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淚》Les Misérables —— 罪疚的並非罪犯者,而是製造罪犯的人

FilmLover
·
·
IPFS
·


《孤城淚》(Les Misérables )與我們現在處於的時代有着種種的共鳴,在這時勢看此電影是多麼的百般滋味在心頭。


「我買麥巴比會入球」黑人少年與他的朋友這樣說,原來這天是2018年世界盃決賽日。當法國贏得世界盃冠軍後,舉國上下歡騰萬分,不分彼此互相擁抱喝采,慶祝自己國家的勝利,不同種族的人民是可以這樣團結的。這是電影的開首,隨著人民在巴黎凱旋門前揮動國旗慶祝,電影的名字「Les Misérables」出現在銀幕上。《孤》取名於150年前文豪雨果的同名名著,借古諷今地說今日法國原地踏步,銀幕上的歡騰情景配上此片名份外諷刺。


原來人民的團結只發生在剎那,當生活回復日常後,一直存在的問題亦重新浮現。故事發生在巴黎近郊蒙費梅爾(Montfermeil)。這區的居民主要是身處社會低下階層的非裔移民。這個地方污煙瘴氣,路上到處都是垃圾,與一般人印象中的巴黎有天壤之別。區內有著各個「幫派」,之間的糾紛有如計時炸彈般會隨時爆發。


電影利用三名警察的日常工作檢視法國的社會問題——種族歧視、階級制度、濫用權力等。這三名警察的主要職責是在區內巡邏防止罪案。不過,權力總是令人腐化,他們美其名到處彰顯「權力」。「我就是法律!」可他們自以為權力可以凌駕在公義之上,憑著警力在區內橫行無忌,根本與區內的黑幫沒有分別。


故事的戲肉發生在一名少年Issa盜竊馬戲團的幼獅,當警察與Issa追逐之間,為了阻止他逃走,其中一位警員Gwada (Djebril Zonga) 用防暴彈射向Issa。雖然警察濫用武力,但Issa 卻被威脅要保守秘密。這導火線引發了電影結尾15分鐘那動魄驚心的衝突場面。


雖然《孤》旨在控訴法國嚴重的社會問題,不過,導演Ladj Ly仍然保持客觀的立場。三名警察的角色經過精心設計,隊目Chris (Alexis Manenti) 是典型自大狂妄的白人;黑人手下Gwada 是出生於低下階層,雖然投身警隊,但也是處於被欺壓的狀態;而剛上任的新丁Stéphane (Damien Bonnard) 雖然是白人,但心地正直,不願意同流合污。導演顯然並不仇視警察,所以沒有刻意在電影中抹黑其形象,反而注入他們日常生活的形象,作出如此立體化的人物設定,希望觀眾能夠獨立判斷他們的好與壞。


除了警察以外,在另一邊廂,電影亦沒有對Issa及其他青少年作出批判性的定位。這班遊手好閑的青少年,他們在到處遊蕩搞事,是教育的問題嗎?何以最初的只是區區的惡作劇會像骨牌倒下般引發到最後的衝突呢?雨果的另一名句——「If the soul is left in darkness sins will be committed. The guilty one is not he who commits the sin, but he who causes the darkness. 」 罪疚的並非罪犯者,而是製造罪犯的人。電影的結尾停留於Issa與Stéphane手持武器的對峙,二人都身不由己。是大環境驅使下才到此對立的下場,淪為崩塌體制下的犧牲品。


記得之前在一個網台節目上說過不明白為何法國不派《浴火的少女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出戰奧斯卡,如今看了《孤》,我想我明白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FilmLover劉欣@Film Lover. - 文章刊登於立場新聞博客榜。 一個不折不扣的Film lover. 愛電影,愛寫電影。電影是逃生門,逃離生活的泥沼。電影也是隨意門,看盡世間百態。 Facebook 專頁 - https://m.facebook.com/filmlover852/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聖慾》Benedetta —— 導演Paul Verhoeven好像與「爭議」二字有離不開的關係

《當男人戀愛時》—— 成功的翻拍

《突襲安全區》Quo Vadis, Aida? —— 人性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