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器也是一种奢侈
麦克卢汉说新生事物常被旧世界的想象所羁绊,如收音机被称作「无线电」、汽车为「不用马拉的车子」。我好奇看了看罗兰旗舰电钢的测评视频(或者被封面捕惑),似乎也是如此。
人民币四万的价格,对乐器来讲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只是它立志以小博大、媲美三角名琴的演奏触感和音色,螺蛳壳里做道场,宛如日本极狭一户建梦想改造家,这工程师得有多智慧!
确实,一架电钢配置八个音箱,分工明确,有模拟琴体振动的,有模拟琴锤击弦噪音的,还能模拟三角钢琴盖打开不同程度时,音色的差异。不止听觉乱真,触感上也有所作为。它自带触感振动系统,还原琴键击弦后的物理回馈(特别是弹奏低音键时),数值还可调,戴上耳机后一样有振感。
毋庸置疑,这是件优秀的产品。可新技术被拿来模拟旧世界实体物,我总觉得,是对先进生产力的浪费。比如说百万发烧音响再好,若只听交响乐,其听感甚至比不上百元级的音乐厅惠民现场。
琴弦振动经由空气,到达麦克风振膜;经由数模转换成为0和1的信息;经由人工缩混、压制成 CD;经由 CD 机把光盘表面的0和1转换成喇叭盆的振动;再经由空气到达耳膜,我在沙发里闭上眼睛,恍惚以为身在现场。
这「音乐厅模拟器」方案,显然中间商太多了,每道中介还要抽成,成本其实并不低。只是呢,直接经验通过模拟器的批量复制,成本被大大摊薄了。从稀缺到普世,技术惠民,直接经验渐渐成了象征性的存在。普罗大众如我,仅需模拟器便可八九不离十,接下来顺理成章:
见面好麻烦,加好友聊吧;大片震撼,换个 8K 大电视好了;买个 Apple Vision Pro 好了;充个会员好了……原本能力范围之外的经验,因为有了模拟器,似乎全都唾手可得了。于是欲望膨胀,想要更多,模拟器就要升级。从它鸠占鹊巢的第一天起,模拟器就注定是种奢侈,而非平替。
-
两年前元宇宙、NFT 概念火热,某头部公司搞了套虚拟偶像(实质可被理解为金融产品),请我们去座谈提提想法。其间经理拿段视频炫技,只见屏幕里的虚拟人,精准再现了邓丽君的歌声。我哑然失笑,都聊元宇宙、未来的未来了,怎么还以「做得像真人」为审美尽头?为什么不去创造自己的美学、让元宇宙民去追随呢?尔后又听虚拟偶像之「作品」,无非初音未来冷饭一碗。当下我没忍住,有点冒失地问那经理,您开车时会听自家偶像的歌吗?
旗舰电钢琴的种种努力,让我想起唱邓丽君的虚拟人。我总觉得,自家小小客厅,何苦斥资四万去追求大剧院的演奏体验。电钢琴本质是一台采样器+合成器,以我偏颇的技术观,一台合成器,就是要奏出旧世界没有的声音才好。
李源
20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