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 《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譯者手記

世界走走 seh seh
·
(修改过)
·
IPFS
·
身為「有求於人」的被侵略國,他成功畫出位於柔軟與諂媚、悲壯與悲慘、徵求與乞討之間的那條界線,替陌生聽眾塑造出有血有肉的烏克蘭民族。
2022年9月15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基輔演講。(AP)
作者:王穎芝(政大阿文系、國際傳播碩士。網路媒體工作者,相信每個人自有其追尋。)
原文發佈時間:2022年9月18日

編者按:烏俄戰爭持續逾半年後,烏克蘭軍隊於9月10日從俄羅斯手中收復了哈爾科夫州的戰略市鎮伊久姆(Izium),雙方戰線已逼近俄軍佔領的頓巴斯地區(Donbas)邊界。儘管烏克蘭軍隊取得重大進展,戰情仍然膠著,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不間斷地親臨前線,持續發表演說激勵國民、向外求援。在這個時刻,譯者王穎芝為走走讀者分析演員出身的澤倫斯基,如何化語言為外交利器,於戰時發揮「軟實力」。

「我們兩國的首都距離8190公里之遙,但是,我們對於生存的渴望有多遠?對於和平的希冀有多遠?在2月24日,我沒有看見任何差距。」
──p.161〈距離其實並不存在:於日本國會演說〉

盛夏來臨前夕,趁著確診隔離的一點空閒,我追完了烏克蘭影集《人民公僕》(Слуга народу)。從那時開始,我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冒出很多佩服。

我不是折服於媒體上的戰時英雄形象,而是發現有人能將政治理念化為直白到有點稚氣的影像故事,直面困境但不流於犬儒(cynical)或天真(naive)。身為一位傳播工作者及歷史愛好者,無法不被如此練達的內容所吸引。

因此,當我在8月初接到澤倫斯基演講集的緊急譯案,即便職務繁忙還是一口答應承攬。任務完成後更確定想法:無論喜不喜歡他的性格與觀點,澤倫斯基無疑都是傑出的演說家與政治家,他擁有的領導力(leadership)會令很多總統或總裁稱羨。

我負責的5篇講稿中,正巧涵蓋了與烏克蘭關係從近到遠的幾個對象:近乎毫無瓜葛的日本、民族連結頗深的以色列,以及多年來糾纏不清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簡稱「北約」),足以展現上述的拿捏有度。

我稍微歸納澤倫斯基的幾處強項,相信不光是國際關係研究者,對演說、談判、寫作和團隊領導力等有興趣的人,都能有所收穫。

【本文未完,全文見《世界走走》:《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譯者手記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