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Air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中國」的幻滅

Air
·
·
這是看完郁達夫《沈淪》以後的所想,不成熟,但還是想記錄下來。

沈淪可指沉没於水中,或飄零沦落,或沉溺墮落。郁達夫所撰小說,以「我」投海作結,憑國家名義呻吟,耽於性愛之朦朧而難已,真可謂一語三關。但也就此打住,《沈淪》之情節可瞥見文中「我」深盡中央之國薰陶,在此異域、外邦、夷狄或倭奴屬地,受盡欺凌。

日本留學生,矛盾而又懦弱,渴望與人的交集卻又自甘於疏離。醉後醒來,感慨祖國的軟弱,令他處處碰壁。憂鬱病纏身的他,沒有自己的根,苦悶並躊躇,郁達夫的個體經歷為這自傳性故事或者私小說提供了材料。是的,國家性的羞辱,在日本留學生眼中,夢中的中國已經淪陷了,在殖民與侵略中,在日本的對比下。從現在看,那時候的人是自卑的。但反觀日本人,尤其小說家或藝術家是崇敬古典中國的,更有甚者說出「我們的東西,來自中國,否則我們什麼都沒有」。日本留學生最後發出的呻吟,他這矛盾的人要國家強大,這又與他遭遇苦悶,又何種干係,私小說不是寫實小說,他的自卑,遮迷了他的判斷,令他沈淪,溺浸而不止,幻滅地死去。

「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裡受苦呢!」這時「中國」才真正幻滅了。那古典的格調、藴藉、風流,傳統的內外圓方、韌性、中正,目視著「祖國」這個東西攻陷了「中國」。想到「我在哪裡,中國就在哪裡」,比之前文,更深感厭惡於森林法則、叢林獸鬥之野規,罷了,受苦的悶困,要移情給虛有的表徵,此中幻滅,便應當身體力行,找到中國,是真正的愛國。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