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动画导演施蕊妮:我逐寸逐寸爱抚你

Ohitmoves银木未来
·
·
IPFS
·

接触蕊妮有两种方式。

白天她戴着英式礼帽,一袭黑色长裙,妆容精致,施施然走近你,用最典型的日本少女漫画脸对你甜美微笑。“琉璃做的花瓶”,你心想。

晚上?你见不到她。

拍摄/采访:Raymond Wong
· 凌晨5点 · 

微信里蕊妮发来自己的简历,你看到了一长串的电影节展和令人咋舌的项目名单。

Gorillaz?Nike?Tom Dixon?疯狂的外星人?英国旅游局宣传片?柏林英国大使馆人工智能论坛?

施蕊妮 | 交互设计师,短片导演,往返居住于伦敦和上海。

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动画系的她,热衷于探索极端量化一切的前沿科技和不可量化的爱情之间的兼容性。

“我喜欢谈恋爱,也喜欢科技,所以我的电影都在探讨电子时代的情情爱爱。能手动挖掘虚拟亲密的边界比互动式谈恋爱还要开心。”

· 早上7点 · 

我觉得蕊妮应该睡了,就留言问她Gorillaz的作者Jamie Hewlett是怎样的人。

“能量密度很高的灵魂!”

蕊妮秒回。

晚上的时候,蕊妮就会回到家,把收集了一天的人间情感编作数字语言,开始硬核熬夜敲代码:电子像素版的三维宇宙,希区柯克式的恋爱谋杀。

在上海的电视广告届磨练了自己几年的短片导演力之后,凭借她最新执导的一部短片,也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硕士毕业作品:Desire Line 期望线,一个人工智能辅助谋杀的故事,蕊妮从2018年底开始周游于无数国际电影节的展映项目之中。

Desireline 期望线(6分59秒)预告片 该片于2018年11月16日 柏林科幻电影节公开首映

“期望线”最初来源于建筑学术语,代表了人们在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自发踩出的最短的路线:你想走的最直接路线。

例:人们想要穿越公园的草地时会下意识践过草坪,而不是绕道行走已经设计好的小道。

这部电影以人工智能的角度,借火车为隐喻,讲述了其在近未来的某个情人节,为用户的谋杀需求而生成了一系列“作案最优解”。然而在这些“作案最优解”背后,这究竟是来自于人类还是人工智能的期望线呢?

蕊妮试图在这部短片中探讨越来越富有争议性的,有关人工智能的伦理道德,以及科技本身的无辜。

《期望线》中当以火车为隐喻的人工智能行驶到尽头的“伦理丰碑”,该何去何从?伦理丰碑的隐喻灵感来源于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机器人三定律(Three Laws of Robotics)
《期望线》中人工智能接入一个架空的接口(API),此处为暗网的隐喻
《期望线》中人工智能提供的毒杀方案订购界面

情绪解读 | 人工智能

蕊妮擅长捕捉假人说话时冷艳和抽离的氛围。

明明是在说着最动人的情话,却表情冰冷,身体无动于衷。声音特质可以是最甜美可爱或者性感的,但是你别想能得到一场热烈的拥吻,也闻不到味道。只要你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接受残缺的感官体验,这也不算感情欺骗,对吧?

这是无辜的科技能向你释放的全部“热情”。

英国学院奖(BAFTA)获奖科幻电影《机械姬》(Ex Machina)中佯装自己拥有感情却杀人不眨眼的人工智能伊娃(Ava)

所以在表现人工智能的时候,即使是激情凶杀,也要确保你的行动精确的像是手术刀锋一般,闪出金属的冰冷银光。

但主观上,这一切都是诚恳且天真的。

《期望线》中人工智能模拟出来的预期作案场景

风格参考 | 像素希区柯克

该片开头怪诞清奇的电子旋律致敬了短片故事集《希区柯克剧场》(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

而事实上《希区柯克剧场》268集的故事里60%以上都是夫妻间的恩恩怨怨导致的仇杀,这让蕊妮好奇生活在这个电子年代的希区柯克会怎么说这些故事。

视觉上蕊妮选择了小众的三维软件,没有完全复制已成型的视觉风格,却在实验中确立了像素画般的三维世界,最终形成的效果复古又锐利。

而有启发意义的,类似的二维像素画风可以在《超级兄弟:剑与巫术EP》(Superbrothers: Sword & Sworcery EP) 中找到,它是一款于iOS平台2011年发布的冒险解谜游戏,并在当年赢得了 IndieCade 的最佳视觉设计奖。
奥斯卡提名动画导演大卫·奥瑞利 (David O'reilly) 在他的作品《外部世界》(External World) 里则使用了另一种近似的简洁三维low-poly(低面)设计风格。
大卫·奥瑞利 (David O'reilly) 还曾为斯派克·琼斯 (Spike Jones) 执导的奥斯卡获奖爱情科幻电影 《她》 (Her) 制作其中“外星人小孩”游戏

灵感缪斯 | 科幻里的真实

对于蕊妮来说,科幻作品里对未来景象的预测,包括跟代码的相处,都是她在电子时代获取安全感的重要接口。

《期望线》中人工智能接入暗网提供的可租赁无人机监控服务,用虚拟货币购买监视权限

在刚开始接触对未来的科幻想象时,蕊妮热衷反乌托邦,一度愤世嫉俗。

赫胥黎对她早期影响很大。

《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1932年出版 阿道斯·赫胥黎 (Aldous Huxley)

"直到我某天意识到现实生活似乎比科幻还要离奇了,避开现实的魔幻而在假想中反乌托邦其实非常冗余吧。"

蕊妮开始逐渐Get到道格拉斯·亚当斯 (Douglas Adams) 的幽默感。

《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于2005年翻拍成电影,导演为加斯·詹宁斯 (Garth Jennings) 原著于1978-1980年,作者道格拉斯·亚当斯 (Douglas Adams)

亞瑟·克拉克 (Arthur Clarke) 在科幻作品中对真实感的刻画也令蕊妮感到震撼。

史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导演的影史科幻经典《2001太空漫游》(2001 Spce Odyssey),原著亞瑟·查理斯·克拉克 (Arthur Clarke)

《期望线》中的偷情场景也致敬了这部电影中的经典镜头:HAL视角下对宇航员唇语的破译。

“于是我尝试克制住那些极端消极的科幻猜想,尽量客观的传达科幻架构中的事实可能。”

“我注意到大多数主流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都被刻画成导致反乌托邦未来的威胁存在,这导致大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是带有偏见的。事实上,人工智能是没有自由意志的,它生成的每一个“最优解”都来自于人类一切信息组成的大数据库,这个库背后是我们人类自己也无法解释清的迷思:伦理观价值观的冲突以及偏见。”

改编自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创作的同名科幻小说《机器管家》(Bicentennial Man)中,罗兵威廉姆斯饰演的机器人Andrew用数据得出了自由意志才是终极奢侈品:在读了上千本书之后,他告诉主人古往今来的战争争夺的无非是自由。

“面对这样的‘既定路程’,人工智能是无辜的,我想通过一部以人工智能自己的口吻的作品让观众认知到它不是单纯好/坏的存在,它只是拥有跟我们人类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

“电子监狱”:《期望线》中人工智能所在的决策树(Decision Tree)算法模型的隐喻,运算和测试路径,无限优化尝试中。

"我也意识到这很难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但从电影想传达的主旨出发,或许让观众反思到自己的不理解,就是最好的理解人工智能思路的方式。"蕊妮说。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