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陳易鶴《美感努力運動:150 則美感生活實踐 × 18 則美感養成習題》

思凝
·
·
IPFS
·
美感好像跟智慧十分相似,兩者都是一件感覺很重要,但實際上不需擁有的事物。

這是一本大概三小時就讀得完的小書,分兩冊。

《冊一:美感努力運動手冊》從生活不同方面 — — 由內觀、選擇、感覺,以至外在的環境、居住、飲食、人際關係、服裝等,教讀者如何提高對細節的敏銳度,從而實踐適合自己的生活美學,獲得美感(美好的感覺),成為一個有品味的人。每章結尾都有相應的習題(實踐建議)訓練讀者的美感。

《冊二:靈感清單》由不同類型的創意工作者,分享他們獲得美感與靈感來源。

這本書雖短小,卻讓我反思不少生活細節 — — 的確,慵懶是節省了功夫,但我這也就妥協了美好的感覺。在看此書的同時,我也在想像,若平時生活更加用心,在別人眼中的我跟當下會有何不同?若想成為他人眼中有品味的人,就得從美感方面著手了。

基於閱讀時間和得著的比例,我會給較高的推薦程度。

推薦程度

★★★★☆ (4/5)

閱讀筆記

以下的閱讀筆記只涵蓋此書《冊一:美感努力運動手冊》中我感興趣的內容。

何謂「美感」?

美感,即「美好的感覺」。美感能提高生活的品質,但追求美感意味著選擇上的講究,這某程度上是一種麻煩。作者在《前言》也提到:

美感好像跟智慧十分相似,兩者都是一件感覺很重要,但實際上不需擁有的事物。
在現代社會飛快與刺激的環境中,只有少數人知道智慧的重要性;智慧能夠軟性地改變思考模式,讓同一件事情、同一個對象、同一個情緒,擁有不一樣的面對方式。但沒有智慧一樣可以生存嗎?當然也可以!就像「美感」可以用「無感」替代一樣,「智慧」只要以「知識」替代即可,儘管生活少了點深度跟質量,日子仍然能夠繼續。

講究美感,則意味著不向平庸的生活妥協 — — 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抱持著對外界環境、自己感官和情緒的敏銳度,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可幸的是,「你所能得到的美的事物,多數是免費的」。

幫助實踐美感的條件

如上文所述,即使缺乏智慧,有足夠的知識一樣可以順利地生活著。普及教育的目標,就是讓大部份人都能順利適應社會,故著重的是後者:

…普遍的教育現況,卻是過度強調技術與職業導向,缺乏信仰與邏輯的建構,而未能充分探索內在(概念主張)與外在(思考美感形式)之間的關係。

要培養美感,首先要產生感覺。理性會消除感覺;而想像會產生感覺。在理性生活之上,我們可以試著在滿足實際作用之外,補足情感上的想像

追求美感,就得掙脫慣性,奪回思想主導權,作出合宜的選擇。思想是要透過語言來表達的,故相關範疇的知識詞彙,也是有助實踐美感的條件。

你對事物的形容詞,是不是都很單一呢?可愛、很棒、好美、漂亮、浪漫,這些直觀簡單的形容詞判斷,讓事物的描述跟感受變單一了。
… 知識不僅只是對專業的了解,也可以是自己的邏輯或看法。當我們累積愈多自己獨特的見解,便會產生對世界的一套理解方式,跟專屬於自己的世界樣貌。
從知識獲得講究的能力,從細節找到感性的方式。
獲得知識的過程需要時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都覺得美感這麼重要,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原因。當我們只能利用空閒時間去接近美感的時候,你會想要輕鬆愉快地過一天,還是認真嚴肅地去嘗試學習呢?

興趣與娛樂的分別

興趣是你喜歡做的事,但需要付出時間、努力與注意力;而娛樂則是用來消磨時間,或讓人遺忘時間的

興趣做久了,就會累積知識量… … 並從中獲得成就感、自信與能量。

許多上班族分不清興趣與娛樂的差異,是因為「對生活的感性變成對職業的理性,自我的生活興趣變成大眾的主流娛樂」。要有好的生活品質,我們該投放時間於興趣而非娛樂上。

當意識到自己正在重複虛耗的時候,就要喊停。

有沒有可能讓工作成為興趣?對此,作者提出了我覺得挺有趣的觀點:

讓工作變成興趣的關鍵點,其實是「遊戲」的心態… …

工作難以變成興趣,往往是因為我們對事業有得失心

當得失心很重時,遊戲就不是遊戲,而是賭注了。當工作變成一種賭注,沒有人會開心,因為隨時擔心會賭輸。

閱讀

我們想讀什麼書,反映了當下我們有何需要。除此之外,透過閱讀,我們可以比對自己與他人(書的作者)的世界觀實踐手法、以及思考邏輯有何差異,藉此獲得更多生活的想法和感覺。

