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古戴仁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你會被科技淘汰嗎?具備這個超能力,你將很難被取代!——《DeepWork深度工作》閱讀筆記

古戴仁
·
·
這本書讓我感到細思極恐,要是我不曾開始我的副業,而是兢兢業業地做些底層工作,我的未來會是怎樣?要是我沒有選擇去學習、上課程提升自己,而是每天放工就窩在家裡滑手機,追動漫,未來的我會被淘汰嗎?

你有沒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AI科技將會取代你的工作?你到底要怎麼做?才能不被科技取代,在未來依舊有你的立足之地?

接下來為你介紹的這本書,說的就是每個人都能掌握的“21世紀的超能力”之一——深度工作。

說的好像很厲害的樣子,那到底……

什麼是深度工作?

我們來說說每個人都認識的比爾·蓋茨(微軟CEO)吧?比爾·蓋茨在每一年會有兩次“銷聲匿跡”的舉動,而其稱之為“沉思週”。在沉思週期間,他會離群索居,通常住在一間湖濱木屋,什麼事也不做,只沉思大事情。在1995年的沉思週,比爾·蓋茲完成了著名的備忘錄《網際網路浪潮》,藉此還開啟了網際網絡的新紀元!

比爾·蓋茨的“沉思週”很大程度上運用了深度工作的特點: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工作運用專注力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致極限,從而創造出新價值提升個人技能,並且讓自己的能力難以復制,不被未來的經濟趨勢所淘汰。

對於未來經濟趨勢,有三種類型被認為是金字塔頂尖的人物,而他們不會被淘汰:

  • 高級技術工人 - 我把這個理解為“把科技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人”,工程師、程序員是很好的例子。
  • 超級明星 - 這類人是行業上的頂尖人物,他們有實力、有名氣。人才市場有著可能達到全球共享的趨勢,比如說,諮詢人員、市場營銷、寫作、設計,一旦他們開始能夠遠程工作達到全球共享的效果,那這些行業中其他技術較落後的人將會被淘汰。
  • 擁有者 - 顧名思義是擁有大資本的人,無論在什麼時代,這類人都不大會被淘汰。他們可以僱傭以上兩種人為自己帶來利潤,也可以買入企業股份達到資本增值。但累計資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還是先讓自己成為以上兩種打工皇帝方為上策。

以上三種類型的頂尖人物,都有著一個共同點,也就是他們都能夠為這個世界,為他們的行業,亦或是為自己的雇主產生高效的價值。

與深度工作相對立的,則稱之為浮淺工作。此類事務對認知的需求不高,也無法創造出價值,甚至容易被複製……

因為我的部落格主要是關於理財投資,所以我決定從理財的方向去帶入為什麼我們需要深度工作,也盡可能避免去從事浮淺工作。

理財,倡導我們的是開源節流,但我發現很大一部分人想到理財,就只想到了如何更好地儲蓄,如何管理資金,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開源”。所謂“開源”也就是提高收入,身為打工族的我們,要提高收入最快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能產生的價值,從而有效地跟你的老闆談判薪資,要知道,只要談判成功,你的年收入馬上就能提升10%左右甚至更高(能去到多高,完全視乎你能為你的雇主產生多大的價值)。

於目前的工作環境中,對生產能力和價值觀沒有明確的指標時,人們往往錯把忙碌當成是生產力,被訓練成沒事做也要找事做的機械,只要你完成越多工作便是越能幹,無論有沒有產生價值。

我剛開始出社會工作時,有一句笑話不斷在我們較資深的同事口中流傳:“見到老闆進來,你就算沒事做也要假裝綁鞋帶!”。我相信這是現時代很多上班族的真實寫照吧!

嘗試回想一下你在辦公室,老闆不在時你可以在辦公室喝一杯咖啡、滑個手機放鬆一下,但當老闆一出現你馬上就能轉換成工作模式,頓時變得很專注地在鍵盤上打字,假裝在手機上回复客戶,回复電子郵件,給客戶打電話等等。

別以為老闆們看不出來~你的業績有沒有達標,工作有沒有在限期內完成,這一切你的老闆是看在眼裡的!

大西洋傳媒的首席科技官湯姆·考克蘭(Tom·Cochran)蒐集了全公司員工每日處理電郵的相關數據,發現每年處理郵件的軟性成本竟然高達100萬美元!雖然這項實驗並不能說明收發電郵不能帶來價值,也不能斷定這些浮淺事務會為公司的淨利潤帶來多少的影響?

但這絕對是種無底的黑洞!

