以追溯至諾亞後裔的第四代。說著亞當語的人類從東方出發,來到示拿平原(Schinear):蘇美爾(sumer)。這裡,一個巨大的計劃正在醞釀: 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免得大家分散各地。可是上帝為此不安,於是,讓他們離開平原,四處散落.賦予他們不同的語言,於是建城就停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