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多瑪120天》世界十大禁片之首

由米娜
·
(edited)
·
IPFS
·
重口味!慎入(並沒有)

▌前言:為了體驗為了寫

如果要把寫作當成一種「習慣」,我目前還是無法,何必養成這種習慣?何必呢?我真的好喜歡無所事事,耍廢我超愛的,耍廢至少會感到時間自由。

目前「每天一篇文」是我當初的直覺,因為這是給波卡的生日禮物,我覺得寫文的「量」至少如此,反正「質」方面她沒期待我寫什麼、寫多少、隨時暫停也沒關係,只是目前我還沒找到離開的理由。

然後昨天跟凱文哥聊著,原來他是《索多瑪120天》這類藝術片的前輩,忽然想:試著為了寫些什麼而去做些體驗吧─這也是透過寫作開啟新視界,也是寫作過程帶來更多的看見?


▌《索多瑪120天》

看它被評為「世界十大禁片之首」,我就有興趣了,這像是在鼓勵人類一生至少要看一次,如果你要解鎖禁片那麼這部必看。為了吸引文友入坑,我又找了些厲害的介紹:

2006《Time Out》雜誌「影史最具爭議電影」
2015 威尼斯影展「經典單元最佳修復片」
2023 高雄電影節「大銀幕必看經典」
2024 高雄市電影館「雙重經典」單元放映
2024 臺北藝術節「電影特映」

簡介是這麼說的:「在法西斯軍閥專政的國度裡,橫攬大權的總理、公爵、主教和法官組成統治集團,強擄多名花樣年華的少男少女,並將他們囚禁在重兵看守的氣派莊園內。」這四大巨頭他們新擬訂的法律,包含不允許任何人進行宗教活動,不行私下自行發生性行為,也限制了他們的人身自由—啊怎禁的都是美好的事?接著四位老鴇每天講各類黃色故事,眾人因恐懼而順從,成就了這齣戲。

看著本就美麗、純潔的男孩女孩的裸體,大概是本片唯一稱的上世人以為的美好,於此對比各種性暴力、排泄物、挖眼剪舌剝頭皮、虐殺等劇情。對了,還有悠揚的鋼琴聲作為背景樂,鋼琴老師的角色與離去讓人沉思。

原來「禁片」是因為片中一堆社會規範強烈不允許、覺得噁心的行為,那麼,禁與不禁,共同的人性到底是什麼?

我覺得最噁心的是掌權者滿口仁義道德,卻仗著權勢知法玩法。片中四大巨頭有次半夜醉後聊著:「沒有流血就沒有寬恕。」這句話應該是引自《希伯來書 9:22》:「按照律法,幾乎一切都是用血潔淨的;沒有流血,就沒有赦免。」我實在不知道這四大巨頭憑什麼這麼說。

故事的編排引用但丁的神曲,分別是「 地獄之門」、「變態地獄」、「糞尿地獄」和「血的地獄」四章,各自代表不同的意義。我想,難道弱者只能下地獄、任由擺布嗎?導演帕索里尼說:「留在地獄之中,並且決意去了解它,這就是一個人尋求救贖的途徑。」

人生或許到後來也是一場空,最多只是一個體驗的過程。沒體驗過的可能脫口說出「何不食肉糜」,於是夏蟲不可以語冰,只有自己走過才懂,這些經歷說穿了是「見山是山」,接著可能五味雜陳、甚至近乎崩潰「見山不是山」,或許有幸迎來「見山又是山」的釋然,然後還有然後嗎?

也只有走過了還能選擇善良,更是難得。


▌「禁」是為了什麼?

根據《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禁」字做動詞用有「制止」、「拘押」之意;「禁」字做名詞用指的是「避諱、忌諱的事」、「法律、習俗所不允許的行為」、「古時稱天子居住的地方」。

而《說文‧示部》:「禁,吉凶之忌也。从示、林聲。」表示與「吉凶福禍」避忌相關,本義為避忌。因此「禁」是為了趨吉避凶?

我想,到底「禁」誰說的算?外境給的一切禁止、規範有辦法打破嗎?為何要禁?如果做了這件事或是到了這地方「不凶」了、沒事了,甚至做了反而更好、「大吉」、「大福」,是不是就可以解「禁」?

或許可以偶爾來點藝術片洗一洗自己慣性以為「這個世界多麼美好,空氣多麼清新」的腦袋瓜。


▌小結:也還是看到自己

這次看了《索多瑪120天》心得是,真的好看,看了腦袋整個大開而舒服。這些故事能拍出影片真好,看似不美的拍出來了、看到了就好。希望這些只是影片、都是假的,從來沒有發生過。

昨晚看完了也到了該睡覺的時間,我又想看蛋黃哥,大陸譯作「懶蛋蛋」更是貼切。我覺得很有趣的是,即使看了如此重口味的片,終究只會看到自己想看的。

於是還是只能看到自己。正如我知道自己至少寫作上還是新手,所以可塑性高,我嘗試文章的主題、內容、...的「風情萬種」,而後透過這些豐富的寫作體驗後發現,我的底、我的心一直沒變。

所以別因為害怕而不敢看禁片,想看就看吧!也記得,隨時提醒自己:「回到愛」。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