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醫家醫ㅣ共享家醫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醫家健康|癌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這十種癌症要特別注意

醫家醫ㅣ共享家醫
·
·

小時候國文課本上有一個庸醫治駝的故事特別讓人印象深刻,說的是從前有個江湖醫生,誇耀自己治駝背的能力超群,說:"背彎得像弓一樣的人,像蝦一樣的人,像環一樣的人,如果請我去醫治,保證早上治療到傍晚就能筆直了。有個駝背相信了他,讓江湖醫生給他治療。江湖醫生什麼也沒問,直接要來兩塊門板,一塊放在地上叫駝揹人趴在上面,另一塊壓在他上面綁了起來,江湖醫生就這麼跳到上面的門板上然後不停跳上跳下。駝揹人的背在幾個時辰後終於直了,但人也死了。那人的兒子無法接受這個結果到官府去告狀,這個江湖醫生卻說:"我的職業是治駝背,只管治駝背,不管人的死活!"

“只管治駝背,不管人死活”,是我們在腫瘤治療中最不希望發生的情景。醫管家不願意發生:錢花了,人走了;治好了癌症,卻死於其他心血管疾病!

(圖/pixabay)

癌症的治療隨著研究與臨床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患者的5年存活率和生存品質均顯著增加,但癌症治療帶來的心血管併發症卻一直存在。針對此問題,近期,國際醫療期刊權威《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了一項研究,納入了126120名癌症倖存者,對20種常見癌症的中、長期心血管疾病風險進行了分析,涉及到的心血管疾病類型包括冠狀動脈疾病、心律失常、心衰、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等。哪些癌症的何種心血管疾病風險會升高呢?一起來看看研究結果。

《柳葉刀》:18種癌症的靜脈血栓栓塞風險增加

這項研究使用了英國臨床實踐研究資料鏈(CPRD)相關聯的初級診療機構、醫院和癌症註冊登記資料,確定了20種最常見癌症的倖存者清單,對象為年齡在18歲以上,在診斷後至少存活12個月,匹配的對照組人群沒有癌症病史,通過年齡(±3歲)、性別和全科診所進行匹配對照。

擷取自《柳葉刀》(The Lancet)官網

研究發現,在調整了共有危險因素的模型中,與一般人群相比,癌症倖存者以下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靜脈血栓栓塞(20種癌症中有18種癌症顯示增加),心力衰竭或心肌病(10/20)、心律失常(8/20),心包炎(8/15),冠狀動脈疾病(5/20),卒中(5/20),心臟瓣膜病(3/18)。

(圖/pixabay)

研究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在20種特異性癌症中,有10種癌症倖存者的心衰或心肌病的風險增加,包括血液腫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食管癌,肺癌,腎癌,卵巢癌。

20種癌症中,有18種癌症的靜脈血栓栓塞風險增加,調整後的HR從前列腺癌患者的1.72到胰腺癌患者的9.72。其它多種癌症的心律失常、心包炎、冠狀動脈疾病、卒中和心臟瓣膜病風險也增加。

這些資料與先前另一項研究 [PMID:26834065] 一致,該研究納入了36232名癌症倖存者,結果表明,乳腺癌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並超過了年齡匹配的對照組,該研究還發現,與對照組相比,霍奇金淋巴瘤、肺癌和多發性骨髓瘤倖存者的心血管事件增加。

不過《柳葉刀》的這項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因為他們使用的資料沒有提供癌症治療的細節,包括化療方案、化療劑量、放療劑量和範圍。此外,沒有統計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細節,包括高血脂、飲食、飲酒、鍛煉、絕經年齡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而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常見的危險因素。

但即使存在這些限制,資料來源的大小和廣度還是具有足夠的可信度對20種特異性癌症倖存者的長期心血管風險進行全面分析。本研究依然可已表明,癌症療法,尤其是化療,在心血管疾病風險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一風險可能與吸煙和高BMI(身體品質指數,衡量人體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相當。

取自哈佛官網

哈佛研究:哪些癌症治療方式,與心臟毒副作用相關?

癌症的各種治療方案,如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等均對心臟功能具有顯著影響,且相互之間可能具有協同作用,因此醫生在臨床工作中必須予以重視並進行有效處理。有鑑於此,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布列根和婦女醫院病理科Glass博士和Mitchell博士就相關問題撰寫了綜述,文章發表在心血管病理學會官方期刊《Cardiovascular pathology》上。

所以,具體哪些治療方案或藥品,與心臟副作用相關呢?

