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共感人嗎?別再出賣你的同情了—《共感人完全自救手冊》讀後感

迷鷺子
·
(修改过)
·
IPFS
·
當大眾倡導著同理心,我們共感人只想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能量。《共感人完全自救手冊》其實在2019年底購入,當時買來就翻了幾頁,讀不太懂。直到這一年對靈性有些體悟,當一見到「提示」,決定拿起咀嚼一番,發現書裡描述的種種,與我相應而產生共鳴,因此想說來分享一下,身為「共感人」,究竟是何種體驗?


將心比心「太重要了,它讓我們成為一個溫柔的強者。」 — 歐陽立中
可是溫柔的強者,有時也會脆弱.... 有著天賦,不是拿來專吸別人的負能量。


2022年打算讓《讀曆書店》陪伴我,把無趣的日子變有聊。

「#讀膩書店」這系列寫作,算是我走上自我療癒之路的嘗試寫作方式。翻開屬於歐陽立中老師的這個頁面,讓我想起了躺在書櫃裡很久的一本書《共感人完全自救手冊》。


▍「同情」跟「共感」是一樣的嗎?

我認為:同情是先想像情景,再體會;共感人則是先接收到,才思考如何去做出回應。

書中的解釋是這樣的:一般的「**同理心**」是指說,當別人遭遇困難時,我們有能力同情對方。別人開心時我們也會跟著開心。

而「**共感**」是身體內建機制,能真切感受他人的情緒、能量與狀態,大多數人可以濾掉那些東西,而我們並不能。因此更需要有意識地隔絕外界的刺激與干擾,還要學會辨別「哪些情緒是來自他人」。


# 我的生活體察 📷

我很討厭看災難片,或是暴力血腥的畫面,並非因為我是小孬孬,而是我真的會由衷感受到畫面裡傳來的「不舒服」。

我還記得那天在暗暗的閱覽室看恐怖片,直擊心臟的感受。

國中時班導,業餘愛好是寫驚悚小說,雖然很榮幸我入選了她出版小說裡的睿智主角,能獲得慢一點領便當的特權。當時班上的話題都圍繞在,今天又輪到哪位同學GG了。

記得有一次,班導借了閱覽室,很開心帶著全班看《恐怖蠟像館》。我也很興奮,心想了不起就是捏泥巴的故事吧?還能多驚險?但我著實錯估了。

印象很深有一幕,當受虐者想逃跑時,被用利器剪斷了腳筋,我當下不自覺摸了摸自己腳後跟,彷彿我就是那衰小的人,深深感到痛楚;接下來幾幕也不忍再看了,回去的幾天也睡不太好。


▍誤以為自己是冷漠之人

從小就蠻能看透事物的本質,但長期沉潛觀察下來,總覺得和周圍人認知的世界觀不太一樣,導致我有一段時間認定自己這種特殊的「感知能力」是異常的,漸漸地對許多事物也漠不關心。

有一次忘了是在哪邊受了什麼委屈,我在IG上發問:「我是一個冷漠的人嗎?」但當時內心的獨白是:「明明自己充滿熱情,但外表卻一副冷酷酷的。」有時造成生活上不便與誤解,渴望能收到認出我這層偽裝的答覆,現在想起,很感謝當時願意留言和我說真話的人。

我很納悶啊,但又不知道如何處理,若得不到「將心比心」,那就「將錯就錯」,扮演好一個冷冰冰的角色,不投入太多的情感,是不是也就不那麼容易受傷呢?

很像書中提到的一種「刻意麻痺自己」的方式,只不過我並沒有陷入酒精或藥物成癮;沮喪的時候,我只是比較愛睡覺而已。


▍判斷自己是不是共感人的小測驗

以下整理自書中的內容,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測驗一下喔。
每題以「大多時候如此」或「大多時候不是如此」判斷符合的 +1 分。

每題以「大多時候如此」或「大多時候不是如此」判斷符合的 +1 分。


各得分加總所代表的含義

✧ 1 ~ 5分:少部分的你是共感人

✧ 6~10分:中等共感傾向

✧ 11~15分:強烈的共感傾向

✧ > 15分:百分百共感人(我們握手吧)

我自己測完,竟高達17分!

