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應用│問對的問題,讓人生變彩色
當學生的時候,向老師提問是很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我從來沒有想過我問的問題是不是有"問對"。應該說,問對了問題,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如果沒問對,就好像抓癢沒搔到癢處一樣。 出社會之後,在工作上,前輩或主管就是老師,有的很有耐心,可以好好地回答你的所有問題;而有的則反之,問題只能提一次,而且視問的問題考慮要不要回答,如果是他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問了就會被罵一頓。
📌但要怎麼樣才能問對問題呢?
工作的這幾年,我從懵懂剛出社會的菜鳥逐漸長大,第一份工作連要問什麼都搞不清楚,後來漸漸的摸索到如何在公司順利生存,到了第三間公司的時候,已經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上手了,一方是因為過去工作經驗的幫助,另一方面應該是多虧了找到了問好問題的方法。
1.問問題之前,先問自己能想到什麼樣的答案,並確認這個答案是不是真的有幫助
你可能會覺得就是不知道怎麼解決才要問。但是從開始工作以來就發現有一種人問問題都是不假思索的就問了,其實很多時候,這些問題是自己就能找到答案的,習慣直接不經大腦的問問題,久了之後對方也會失去耐性;而另一種是懶得自己找答案,覺得問比較快,當然在某些情況下這麼做是合理的(可能要找到那個答案非常費時費力)。
比如說你想請教前輩某件工作該如何執行,請先思考過去是否有做過一樣或類似的工作,或許有做過但記憶模糊了,也可以換個問法問前輩,如"前輩,這項工作很久之前有做過,我記得好像是先做OO再做XX,然後OO的做法是不是如何如何...",讓對方覺得你有想過該怎麼做,而不是直接劈頭就問"這個怎麼做",對方還得全部重新跟你講過一遍,可能就會讓對方不太愉悅。(不過我覺得做過的工作還是盡量筆記下來比較好,畢竟問第二次或第三次以上會讓人有一種沒有用心的感覺)
簡單來說就是問問題之前請先自己"思考"
2.問問題的時候,請先以對方的角度想想你該怎麼問這個問題
問問題的對象不一定是前輩,有時候可能是別的部門的同事、客人或廠商或其他對象
到現在我還是會不小心犯一個錯,就是以自己的觀點去問別人問題,這樣很容易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別人並不清楚你詳細的工作內容,當你說了一些只有你這個職位才知道的名詞時,對方通常都搞不清楚你到底在問什麼。
比如說我今天是一個會計,我想要問業務某一項費用的內容,我卻不停地說出"暫付款"和"代墊款"之類的詞,業務是來幫公司賺錢的不是幫會計作帳的,他只是依照他的流程去做這些工作,所以我應該要更白話一點詢問付這筆款項的發生過程,自己去理解怎麼歸納這筆帳的做法。
又或者說今天公司來了一位新人,要由我來教他工作內容,因為是自己的工作可以很快的做好,也知道那些工作可以省略哪些複雜的流程,但是新手是一張白紙,如果我今天直接教他省略某些做法直接達到結果,很容易讓他在沒有了解自己在做些什麼的情況下就出包,好像算數學直接給他公式沒有教他如何證明這個公式合不合理一樣。
3.如果對方給你的答案方向不對,要適時修正問題的問法
簡單來說就是對方可能"會錯意"了,以為你問A所以給你A的答案,也有可能是自己問的方式不太對,要及時修正以免浪費雙方的時間。
前陣子發生過有藥癮的民眾打了疫苗隔天猝死的新聞,記者向陳時中提問是否會建議這類特殊情況或有藥癮民眾暫緩施打?,陳時中回應"應該呼籲大家不要吸毒",奇妙的對話讓人不禁莞爾一笑,這樣的問題不如將"特殊情況"的人列出,舉個例子,像是一些特定疾病需要使用到管制藥品(如:嗎啡)來做止痛治療的民眾,如要施打疫苗是否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等等,都會比直接問"有藥癮的人是否要暫緩施打"來得合理一點。
我也曾經遇過新人被問了A問題,結果他去找了ABCD的所有答案,雖然很感謝他的認真,但好像有點浪費到他的時間,我才意識到自己問的問題太廣泛,對方沒能搞清楚狀況就找了所有的答案給我。
🧐不要怕"問",從中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剛開始很難,但也不要因此而挫折,熟能生巧。誰能一開始就是個聰明的人呢,大家都是問出來的!
上述的三個重點也是我從工作中得到的感想,不只是在問問題的時候更有效率,也幫助我接收到問題時,可以更快的了解對方的需求,幫助他得到他想要的答案,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必須不停的"思考",不要問了一個問題後沒有學到任何事情,下一次又犯同樣的錯誤,這樣周而復始下去的話,會讓人覺得你很笨,對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