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Mia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電影:《人生起跑線》

Mia
·
·

空白鍵停了很久,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提筆,連標題也下不了。不是因為電影太糟糕,而是導演用了兩小時半的時間,描繪了印度社會-英文代表一個階級、虎爸虎媽、教育商品化、階級複製… …。

你怎能不拒絕這些真實的寫照?

如果《三個傻瓜》戲謔地寫出教育對人的扭曲,那《人生起跑線》則是教育對整個社會的扭曲。本片的英文片名,《Hindi medium》,直譯成中文即為印度媒體,背後就是將這部電影當成媒介,映照出社會醜陋,可是人性卻溫暖的電影,閃閃發光。

一如Bollywood電影,笑中帶淚,《人生起跑線》的基底是一齣喜劇,市集出生、經商成功的父親在拗不過太太的要求之下,窮盡一切管道讓女兒進入私立文法(貴族)學校,不過競爭激烈,他們只好假扮窮人,利用窮人保障入學計畫,進入文法學校。爾後,他們確實順利窮人的權利進入文法學校,可是他們偷竊的,是在貧民窟幫助他們一家人的兒子的名額。當然他們也良心覺醒、被當初幫助的家庭發現。劇末的救贖,是這對夫妻捐贈了一所公立學校;且在公開場合中,揭穿了一整個文法學校體制都是骯髒的,連窮人保障名額,都是校長暗中支持銷售的。

這讓我想到上週剛落幕的大學學測,在蘭嶼,高三生必須搭船去考試,一個意義上能夠帶給他們翻身機會的考試;而在台北,有加油旗幟,有陪考家人、補習班,有人幫忙準備健康的飲食。

不過這只是考試而已,後面還有很多故事、很多詰問;我不想講、也不想問。

曾幾何時教育變成奢侈品?

教育已經不再能透過自我努力實現完成,而必需倚賴出生背景。

電影中,貧民窟的一家回到破舊的公立學校去,重複一樣的階級循環、不會講上層階級的英語、繼續在清晨擠公車去工廠打零工、每天面對疾病、缺水、缺食物的威脅。

劇末他們沒有被救贖,事實上,在現實生活當中,也是困難重重。就算他們進了文法學校,很難不會被這樣上流社會所排擠、昂貴的課外活動費不比免學費輕鬆;若是公立學校,設備殘破、連一本像樣的課本都沒有,更遑論未來透過階級翻身,只能再次印證電影中詼諧卻刺痛的台詞:

「我曾祖父是窮人、我祖父是窮人、我爸是窮人,所以讓我來教他們如何當窮人。」

(感謝車庫娛樂邀請特映會)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