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教學 10 件事】03:最常被教學者忽略的細節──訂定教學目標
分享教學系列 01 號文章中提到,知識萃取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清楚定位聽眾目前的程度,以及聽完教學內容後希望達到的程度。當時礙於文章篇幅無法詳細說明,定位聽眾程度本質上就是「訂定教學目標」,雖然有點老生常談,但目標訂得好不好將大大影響後續教學是否有效,所以本週就來聊聊「如何簡單又快速訂定教學目標」吧!
不再為了教而教──分享教學的本質是什麼
在開始探討教學目標前,想請大家先花 3 分鐘思考一個問題:
身為一個分享者、教學者,你帶給聽眾的價值是什麼?
答案可能是帶給聽眾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或者是能立即用在工作上的趨勢分析,甚至可以是一個能夠靜下心來感受肢體的氛圍。這些答案都沒有對錯,世界上有 N 個分享者、教學者,就會有 N 種可以帶給聽眾的價值。不過,讓我們再做更深一層的思考:
聽眾為何需要從分享者、教學者身上得到這些價值?
對照上段所述,聽眾可能是想轉職所以需要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或是希望為公司打造新產品所以需要趨勢分析,也可能是壓力太大過於緊繃所以需要一個能夠靜下心來感受肢體的氛圍。上述的三種情況中,聽眾的動機與目的都不相同,但共通的是,他們都想要「有所改變」。從不知道變成知道,從不會做變成會做,從一個狀態變成另一個狀態,「帶來改變」就是分享教學之於聽眾最大的價值。
若要真正為聽眾帶來改變,就必須先了解他們現在處在何種情況、希望變成什麼樣子;也就是文章開頭所說的,目前的程度以及期望達到的程度。如果將改變的過程比喻成爬山,那聽眾目前的程度就是山腳下的起點、期望達到的程度就是山頂上的終點,而分享教學的目標就是「讓聽眾從起點抵達終點」。
如何訂定教學目標?
既然教學目標的定義是「讓聽眾從起點抵達終點」,那該如何找出起點與終點呢?我個人最喜歡使用由 Gloria Gery 提出的熟練度量尺,可用來衡量學習者熟練程度,分為 6 個等級,由最不熟練到最熟練分別是:
- 知悉:能回憶或直接辨識出某項知識或技能
- 領會:能向他人闡述、解釋某項知識或技能,並可在情境中辨識出某項知識或技能
- 有意識的努力:刻意地在生活中嘗試使用某項知識或技能
- 有意識的行動:刻意在生活中使用某項知識或技能且成功
- 精通:成功應用某項知識或技能,且在使用前不必費力去複習、對照範例
- 潛意識的能力:不知不覺使用了某項知識或技能達成目標(有點像本能或直覺反應)
直接給定義可能有些抽象,不如就以「籃球中的上籃動作」為範例來做 6 個等級的解釋:
- 知悉:能回憶上籃的步驟跟動作
- 領會:能向他人解釋上籃的步驟跟動作,看比賽時能分辨哪些球員使用了上籃動作
- 有意識的努力:刻意依照步驟嘗試上籃,有可能失敗
- 有意識的行動:刻意依照步驟嘗試上籃,且幾乎都能成功
- 精通:想上籃時都能輕鬆完成,且不需要刻意回想動作或參考範例
- 潛意識的能力:籃球比賽時抓準機會上籃得分,沒有覺察到自己要使用這個技巧
回到訂定教學目標,可以利用這個量尺輕鬆找出聽眾目前的熟練等級,以及希望達到的熟練等級,進而設計出適當的教學內容。如果不好好設定起點與終點,很可能會給錯教學內容。以高中體育課為範例,若老師不去確認學生們的程度,全部從最基礎的三步上籃開始教,但班上有很多人學過上籃,熟練程度大概落在「有意識的行動」,那這些學生一定覺得很無聊不想聽課,老師也會覺得很生氣為什麼學生不聽話,造成雙輸局面。
教學目標的有效性與可行性
不過教學目標也不只是在熟練度量尺上標出起點終點就好,還必須注意目標的有效性與可行性,可別小看了這個環節,大部分的分享教學新手都會在這裡栽坑。繼續以上籃教學作為範例,教學者希望學生能從「知悉」達到「有意識的行動」,所以寫出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學生大部分都能成功做出上籃動作
表面上看起來很合理,但實務上非常「難以評量」。問題出在「大部分」這個無法被清楚量化的形容詞,上籃 10 次成功 7 次算是大部分都能成功嗎?那上籃 8 次成功 6 次算嗎?無法被清楚量化的教學目標不僅對被評量的學生不公平,更嚴重的是教學者無法得知教學內容是否幫助學生從起點到達終點。以同樣的情況,比較好的教學目標寫法如下:
學生嘗試上籃動作時,有 90% 的機率會成功
除了無法被清楚量化,另一個常見的錯誤是「不切實際」,最常發生在語言相關課程。假設有一堂全民英檢初級特訓班,老師訂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學生能列出全民英檢初級程度內所有英文介系詞
這個目標看似合理,但非常不切實際。不是因為學生做不到,而是在真實的生活中沒有人會刻意去列出自己能記住的所有英文介系詞,學生會將學會的介系詞直接應用在聽說讀寫上。這種目標雖然很輕易就可以用考試來衡量,但對於實際應用一點幫助都沒有。建議可以改良成以下寫法:
聆聽全民英檢初級程度對話時,能清楚辨識對話者使用的介系詞,並判斷是否使用正確
以下提供簡單的檢測方法,先在熟練度量尺上找到聽眾的起點與終點,並直覺地將教學目標寫成一句話,然後反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若答案都為「是」,就代表你寫的教學是有效並且可行的;若有任一題答案為「否」,即可對症下藥進行教學目標優化。
- 是否會在真實生活中執行
- 是否能透過測驗或觀察分辨是否成功做到
- 是否有量化的評量標準
目標訂不好,教學不會好
看完以上說明後,應該可以更加了解為何我在分享教學系列文中囉哩巴唆,不斷強調定位聽眾樣貌有多重要。若要透過分享教學為聽眾帶來他們所期望的改變,就必須以終為始地思考他們到底需要什麼,進而提供適當的教學內容,為他們指引從起點通往終點,最快、最適當、具有挑戰但又安全的一條路徑。
沒錯又到了文末的例行業配時間,如果需要專業的知識萃取、課程設計、課程製作服務,歡迎與敝司聯繫(contact@lens-content.com),讓透鏡數位內容有限公司為您聚焦觀點,實踐專業!
參考資料
- Gloria Gery 於 1991 年在其著作《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s: how and why to remake the workplace through the strategic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中提出熟練度量尺
- 除了本文提到的方法外,還有很多量尺可用來制定教學目標,歡迎參考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