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
2 人追踪
27 篇文章
Vinchent

领读 2-9 怎么用和怎么用

上一篇里我们提到了哲学的“语言转向”,借用陈嘉映老师的一句总结的话:在我看来,语言转向的根本意义在于更深刻地把哲学和物理学加以区分,坚持哲学之为概念考察,以抵抗把哲学转变为伪实证科学的倾向。(2.19)紧接着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哲学语言的研究和语言学有什么区别。

Vinchent

领读 2-8 你是什么不重要,你怎么说很重要

有一个关于费曼嘲笑哲学家的笑话经常被引用: 两个哲学家吵架,一个人说:“你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另一个人答道:“什么是‘你’?什么是‘我’??什么是‘知道’???”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哲学的「语言转向」,也就是说:**所谓哲学问题,其实是语言问题。

Vinchent

领读 2-6 如何构建你的「知识体系」

今天我们常说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道长也在《八分》里多次“被迫”回应他并不知道什么是“知识体系”,以及为什么一定要有“知识体系”。陈嘉映老师在《说理》一书中提及了(哲学)伦理的体系,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系统的说理是把零星的道理连成一片,一个简单的系统说理需要具备完整的论证...

Vinchent

领读 2-7 哲学作为对话

上一次谈到了哲学之“体系”,我们采取了两种视角来分别看待:建筑视角和网络视角。今天的主题是“哲学作为对话”,意在对整个第一章的领读做一个收尾。整个第一章大约就在讨论“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当然,我们是从“说理”这个关键词切入的,陈嘉映老师的结论是——哲学之为穷理。

Vinchent

领读 2-5 贯通是克服

哲学无处不再,平日里,只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哲学的领域。哲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或许这么说把哲学说浅了,其实哲学也来源于具体科学,比如物理学、心理学。人文类的学科比如文学更是哲学思考的一种具体呈现。所谓“哲学问题”,不是哲学家的问题,而是人人的问题,或至少,来自人人的问题。

Vinchent

领读 2-4 哲学并不天然高人一等

我们常说“道德”,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一个是“道”,一个是“德”,我们不自觉地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或许反映了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天人合一”的传统。事实上,不仅仅是在中国,几乎各种早期的文明里,所谓的客观规律,它们的意义都是通过与人和人的生活相关才体现出意义。

Vinchent

领读 2-3 学这个可能真没用

昨天我们说到治大国如烹小鲜,似乎烹小鲜的道理也可以用在治国之上,似乎道理和道理之间有这么一些是相通的。但是我们不大会选择一个伙夫来当总统,倒是可能会选一个大老板来当总统,因为「治理公司」似乎和「治理国家」相通之处更多。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级是一级的基础,这其中有一个相通的道——那就是仁。

Vinchent

领读 2-2 一斤面放六两水,良辰美景奈何天

道理好像是一直存在着的,比如重力,它在牛顿发现它之前就在那,但是没有牛顿就没有这个道理,也就没有“重力”这回事。我们总是在事物里发现道理,而不是发明道理。这也就提醒我们,道理只有表述出来才成之为道理。我们常常会说到一个词“潜移默化”,好像这其中的「道理」尽在不言中地流淌到了我们的行为举止之中。

Vinchent

领读 2-1 读书节后再谈读书

读书节过去了,不知道大家的读书热情几何。在一周左右的短暂休整之后,我将开始新的旅程。题为“领读”其实是为了提醒自己和可能的读者发生一点点关联,其实还是为了自己能够把书中内容再仔细爬摸一遍。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这样去阅读的,但是陈嘉映老师的书却非常值得这样细读,为什么呢?

Vinchent

领读 1-18 个殊者是一切伦理生活和伦理思考的出发点与归宿

这一篇其实是这一本书领读的结尾。但是第八章第6节到第8节也是我阅读到现在让我感到最为心潮澎湃的三节。我想无论如何都值得你去亲自读一读。陈嘉映老师简直如开了大招一般进行论理,实在是畅快淋漓。我对于我有没有能力概括总结这三节的精彩内容完全没有信心。

Vinchent

领读 1-17 普世价值?相对主义?

关于普世价值和相对主义的争论到处都是。西方国家总是指责我们不民主,可是我们觉得民主并不是最重要的,生活的幸福和安定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有问题吗?相对主义大体描述的就是这样的说法——不存在绝对真理,我们不吃你这一套!哪一套?普世价值的那一套。

Vinchent

领读 1-16 好人也靠修行

今天的内容比较轻松,我写的会比较少,引用的会比较多。从一个问题开始,一个孩子落水,你跳下河去救,你是处于天生的恻隐之心,还是认为这样做合乎道德呢?我们也都“不经意”间做过善事,扣问内心,我们似乎在当时并没有来得及考虑这件事情道德不道德,好像一切都发自内心。

Vinchent

领读 1-15 道德「高」地,「上」善若水

本来预计15天完成,但是看样子可能要拖到20天左右完成,实在是精彩的内容太多,而我又找不到什么着急结束的理由,不妨就在这些有趣的话题上多逗留几天,感兴趣的同学就和我一同多思考几天关于善的问题,不感兴趣的……照常无视就好了。昨天我们把善和恶对立起来来看,不过我们在讨论对于善的第一种...

Vinchent

领读 1-14 性善or性恶

上一篇我们着重讨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善是否是一种客观存在?我始终也没有一个笃定的答案。不过我们可以暂且把这个问题搁置,把善和恶抽象为一个目标来理解。也就是说,无论我们追求的善是人性中普遍的善,还是属于我们每个人主观的善,我们都「知道」善和好是什么,都想要向这个目标趋近。

Vinchent

领读 1-13 善是不是一种客观存在?

昨天我们讨论了良好生活,最后我提出:我们倘若需要过出自己的良好生活,还是得在生活里找到这一份德性,找到这一份善好。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善」。善是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这个问题很好,我以前倒从来没这么想过,但是我们不妨扪心自问,看看答案如何。稍作解释,如果善是一种客观的存在,那么我们在讨论善的时候总是能达成一个共识。

Vinchent

领读 1-12 你给我翻译翻译,什么TMD是TMD良好生活

终于,点题,了!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善好乃万物之所向”,而人生之所向乃eudaimonia。(NE,1095a15)英语通常把这个词译作happiness,与之相应的中文是快乐或幸福。麦金太尔认为,尽管甚难找到另一个译法,但用happiness来对译eudaimonia终归够...

Vinchent

领读 1-11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吗?

这本书名为《何为良好生活》,可是前面一半多的内容,我们都在围绕着这个主题打转,一直没有真正进入,第六章可谓是点题之章节,我们之前的铺垫如果做好了,那么这一章的内容读下来就会畅快淋漓,因为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讨论问题的方式都在前面的章节有所涉及。

Vinchent

领读 1-10 知行关系的三个延伸

上一篇领读文章收获了这样一条留言,来自joel,在此分享出来:知而不行,是为浅知;我对知行合一有一个联想,就是潜意识中的知,才是真的知,真正掌管人的行为习惯;而潜意识中的知是拒绝1+1这种理性的知的,因为对生存有任何帮助,反而还耗费能量;这两种知有一个转化接口,就是重复,或叫刻意...

Vinchent

领读 1-9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今天进入到本书的第五章《知行关系》,众所周不知,知行关系是伦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什么是知行关系呢?简单来说,就是认识到一个道理和做出与之相关的行动之间的关系。比如我认识到了正念的概念,然后才会去在生活中去觉知,在平时抽空冥想,这里反射出的知行关系就是知先行后;再比如,卖油翁说“无...

Vinchent

领读 1-8 生活的意义是过出来的

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