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的肉餅
當講到「吃飯」這回事,腦海中就出現打開飯煲,一鍋熱騰騰、冒着煙的白飯,那是小時候媽媽在清早離家上班前,總會為我們姊妹特地做的早飯。有時飯煲內有臘腸、鹹蛋,最快樂的日子是見到蒸架,因為上面有我最愛的肉餅——梅菜肉餅、魷魚肉餅。蒸煙夾雜着肉香和鮮味,那是媽媽的拿手菜,味道獨一無二。在冬日的早上,吃了滿滿的一碗早飯上學,更是滿滿的幸福。
問媽媽製作肉餅的竅門,她都說再簡單不過。「豬肉要新鮮半肥瘦,隨意加點調味料如鹽、豉油、生粉、糖,攪拌一下,關鍵是水,加點水後醃製一會待入味,再隨意加梅菜或浸軟的魷魚,喜歡的話還可加馬蹄、香菇,之後再隨意放砧板上來回切刴即成⋯⋯」吃了一年又一年,是那麼天經地義,方法也就拋諸腦後。
沒有分量、沒有食譜,只有一句又一句的「隨意」,卻只此一家。直到現在,姊妹間仍未有得其真傳者,要不蒸好後水汪汪,又或肉質不如——是沒有繼承了她用砧板生熟不分這一秘方?還是媽媽的手藝無法取代?
隨意的肉餅,原來半點不簡單,一點也不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