所以千萬別把每天很忙碌地處理行政業務,“輸入資料”、“接聽電話”、”回复電郵“之類的浮淺工作當成是重要的任務(也許你必須做,但沒必要花太多時間在這方面),畢竟這些事務你的老闆隨便找個人只要稍稍訓練一下就能做得很好。就如我的文章標題:你覺得現在你做得特別好的工作,會被未來的科技淘汰嗎?

我們都知道,人工智能在逐漸取代著浮淺工作。

如今麥當勞的點餐機便是很好的例子,相信再多幾年,我們都沒機會能看到麥當勞的櫃檯專員了。

高質量的工作產出 = 時間 × 專注度

這是本書中一開始便提到的重點之一。也就是說明,長時間地工作並不一定能提高你的生產力,然而,在短時間內專注做好一件能夠產生價值的任務,比起長時間做幾樣事情會帶來更好的效果。

深度工作有助於你提升專注力,並迅速地去掌握更困難的任務,進而實現高質量生產力,提高自己的價值。以目前的經濟趨勢來看,深度工作者越來越稀缺,也越來越有價值。

如何做到深度工作(專注地工作)?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安德斯·艾瑞克森(K Anders·Ericsson)在《刻意練習》中提及,我們大腦神經元周圍覆蓋著一層名為”髓磷脂“的脂肪組織,而這種”髓磷脂“為大腦神經元起到絕緣、保護的作用,並保持神經元乾淨和正常運作。

當我們在一段時間內專注於某事物上(通常最短為15分鐘,期間沒有受到任何干擾),就能很好地促使髓磷脂往大腦神經元聚集。不論我們在智力或是體力方面的技能,最終都要追溯到大腦神經迴路上,神經元周圍的髓磷脂越多,相應的大腦迴路就能更輕鬆有效地運轉,使其方面的技能得到更好地提升。

在開始實行深度工作練習之前,你可以先選擇適合你的”深度哲學“

  • 禁慾主義哲學(Manastic Philosophy) - 最小化、甚至摒棄浮淺事項。這種深度哲學較為極端,大部分小說作家、創意作家(畫家,音樂家)等需要獨自工作的人士,這類人有著清晰的目標,堅信自己的工作將對世界具有實在的貢獻價值——隱士般的存在。
  • 雙峰哲學(Bimodal Philosophy) - 把個人時間分成兩塊,將特定的某段時間用於深度追求,而將餘下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可以是一個星期幾天,也可以按年划分季節(大部分國外的學術人員都會在夏季或是休假期間深度完成論文)。這類人需要的深度時間至少是一整天,他們必須投入足夠的時間,實現認知強度的最大化(通常真正的突破會在這種狀態下出現)。感覺就像武俠小說裡面經常提到的“閉關修煉”~
  • 節奏哲學(Rhythmic Philosophy) - 需要每天特定90分鐘的時間去完成工作,這一個深度哲學與我在前幾篇閱讀筆記所學到的“習慣養成”、“早起養成”不謀而合,個人認為正是現代社會人士可以運用的方式。比如我可以在上班前提早兩個小時起床,或是在晚餐後睡前兩個小時,在特定時間內摒棄一切干擾,深度經營我的部落格。
  • 新聞記者哲學(Journalistic Philosophy) - 隨時隨地轉換到深度模式。作者將這種在日程安排中隨時可插入深度工作的方法稱作”記者哲學“,這名稱是對新聞記者的認可。他們經過訓練可以隨時轉入到寫作模式,因為他們的工作中經常要面對截稿期的催促。這種習慣同時還需要你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堅信自己所做之事是重要的,並且將會成功。這種堅定的信念往往建立在已取得的職業成就基礎上。要是未經練習,這種轉換可能會嚴重削弱你僅有的意志力。

接下來,就要把你選擇的深度哲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我把作者在書中提及《深度工作》的四大準則,總結成了自己的一套):

你必須摒棄浮淺工作

相信你在職場中很常遇到同事要求你的幫忙,而你也很難拒絕;又或者你每一天都必須花很大部分時間去回复一大堆”緊急“的電子郵件,這一切看似很緊急的事務,事實上也不一定是很緊急的,而它們卻一直不斷在磨滅着你的專注能力。對此,你必須學會說”不“,你必須學會拒絕,千萬別以為自己可以隨心所欲地從分心狀態切換到專注狀態!

