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藍袍物理治療師的日常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日常】內向的物理治療師

藍袍物理治療師的日常
·
·
内向不是問題,對待病人的態度才是問題。

我享受我的工作。

最大的原因是它改變了我。

我的工作讓我不再是一個内向的人,嚴格來是不讓我自己覺得自己是一個内向的人了。我很內向。如果0到10的內向“自覺”模擬評分法(VAS)①,我覺得之前的自己至少都有7吧。現在的我還是很內向,但至少我還可以選擇不內向。

内向

你會想,一個內向的人怎麼會一開始就想要選修物理治療呢?老實說,我也覺得那時的我有點太大膽了。與其說是大膽,更像是衝動無知吧。

不是說內向的人不應該成為物理治療師。而是我在選擇選修物理治療系前,我並沒有好好地去做調查研究、去了解一個物理治療師的本質和實際上是在做什麼的。這樣的我很不負責任,大家千萬不要學。

在大學,我不願主動加入人群說話,最多也是和一兩個朋友一起吃飯、逛街罷了。大部分時候我很享受一個人在房間閱讀、看戲、寫作、聽歌。和人相處,給我的感覺比跑馬拉松還累,參加了一次系內的年度晚宴,我需要閉關休息7天7夜。別問我為什麼我要參加年度晚宴,因為我也是在糊里糊塗的情況下被拉入了籌備委員會,怎麼樣都得硬著頭皮去做好。


實習生活的開始

我的大學實習政策和大部分大學有點不一樣。在我的大學,從第二學年第一學期(Year 2 Semester 1)開始,我們就得去醫院、診所、康復中心實習,以讓我們更早接觸實際的工作環境。

當時,我觀察到,病人和治療師的關係不止限於病人和治療師罷了,更多是朋友的關係。話題相當廣泛,他們之間可以聊八卦、運動、家庭等等的東西都能夠聊。環境也很輕鬆,從病人的臉上來看,看不出他們是來看病的,每個人都神采奕奕。與樓上的病房相比,物理治療部門基本上是全醫院最吵的部門了。

這顛覆了我對醫院的印象,對醫務人員的印象。醫院不是死氣沉沉、充滿藥水味,和大家都盡量避畏的地方嗎?繁忙的醫務人員都只是忙著把手上的工作做好,趕快再看下一個病人,不會多花時間和病人說太多話,更不會和病人建立起關係來。這改變了我對醫務人員,尤其是物理治療師的看法了(雖然之前我對物理治療師的認識也很有限)。

雖然如此,但我還是不想踏出”内向“這一個舒適圈,這樣我就可以避免很多不需要的社交、交談和聊天了。所以我都是形式上地向病人問診,問完了就做我該做的治療。不會多説一句話,除非病人自己先和我說話,我才會有一句搭一句的。

醒悟

誠實面對自己,不然別人就會用你不喜歡的方式讓你誠實面對自己。


實習的第4天,一位物理治療師學姐把我叫了叫過去。

她説:“我這幾天觀察了你的表現,我發現到你很安靜,不怎麽説話。是什麽原因啊?”

“沒有啦,我原本就比較内向不愛説話的。”

“原來啊。可是成爲一名物理治療師,你需要和病人多溝通的。”

“好,我知道。我會盡量做到的。”

“這真的很重要,因爲有些人雖然他們在忍受著疼痛,可是他們是把自己的身體交在另一個陌生人的手中。可能是因爲隱私的關係,也有可能是因爲不信任,有時病人也不會完全把自己的情況説清楚。這樣我們也不會有一個有效的問診,做出來的治療也不一定會有效,也就是説我們沒有解決到他的問題。那他還會再相信眼前的這一個陌生人嗎?

再加上,你們之間也沒什麽談話。你不瞭解他,他不懂你,你們之間還有著隔閡。他也不清楚自己的身體到底是除了什麽狀況,就任一個年輕陌生物理治療師宰割。整個治療過程他也不會開心,而且還要忍受徒手治療造成的肌肉酸痛。

病人來,是希望我們幫助他們,解決他們的病痛。而一個簡單開朗的微笑、友善的交談對他們來說也很重要。和病人好的交談可以舒緩他們來到一個陌生地方的緊張感。這也方便我們做出一個更准確的評估診斷,也可以更瞭解病人的背景,給予他們需要的服務。這才是我們物理治療師的專業。

内向不是問題,對待病人的態度才是問題。

所以,你内向歸内向,在工作的時候你要有一個物理治療師的樣子,專業點,好嗎?”

“嗯,謝謝你,我會記得的。”我羞愧地說。(真的,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要永遠記得,如果你是病人,你希望物理治療師是怎麽對待你的。“

每一句話都刺入了我的心坎裏,雖然痛,但我記得。永遠記得,要不是這一句話,我也不會享受我現在的工作。

現在的話,我還是會説自己内向。但我知道我能夠不内向,我能夠和我的病人開心聊天説話,我也可以充當他們的輔導員聼他們說心事,我也可以鼓勵我的病人更堅强、更勤勞的做好運動。現在的我,學會尊重病人。

現在的我,是專業的物理治療師。

① 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用於對疼痛的主觀評估。類似于一把尺,上面有著0至10的數字,0分代表無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對疼痛的忍耐度因人而異,所以這評分法也只是給予治療師和病人作爲一個參考,尤其是治療前和治療後的衡量指標。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