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Min Liu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虛擬貨幣/ NFT行銷—市場定位

Min Liu
·
·
基於行銷本身就是市場機制與資本主義的表現形態與操作手法,當一個崇尚民主自由的行銷人開始操作 Token Marketing,會如何觀察與佈局?此系列分成時程、市場、產品等不同角度,跟大家聊聊行銷人參與新時代—Web3.0去中心化,如何解析、佈局並切入市場。

Block-Chain Token Marketing用華文表現,多少都有些憋扭,或說是尚未有一個可精準概括的名詞能代表Token(包含虛擬貨幣、NFT抑或其他),而在我的理解裡,Token的形式不會只是利益、身份,本質上是社群,是共識,是信仰。

在馬特市裡,大家能輕鬆理解這樣的看法與認知,但在馬特市外的世界,才正開始變化,而作為馬特市民的我們,除了分享信仰之外,能提前在新時代佔好位置,肯定能見證許多美好的發生吧。


市場行銷步驟一 定位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來拉齊認知
1. 新時代的來臨,總是會伴隨著幾種角色的出現 — Contributor貢獻者、Flipper 套利者、Believer 信仰者、Onlooker圍觀者
2.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新技術、產品現是雨後春筍,最終只會留下持續、穩定對社群有益的
3. 未來十年,將是現實世界的我們走入大區塊鏈時代的時空隧道

基於以上三點,加上今年的區塊鏈爆發成長,大致可以辨認出有些自帶市場定位的作品,與加上行銷、社群操作的作品,彼此間的變化,甚至不同平台上的玩家(藏家)的喜好,都會有不同的火花。

如果虛擬貨幣是數位黃金,那麼誰是鑽石?

我們先把時間倒轉一百五十年,美國淘金熱的年代,自1849年,貫穿19世紀50年代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現大量黃金,世界各地湧入淘金浪潮。但黃金卻早在西元560年前就被價值發現,且一直到西元1970年,都是金本位時代。

鑽石呢?晚了黃金一千多年被發現,且迅速竄起成為大家心中的寶石之最。有別於黃金的穩定與保值性,更多是被拿來作為欣賞、價值贈與的載體,而鑽石的價值更被商人賦予了「承諾」的意義。

那在虛擬貨幣的世界裡,僅有十二年歷史的比特幣在這一兩年被譽為數位黃金,然而,竄起的以太幣儼然被視為白銀,成為交易的定量貨幣;在此之間,寶石作為被欣賞、價值傳遞的載體,依目前的呈現形式,我的判斷其中之最就是就是NFT了。

那麼,(假設)既然NFT作為鑽石的存在,他的「價值」會有哪些?又會被怎麼樣傳遞?

不同鏈上的NFT平台創造出不同的氛圍,基本可以分類出不同的社群特性;Tezos上的環保與Fine Art 形式、Ethereum上的社群共富與 Meme 形式,創造出不同社群共識,不言之間,聚集了不同類型的創作者們的收藏家

而畢竟在市場上需要買賣的流動性,每個市場、社群內都有許多不同的角色,角色的比例、出場順序都為每個市場帶來各自色彩的繽紛變化。

市場組合內的角色

市場的演進很簡單,有供給、有需求,兩端的基本市場定律與平衡之外,新世界/新市場的不同角色,也會為整個市場的豐富性、節奏感與共識有更長期的社群價值。

First Mover 先進者(在此可理解為 Contributor 貢獻者)往往可以搶到頭礦,手裡擁有頭礦的人,大多不確定價值,只是因為喜歡、只是因為相信(價值發現者),但當價值被他人接受時,這些因為付出努力賺取頭礦的人們,終會獲得相對應的回報(不一定是財富)。

Flipper 套利者的去留,取決於「有利可圖」,這不意外,也很好懂;當套利者湧入市場,會快速把市場做大,可以被量化的價值(如金錢財富)、有痛點被解決,多能快速吸引更多新進者,而能人數到達一定量時,便能帶來穩定與信任(如虛擬貨幣的爆發年—西元2021)。

Believer 信仰者的來源不盡相同,有些是先進者、有些是套利者,但可以明確的是他們的信仰不一定會帶來實質的回報,更多是感受上的「自我實現」,可能付出心力,但相較於心力的付出,更多的是「信任」。

Onlooker圍觀者多數相較警慎、保守,但並不代表他們本身個性如此,白話一點「信仰不足」,實在一點「不夠資訊足以相信、佐證」,然而,會隨著整個市場的人數、具有公信力的人或組織加入後,帶來變化,進而增加信任感。

在一個 Marketer 的眼裡,無論任何商品/品牌,都包含了這四種角色,而我們的任務就是

  1. 找到套利者,把市場做大
  2. 推廣新進者,增加圍觀者信任感
  3. 讓先進者、套利者成為信仰者
  4. 對圍觀者給予好處,讓他們成為先進者

而對不同的角色,我們會有不同的溝通方式,但當然最終還是要回歸產品本身的定位,才能為產品設計出不同的溝通劇本


下篇再跟大家聊聊我認知中的Crypto Token/ NFT產品價值。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