對於電子郵件管理作者有提到很好的方法,其中有兩個讓人特別深刻:

  • 收發郵件時,做多一點工作 - 比如你很常收到類似的郵件(邀約、項目進展),你可以草擬一份回复範本,在收到這類型的郵件你就能快速處理(只需要更改時間、項目名字、相關資訊)
  • 拒絕回复 - 當然這並不適合所有人,但當你收到“你有空嗎?”這類型相當含糊,目的不明確的電子郵件,你有理由選擇不回复

有時候,真正令人分心的,不是網絡或其他外在因素,而是當你稍有無聊、遇到挑戰的時候,很自然地會從”低刺激,高價值“的活動轉向”高刺激,低價值“的活動,你的大腦往往無法忽略新奇的東西!

例如當你在用電腦查找資料的時候,網站的一旁很常會出現很多這類型吸睛的文章標題:《前三名,能幫你躺著賺錢的貓咪!》、《某某明星的私生活竟然……》、《某CEO遭神秘黑客公開威脅!……》等等,個個都在吸引你去點開來看……

又或者你在專注的時候感到太過無聊了,就想找包零食邊咬邊工作……

擁抱無聊,並把深度工作編排到你的日程表中

在進行深度工作時,必須懂得”擁抱無聊“,你不需要清除讓人分心的活動,只需要清除它們能夠劫持你的可能性,怎麼做呢?

我個人認為,使命感很重要,就如我現在寫的《28週閱讀筆記》,規定自己每個週末上傳一篇閱讀筆記,這樣不僅能強迫自己閱讀,以最快的速度達到增值自己的效果,同時也能實現我想幫助其他人一起學習與成長的理念。

這段期間,我的專注能力很明顯地得到提升。

睡前計劃好每一天的行程,我用的是理財狂人Spark Liang的《子彈筆記》方式,去安排好自己每一天、每個時段必須做些什麼。

老古的子彈筆記

明確的目標,能夠很有效地戒掉社交媒體,讓自己練習並習慣專注,我經常一坐下來,就是好幾個小時,記筆記——編輯腦圖——寫文章。

如果你是上班族,想要改變目前忙碌的生活,真的要好好想想自己的目標、理想是什麼?利用上班前、下班後的”另一天時間“來達到你的理想人生。

適時地放鬆你的大腦,以獲得突破瓶頸的關鍵靈感

當然作者深度工作裡面也提到,專注工作的同時也別忘了適時放鬆你的大腦

在芭芭拉·奧克利的《學習之道》裡曾提及過的彈球機理論也很好地詮釋了為什麼要在專注學習/工作時適時地放鬆大腦。

如圖所示,圖裡的黑點代表我們所學過的所有知識。當我們專注的時候,這些學過的知識會大量得湧入你的腦海中,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反而更難去突破瓶頸;但當你放鬆以後,就不會再專注於瓶頸,黑點也會逐漸減少,這時你腦海中的彈珠很容易就能到達你的答案所在之處。

這種情況,通常在我們休息散步、喝飲料的時候發生,我們也常稱之為——”靈光一閃“。

截自芭芭拉·奧克利的《學習之道》第二章

市面上有一種時間管理的工具,能讓我們在專注於工作的同時,也能適時地放鬆大腦,也是我目前在用的方法——《Pomodoro Technique 番茄工作法》

有目的地冥想,有效你的空隙時間

四大準則中提及”有成果冥想“也是深度工作者該養成的習慣之一,我稱之為”目的性冥想“。我們可以利用跑步、遛狗、排隊的空隙時間,有目的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一個定義明確的問題上,通過迫使自己在同一個問題上的深入研究,大幅度提升自己的專注力。

最後,不管工作有沒有做完,時間到了,就要實行完工儀式

要是你的工作還沒完成,卻突然停止工作,晚上回到家你很難不去想到早上的工作。此時你腦中還有很多未完成的事項,他們整個晚上都會牽扯你的注意力。

要如何不被工作上的未完成事項困擾你一整晚?

你可以在放工前,預留一小段時間,先去檢查有沒有什麼緊急郵件,迅速瀏覽一下任務清單(平日隨手記下新任務),查看日程表安排,利用所有的訊息去制定好第二天的大概計劃,然後說一句:“收工大吉!”(這是我的口頭禪之一,當然你可以用別的口號,哈哈!)

《DeepWork深度工作》閱讀筆記小總結

深度工作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技能之一,現時代的干擾真的太多太多,甚至有著不斷增長的趨勢。不斷崛起的各大社交媒體、開始流行的短視頻、快節奏,讓人難以專注去增值自己。

這本書讓我感到細思極恐,要是我不曾開始我的副業,而是兢兢業業地做些底層工作,我的未來會是怎樣?要是我沒有選擇去學習、上課程提升自己,而是每天放工就窩在家裡滑手機,追動漫,未來的我會被淘汰嗎?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