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十五屆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之祈願壇:11月30日|果慨法師說法
一、緣起性空:無我
法師在多年前在埔里說法,那時候由資深外護義工護持年輕信眾閉關、精進用功。南投山區天氣多變化,本來溫熱的天氣,霎時間變得陰雨綿綿,不禁打起哆嗦。此時,法師趕緊出去戶外提醒義工們,要升級配備,以免大眾因此受涼。沒想到法師一到戶外,大吃一驚,資深外護們早就把標配,自動升級為豪華版防風又防雨的選配。這就是利他為第一無我的菩薩精神,累生累世長養而來的善根與這輩子更精進修行,因此不用他人提醒,就義無反顧地以他人利益為優先。
(一)事一心:即是身心統一的定境。
《學佛群疑》 :「根據明末蓮池大師的《阿彌陀經疏鈔》所示,一心可分為「事一心」和「理一心」。所謂「事一心」也就是心無雜念、心口相應,念念是佛號。自己知道在念佛,而且有佛號可念,便是一心念佛,或稱全心念佛。由於專心念佛,即能達成禪宗所謂「工夫成片」的層次了。再深一層說,才是三昧或定的程度,也就是忘我的覺受現前。」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第5輯第3冊,頁104-頁105)。取自:法鼓全集https://ddc.shengyen.org/?doc=05-03-026
大家不要認為念佛要達到定境很不容易,其實後來依儒回想:「我最容易定在追劇當中,就連家人或柚子在身旁喊我,我都還是處於樂在其中、渾然忘我的境界。」雖然我舉這個例子,跟法師所說的定境,還有一段距離。不過依儒希望這樣打比方,能夠讓大家覺得其實在日常生活念佛修定進而產生智慧,沒有想像中的困難。而且果慨法師這次建議大眾,念佛不用整天都在念,每天只要心無旁騖的念佛一分鐘,「在精不在多、重質不重量」就會讓自己身心安定,做任何事都能更有效率。這對於我這個初學者真是好消息,因為我真的沒辦法像「工夫成片」的師兄姐,每天念佛萬聲起跳,我還是乖乖的聽法師的話,先念佛一分鐘吧!
《學佛群疑》 :「所謂「理一心」即是與理相應,親見阿彌陀佛的法身,彌陀即是自性,西方不離方寸,那就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的境界現前。「事一心」屬於禪觀、禪定的層次;「理一心」則是禪悟的層次,這都是禪淨雙修的結果。以淨土的念佛為入門,達成三昧及了悟解脫的目的。」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第5輯第3冊,頁105)。取自:法鼓全集https://ddc.shengyen.org/?doc=05-03-026
「理一心」,是念到無佛可念,親見佛的法身,即見空性,也就是見佛性。此時煩惱、我執沒有了,身、心負擔也沒有了,雖然已經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做,但是因為還有眾生需要度,慈悲心、願心出現,就與佛的願力、慈悲相應。
「理一心」,是念到無佛可念,親見佛的法身,即見空性,也就是見佛性。此時煩惱、我執沒有了,身、心負擔也沒有了,雖然已經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做,但是因為還有眾生需要度,慈悲心、願心出現,就與佛的願力、慈悲相應。
聖嚴法師從小就與觀世音菩薩很有緣份,所以到臺灣再度出家,被師公東初老和尚嫌棄說不夠聰明、不夠有人員,所以要求聖嚴法師每天作定課——禮佛三百到五百拜,並且寫小冊子與大眾結善緣。當時聖嚴法師還住世時,依儒還在高雄工作,那時尚未有智慧型手機,3C數位化也尚未如此發達,我陪先母看病之後,帶她去吃飯,心情總覺煩悶,便隨手拿起放置在咖啡廳的小冊子,閱讀起聖嚴法師的小冊子,如今總算明白多年前,依儒在多年前已種下跟聖嚴法師師徒之因緣,雖然我北上後,師父色身已經不在,不過慈悲智慧雙運的師父,理念、著作被保存得非常完好,經由法鼓山四眾弟子努力弘法,還是持續在實踐著師父的理念,教導著大眾如何將佛法運用於自身的生活當中。
現在連全聯都備有小冊子可以供大家免費結緣,2023年即將到來,法鼓山的主題年為「福慧自在」。依儒正好跟著法鼓山社大黃富華老師學習書法,以智永千字文臨帖,對於初次學行書的依儒,真是莫大挑戰,不過,還是跟觀世音菩薩祈願,讓我這個初學者能夠寫得有模有樣才好。
六、求觀音:觀世音菩薩是我們的保母
《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法鼓全集2020紀念版(第5輯第9冊,頁127)。取自:法鼓全集https://ddc.shengyen.org/?doc=05-09-018
因此,念佛,是心繫於佛;心繫於佛的相好;心繫於佛的功德。觀世音菩薩就像是我們的保母,他是眾生的救濟者、護持者和平安的守護者,是我們一生都需要的。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