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木匠和他的怪形(The Thing,1982)

魔鬼小編
·
·
IPFS
·
(圖片說明:Moviefone)

John Carpenter是我喜歡的恐怖片導演。他導演的《怪形》歸類為科幻片,但卻非常驚嚇,與恐怖片無異。雖然《異形》(1979年)比這部電影早了三年上映,題材也很相近,都是外太空生物侵入人體,但是,《怪形》拍得完全不遜色於《異形》,足以成為科幻恐怖經典。

這部電影的特技做得非常好,當年嚇得我呱呱叫,後來在電視台也重播過。大槪十年前,我開始收集恐怖電影的DVD,這部舊電影,當然也是藏品之列。有幾個場面,看了不下五次也覺得很駭人,就算事隔幾十年,那些道具的驚嚇效果也比現在的B級片好。

縱觀好萊塢七十年代的科幻電影,題材都沒有那麼驚嚇的,而且沒啥特技,有,也甚簡陋,直到七十年代末冒出史詩太空片《星球大戰》,才打破了這個悶局。

John Carpenter是拍恐怖片出身的,一九七八年的《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成本才三十萬美元,全球票房是七千萬美元【】。電影中的殺手米高戴上萬聖節面具的造型,是恐怖片的經典形象,每年萬聖節都會有人扮米高,包括我公司的老板。這部電影更捧紅了恐怖片尖叫女王珍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

自人類登陸月球後,人類對頭頂那片廣袤無垠的星空也是無限幻想,但又充滿恐懼,正如對未知的死後世界充滿幻想和恐懼一樣,有其他生物的存在嗎?有外星人嗎?《怪形》對外太空的恐懼,投射出來就是非我類者,其心必異。二者不可以共存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John Carpenter的《怪形》,其實是重拍一九五一年Christian Nyby的《The Thing from Another World》(美國電影學會100部驚悚電影第87位),兩者都是改編自John Campbell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出版的短篇科幻小說《Who Goes There?》,只是John的版本更貼近原著。

拍這種外太空生物襲擊人類的電影,通常都是將背景設定在密封的太空艙、偏遠的鄉郊,或者像這套電影,設定在人迹罕至的南極基地。這樣才出現困獸鬥的場面。人類才肯冒險背城借一的與外太空生物展開垂死戰。

John這套電影拍得比原著和原版更好,因為他將整個故事的重心改變了。當外太空生物偽裝成人類的模樣時,用現在的術語說,變成了一個臥底,要找它出來何其容易。

太空怪物入侵了這個基地。大家要找它出來,但是,怪物當前,人人平等。

恐怖的地方就是,你知道有人變了異形,但到底是誰呢?你平日信賴的上司可能已變成了怪物。你應該信誰是清白的呢?人人自危,又要自救,又要殺死藏在人體裡的異形。於是大家回到原始社會,採用武力解決,誰有武器(槍)即誰人話事。幸好持槍的是理智的男主角,他還有正常人的是非觀念,沒有為保自己安全而大開殺戒。他要求大家滴血找出誰才是怪物。混亂中,主角打死不是怪物的隊員,卻讓變了怪物的另一隊員吃掉其他人。

最後男主角戰勝了怪物。但是,在漫天風雪的南極,幾乎絕糧的環境下,男主角與另一意外生還的隊員,都不知自己可以多活多久。

演男主角的是卻羅素(Kurt Russel),John重用的男演員,幾部代表作的男主角都是他。

很喜歡《怪形》的配樂。John喜歡自己包辦電影的配樂,特色是節奏簡單,但你一定會記得那幾下像心跳的聲音。一聽就知道,哇,怪形來了!

《怪形》電影主題曲

不過,這次《怪形》的原聲電影配樂卻多了另一個傳奇名字:已故意大利作曲家Ennio Morricone。但是,如果聽過John另一部經典《紐約大逃亡》(Escape from New York, 1981)的原聲電影配樂,就會馬上發現《怪形》的主題曲與《紐約大逃亡》其中一首配樂He is still alive/Romeo, 開頭那幾下低音調子是幾近一樣的。聞說當年John邀請Ennio Morricone操刀《怪形》配樂時,曾讓他聽過自己以前的作品,Ennio Morricone也說為了配合John的風格,為他寫出《怪形》的主題曲。

《紐約大逃亡》其中一首配樂:He is still alive/Romeo

近年,好萊塢創意油盡燈枯,連這部太空恐怖經典也要重拍了。九年前,在飛香港的長途機上,十五小時半的航程,不想聽iPod,唯有看看電影打發時間, 就看了一部《The Thing, 2011》。

開始看時還以為是重拍導演John Carpenter的《怪形》,看到一半也以為是重拍,看到結局,也覺得是重拍。還未看的,提醒大家,播片尾嗚謝字幕時,千萬不要走開上廁所或關機,因為那才是這部《怪形, 2011》的最精彩的部分,才幾秒鐘,原來本片是一九八二年《怪形》的前傳!

這個點子不知是不是受了星戰前傳的影響,十幾年前,個個都跑去拍經典恐怖片的前傳,不幸被選中的經典有一九七四年《德州電鋸殺人狂》(The Texas Chain Saw Massacre)(我看過,也看過續集、前傳,還有3D版)、一九六八年的喪屍片經典《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但是,這部徒有「怪形」之名但無其實的電影,也有一個貢獻的,就是用科學的角度解釋了外太空生物如何「抄襲」人類,一九八二年的版本要辨別異形的方法也很科學,用火去燒血,這部《怪形前傳》卻換了另一點子,非常有喜感:看你有沒有補過牙,還必須是金屬補牙填充料,所以當電影某配角說,因為自己常用牙線清潔牙齒,沒補過牙,卻被大家誣衊成異形真的很冤,我忍不住在黑暗的機艙裡笑了出來!

所以,怎爛的電影,總有它存在的價值的,正如怎爛的文,也有讀者追捧的,只是你不懂欣賞罷了。一笑。

《怪形》(The Thing),109分鐘,1982年,彩色,導演:John Carpenter

《怪形》(The Thing),102分鐘,2011年,彩色,導演:Matthijs van Heijningen Jr.

【附】

警告--->《怪形,1982》其中恐怖片段,膽小者慎看。

2011年雨果獎提名科幻作家Peter Watts,根據一九八二年的電影《怪形》,別出心裁,用怪形的角度寫了一篇《The Things》。

(原文寫於2009年9月9日和2012年,修訂於2020年9月14日)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