生活

塑造想要的生活面貌(作者稱之為思想)有四個階段:

  1. 學習、模仿他人可取的思考、衡量
  2. 嘗試不同的生活風格,探索自己不同的面向
  3. 從電影、小說、音樂等取得靈感,作出對生活狀態的想像
  4. 實踐一種適合自己的主義(例:極簡主義、素食主義、人文主義等等),確立自我價值觀與標準

要知道自己真正喜歡怎樣的生活,需要透過實踐才能確定。

不要害怕無聊

害怕無聊而找娛樂分散注意力,久而久之會失去與自己相處的能力。嘗試習慣無聊、享受無聊,在平靜的狀態下,觀察也會變得更敏銳 — — 這正正是培養美感的條件。

人際關係的美感

(筆者覺得,這章實在寫得太好,簡直想整章貼出來><)

關係要具有美感,距離是重要關鍵,一個有品味的人,除了表面的美感之外,在相處上讓人感覺到舒服的關鍵點就是距離,以恰到好處的距離,不過多也不過少,維持彼此的關係。
關係之中最大殺手就是「應該」,戀愛、朋友、家人的關係都一樣,牽扯到應該,就表示沒有距離與個人空間。
當家人間的共鳴較少時,他們就不太能理解你的行為舉止和想法,最後只能用「關係」,強迫某一方接受或服從… …

無論何種關係,都是意義和行為上的交換

家人是交換成長支持和教育,戀愛是感情和安全感,朋友則是認同感和共鳴。任何關係的基礎都是個體與個體間的互動和相處,並在關係中保持自我的獨立。

居住環境的美感

  • 美好的空間會讓人有感覺。若然因為無感就覺得舒服,只是在順應行為模式和習慣。
  • 要提升環境的美感,我們就得花時間推敲、琢磨、搭配、攞放與取捨(不是花了錢買昂貴的傢俬就成事)。
  • 要使家居有美感或風格,首先得保持空間乾淨,並慢慢嘗試變動、增減擺設,練習美感。

本章習題:試試在家擺一束花,然後順應著感覺清理不需要的雜物或傢俱,改變擺設之後,看看家居的模樣有何變化。

整理居住環境

  • 家中的狀況也是內心狀況的反映:若內心很煩躁、或對生活漫不經心,那房間就可能是雜亂的。
  • 放下一切娛樂,讓情緒靜下來,慢慢整理家居,讓它變成有美感的空間。
  • 保持簡約(「斷捨離」),只留下「必要」和「喜歡」的物品。這樣,你才能有餘裕欣賞每一件存在的物品。

本章習題: 試著清理囤積的雜物,把家裡堆積的東西減少一半。

氣味/嗅覺上的美感

  • 氣味能有效觸發記憶和情緒。
  • 氣味沒有好壞,只有與個人形象相符與否。
  • 家中氣味應與外界有所區隔。

飲食的藝術:善待自己身體

先從戒掉糖分過重的飲料看看吧,慢慢就會發現水變得非常好喝。把飲食簡單化以後,實際味覺的敏銳度才會慢慢回來,嘗試從減少選擇開始,讓味蕾去感受食物的本質。
對禪宗的修行者來說,烹調也是一種修行,他們建立邊煮邊收的習慣藉以鍛鍊自己,烹調進行到哪一個步驟,就收拾到哪一個步驟。
關注用餐後身體的反應感覺,而不是一入口味蕾的感受。很多時候食物餐點的好壞,因為濃重的調味不會立即有明顯的感覺或感受,而是在吃完以後,觀察舌頭、嘴巴或身體是否出現口渴、甜膩甚至有點反胃的反應,來推斷食物的好壞。如果吃完後身體是舒服的、感覺沒有負擔的,那就是質量比較好的食物了。

服裝/穿著的美感

  • 要建立穿著的品味,可先由模仿開始,並分析和觀察你想學習的對象的衣著風格,再加入個人特色。
  • 練習去觀察服裝的輪廓,以及服裝的圖紋、色彩、質料間的規律,感受服裝的空間感與身體的關係變化。
  • 當身上的衣服沒有圖紋,焦點就會集中在臉孔上。
  • 衣著的顏色也可用來平衡情緒,例如情緒陰鬱的下雨天,穿著白色/淺色的服裝,心情會不那麼低落。

消費

  • 現代社會中,消費行為已經變成人們互動的形式,再不只是依照生活需求。
  • 有時候在商店中買下喜歡的產品,到家後好感卻快速消退,很可能是因為商店與自家的環境不同,該物品在商店呈現的美,在另一個空間無法成立/延續。
  • 減量、珍惜、篩選。
  • 謹慎地使用物品,表現出生活的優雅。
《美感努力運動》封面。圖片出處: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6400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思凝旅美港人。知道難以寫作維生,所以還是乖乖上班去。目前只想把長篇小說寫完。偶然會寫寫讀書心得。個人網站:http://siying1611.github.io/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