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darknight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黄埔文集-128】回憶湘川路上的行軍片斷 (黃埔十四期一總隊 步科 陳起麟)

darknight
·
·

民國二十六年(1937)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日本帝國主義全面發動了侵華戰爭。中華民族正處於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全國人民無不義憤填膺,同仇敵愾。最高統帥在廬山向全國人民昭示,現在和平絕望,犧牲已到最後關頭,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團結起來抗戰到底,爭取最後勝利。

 中央軍校十四期一總隊是在抗戰烽火中的大武漢招生的。多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愛國青年。民廿六(1937)年十一月一日入學,大家以飽滿的愛國激情,在湖南常德接受了嚴格的入伍訓練。民國廿七(1938)年二月二十八日,奉命沿湘川公路進軍四川銅梁。

 行軍時,各人全副武裝,每班十四人,輕機槍組六人,配捷克式輕機槍一挺,預備槍管一支,全組輪流扛;各人繫子彈夾帶一副。步槍組各配中正式步槍一支,子彈六十發,左肩斜掛灰毯一條,右肩斜掛草黃色厚帆布雨衣一件,可以兩用,四件雨衣可拼成能容納四人睡臥的小帳篷,腰間繫一個私物包,內裝換洗內衣褲兩套,襪兩雙,麻草鞋兩雙,翻皮統靴一雙。最難以承受的是德國鋼盔,十分笨重;使人頭昏。隊長姚炳勛關心大家行軍之苦,對鋼盔他規定可以戴,也可以提著,掛在腰間也行。一路上雖然經受了風霜雨雪,艱苦齊嚐,但同學們仍然是英姿颯爽,情緒高昂。特別是在湘西道上,常看到一些鼓舞人心的標語,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前方將士浴血捨死苦戰,後方我輩苦練殺敵本領」,「日本強盜,佔我國土,殺我同胞,此仇不報,積憤難消」。這些標語,更使我們精神振奮,忘記了行軍之苦。

 我們到了辰溪,這是黔川交界處,自經永綏前進。至一地叫“茶洞”,這是“湘,川,黔之間的三不管地帶,因此經常有土匪出沒。直到我們將行軍至此,三天前匪徒們就撤走了。“茶洞”是有幾百戶人家的集市,自有匪患,也顯得十分蕭條。這天夜晚,區隊長告誡說:擔任警戒的要提高警覺,仔細觀察,如見人影,三問不應聲者開槍!大家緊張的過了一夜,。第二天繼續前進,到了四川秀山。

 行軍兩個月,時序更換,已是春暖花開的時候了。來時都穿著厚實的棉軍服,此時深感”燒襠”之苦。我們遂把褲中的棉花撕掉,行路時就輕便多了。

 川東的幾個縣城酉陽,秀山,黔江,彭水,都是市井繁華,十分熱鬧。莊稼也很好,一派昇平景象,特別是南川更好。在此休息三天,更換了冬季服裝,經綦江進了重慶。

 啊!行軍六十五天了,歷盡初次行軍的艱難而不以為苦,這是抗日救亡的民族精神支持我們,是黃埔精神鼓舞我們,使我們勝利的完成了行軍任務。

 在重慶參加“五四運動節”,五月七日到達銅梁。校本部設在中山公園,我們十四期一總隊駐安居鎮,正式接受嚴格的軍事教育。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十一月一日畢業,大家都分發前線部隊,欣然就道,各遂其殺敵的宿願。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