▍共感人保護自己的方法

作者 茱迪斯‧歐洛芙 (Judith Orloff MD) 是共感人,同時也是位精神科醫師,協助許多「共感人」擺脫能量束縛回歸平衡。書中介紹的自救方法多達十四招,我這邊只列舉5個自己特別有感,且生活經驗中實作,並且得到幫助的方法:

❶ 自我拷問

問自己:這個症狀或情緒是我的,還是別人的?

我原以為自己是個「情緒管理很差」的人,要嘛面無表情,要嘛大發雷霆。因緣際會接觸了人類圖,得知自己是「情緒中心」空白者;並不是說我沒有情緒,而是我更容易不自覺吸收、放大他人的情緒。最糟糕的是,還以為那是自己的欸。什麼叫「拿別人的失衡來懲罰自己」,這就是最好示範。

書中還舉出一種會傳染的「情緒地雷」;讓我想到,有陣子我對感情相當沒安全感,當朋友們在聊「劈腿」話題時,即使不是在討論我,我往往都比他們情緒激動,甚至説出一些激進的語詞(比如祝福人家OO爛掉之類。)


❷ 離開現場

逃跑雖可恥但有用。

適度的逃避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不用感到罪惡感。況且,如果它這麼無用,為什麼演化至今這項習性卻還沒有被淘汰掉?感到不舒服時,就遠離那些干擾你的人事物。

建議拉開「六公尺」的距離。像我路上遇到一些聒噪大媽,或失控孩童時,都會刻意保持一些距離。(我真的很怕吵啦)共感人不用覺得失禮,友善地對某些能量SAY NO,是好好照顧自己的方式。


❸ 設下界限

一般人都需要劃下「人我界限」,來抵抗各種傾覆與滿載的壓力。

更何況是共感人?

女生說不要就是「不要」,同樣的,共感人也需要學會拒絕。尤其是更容易接收到對方內心的請求與期待,學會堅定且和善地拒絕別人請求不等於自私,勇於表達立場,才是讓彼此都更自在的相處之道。


❹ 獨處時間

「有時候我必須獨處,我不是難過,也沒生氣,只是必須充電而已。」 — 「正向力量」節目主持人 Kristen Butler

每日留下足夠的獨處時間,與自己的內在連結,是相當重要的充電。可以借助指導靈或是任何神性的力量,但我最相信的始終是自己的內在,也是常聽到的「高我」。在我迷惘時,總是能提供對我最正確且充滿慈愛的指引,相當感激。


❺ 偶爾斷線

我不只斷線,甚至會斷片。

我的選擇性失憶,讓大多不太舒服的經歷,不會佔用太多腦中資源。「定期排空」也有益身心健康,反正身邊多的是會幫忙記憶的朋友,只要他們提起,我再一同回味就好。

書中提到:遠離3C科技產品與社群(社群我自己加的啦),避免資訊焦慮,從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照料來增加幸福感。

現在媒體與演算法,都偏好越能「激起情緒」的題材內容越好,而這些腥羶色對我們共感人來說實在是「too much」;其實你不必知道這麼多虛擬世界的訊息,也能讓自己過得很好。


・・・


最後想說,身為共感人是一種宇宙給予的禮物

讓我能體驗更多美好與感激,不僅能跳脫框架看待更多細小的徵兆,
也能從旁協助他人覺察自我。

柔弱勝剛強,#愛療癒恐懼

獨角獸牌卡有張「愛療癒恐懼」。
能夠將心比心為人著想的人,來自於內在平衡的根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out Me ::

迷鷺子,用迷路的經驗和你分享故事。
喜歡文章可以幫我點個「愛心」,迷路時想回味請點「收藏」
跟隨體驗,一起愉快地迷走吧~

【 文字接案 / 邀稿】來信 design.miroko@gmail.com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迷鷺子興趣是迷路,功能是美化。貓奴,工作與文字為伍。曾在大阪地鐵站和朋友走散,深感自我探索,就像在闖迷宮,永遠不知道對不對。但凡享受,就對了。
  • 来自作者

瑞典人:幸福是種義務|國際幸福日〖讀膩書店〗

犯錯該原諒嗎?從〈致H:我曾經是個渣男。〉一篇討論兩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