(圖/pixabay)
蒽環類藥物( Anthracyclines)

有研究稱,蒽環類藥物治療的患者約10%最終會出現進展性心肌病,這方面最大的危險因素是蒽環類藥物的累積劑量:超過550mg/m2後,心肌病的風險顯著增加。不過也有個體差異:有些可以耐受1000mg/m2的劑量,而部分患者累積劑量達200mg/m2以下即可出現心臟病變,這可能與遺傳學因素及相關病史有關。年齡、以及與年齡相關的伴隨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史(如放療)等也與此有關。

蒽環類藥物所致心臟病變可出現在治療中的任何時候,但大部分受累患者會在化療後1年內出現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如果臨床考慮蒽環類所致心臟副作用,應進行心內膜心肌活檢,並注意在常規福馬林固定、光鏡檢查標本之外同時送一份戊二醛固定的標本用於電鏡檢查;有時甲苯胺藍染色半薄切片也可以。活檢部位則選擇右心室游離壁、室間隔、左心室側壁。

紫杉醇類(Taxanes)

僅紫杉醇類單藥治療所致心臟表現一般為輕度,且可以耐受(如無症狀性心動過緩),一般無需心電監護;但與其他方案聯合應用時,紫杉醇類可增強蒽環類藥物對心臟的副作用,從而使得心臟副作用發生率更高,因此聯合應用時應注意適當降低蒽環類藥物的累積劑量。有研究表明聯合治療時,紫杉醇類累積劑量超過380mg/m2者會出現左室射血分數逐漸降低,但大部分病例在停用該藥後會恢復。

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

單藥應用時,高達7-10%的患者會出現左室射血分數降低及心力衰竭;與蒽環類聯合應用,則心臟副作用顯著增加,有研究稱發生率高達27%。此前認為曲妥珠單抗所致心臟毒性是可逆的,在停藥後會恢復,且活檢中無相關的超微結構改變;但近期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可能會有心肌壞死。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所致心血管副作用主要有QT間期延長、高血壓、射血分數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心肌梗死。舒尼替尼治療的患者有30%會出現高血壓;索拉非尼治療的患者則5-17%出現高血壓,2.9%出現心肌梗死,後者多見於已有冠狀動脈病變者。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眾所周知,這方面藥物具體包括PD-1抗體、PD-L1抗體及CTLA-4抗體。這類藥物所致的自身免疫樣損傷稱為免疫相關副作用(irAEs)。儘管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所致心臟副作用罕見,但已有致死病例報導。

(圖/pixabay)

如何降低癌症治療引發的心血管毒性?

隨著技術手段不斷的進步,腫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逐漸延長,腫瘤本身或抗腫瘤藥物的心血管副作用正引發強烈的關注。2016 年 8 月 27 日~31 日,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ESC 2016)在義大利羅馬盛大召開,會上發佈了《2016 ESC立場聲明:癌症治療與心血管毒性》。

醫學聲明是從整體上規定了患者治療策略的建議,雖然不見得適用於每一位患者,但依然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2016 ESC立場聲明:癌症治療與心血管毒性》對腫瘤治療時出現的9大類心臟毒性反應(心功能障礙和心衰、冠心病、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臟病、血壓升高、血栓栓塞性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和腦卒中、肺動脈高壓以及心包疾病)的評估方法、監測、治療、預防等內容進行了逐一闡述。

如何處理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心臟毒副作用,“醫學聲明”指明了實施細則,醫生對於相應藥物和潛在的心血管毒性了然於心,做到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後的全程密切監測和及時處理,把腫瘤治療產生的心血管毒性降到最低程度。患者只要在出現心血管不適時,第一時間告知醫生,醫生將根據細則進行遵循規範化,兼顧個性化的治療。

另外,腫瘤和心血管疾病存在著共同的危險因素。可控的危險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吸煙、飲食、飲酒、運動以及藥物因素。作為患者,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效控制這些危險因素,不僅可以降低腫瘤和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同時在治療中也有助於減輕腫瘤治療出現的心血管問題。

醫家健康,守護一家:

醫家醫為您安排台灣醫療最佳路徑,連結健康照護團隊、權威名醫團隊、全台醫療網絡。醫家醫的尊榮客戶可以透過醫家醫的服務,安排院長/副院長級、主任級、主治級醫師所帶領的跨科別黃金診療服務團隊,提供專業且全面的疾病治療。

除了安排疾病醫療、重症(癌症)治療、高端健康檢查之外,醫家醫提供客製化的健康管家服務,包含

1.營養飲食指導、家庭健康生活建議書

2.提供重大慢性病、老人疾病主動預防與管理計劃

3.看診全程陪同並將看診紀錄回報家人

4.醫前醫中醫後主動追蹤、積極安排回診

5.每月定期關心、即時(遠距)諮詢


參考文獻

[1] Glass CK.Winning the battle, but losing the war:mechanisms and morphology of cancer-therapy-associated cardiovascular toxicity[J].Cardiovascular pathology, 2017,30:55-63.

[2]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9)31674-5/fulltext

[3]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9)31886-0/fulltext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