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P人的吉隆坡自由行-Day1
抵达吉隆坡第一晚,睡前下载了tinder,原计划是随机摇个人,请ta帮忙推荐游玩地。结果我在南洋完全不受欢迎,一晚上把like次数都耗光了,也没match到一个人,郁闷至极。
早上八点半,自然醒,依然没想好今天去哪儿。先把昨晚吃剩下的摩洛哥菜热了,凑合成了一顿早餐。
磨蹭许久,出门时已经十点半了。原先预计着在市中心随便city walk一下,结果出门十分钟后:靠,热死了。
赶紧找了个商场凉快。没想到误打误撞发现了诚品书店,兴奋至极,直接奔着中文社科书架去了。于是乎,旅行马拉西亚的第一天,先在一家台湾书店流连忘返了半天……
在咖啡厅的时候,发现马来西亚人把咖啡读作/ kopi/,跟韩语的发音很像,都是把f爆破成p。韩国人是因为整个语音系统里都没有f这种摩擦音,那大马人呢?这里有这么多民族和语言,也不知道我听到的是哪种。
傍晚没那么热了,在小红书偶然刷到穆斯林斋戒月的巴刹,其中一处就开在附近,于是出门溜达了。我尽了最大努力,把所有我没见过,且一眼看不出原材料和做法的食物都尝了一遍,感官获得了极大满足。
一路走一路吃。吉隆坡是一个连续而有机的城市,我不会像在某些别的地方那样明显地意识到:喔,这里估计是专门被规划出的商业区。在这里,街店连着街店,其间穿插着住宅、学校、寺庙……当我在语言不通的清真餐厅比手画脚点完了餐,猛然一抬头,只见对面挂着几个方方正正的繁体汉字——“台山会馆”,很少在多语言环境中生活的我,竟然脑子宕机了一下,似乎是需要一点时间去拼接:喔,原来这些不同的语言使用场景是可以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中叠加的。
我没开导航,也不看手机,完全随着心情走。从一条小巷拐出来,不知道何时已经到了中国城,突然路边小吃变成了熟悉的凉皮、小笼包、豆花、客家腌面……还有贴着中文标签的面包店。
继续走,出现了天主教堂。看公告,周二下午有弥撒。真不错,这样我明天的行程有着落了。
再走,先后是关帝庙和印度教寺庙。
进入印度教这座寺庙时,刚好赶上pooja,也就是供神。我一路围观僧人做仪式,眼睛被繁复的色彩充盈着,应接不暇。
最后逛到了一座清真寺,只可惜到的时候已经结束了游客访问时间,只有信徒出入其中。斋戒月时,穆斯林只在日落后进食。清真寺外同样有巴刹,但人们多是只买不吃,拎着满满一袋食物坐在原地,或发呆,或与同行人交谈。我跟着一起坐等日落,这一天的19点20分,太阳在赤道附近的吉隆坡落下,随着寺里传出一阵响亮的诵经声,人们默默地开动。
入夜后,我跟随清真寺外散去的人潮,挤进了一条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路边有很多海娜纹身的摊子,其中一家铺着醒目的彩虹旗,吸引了我的注意。
我想起昨晚刷tinder弹出的窗口:“你似乎正处于LGBTQ可能会受处罚的地方。”
检索新闻——啊,原来“处罚”具体指的是鞭刑啊。在马来西亚,同性性行为将遭受鞭刑,同时,一座政府主导的性取向矫正中心似乎也在建立中。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