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IrisChe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跨代思考文化認同 @臺灣文化節工作筆記

IrisChen
·
·

加拿大臺灣文化節今年慶祝三十週年,而我的文化節義工生涯也近25年,思之感慨萬分。從早期和轉型時期的核心團隊成員之一,到忙於工作後從外部提供媒體公關贊助方面的支持,到2016年「與亞洲對話系列」啟動後重新加入團隊,每年貢獻數百個義工小時,和一群年輕孩子們一起成長學習,一路走來,付出不少,收穫更多。

這是2017年的工作筆記之一,原來發表在Medium



圖片授權 @banai.shunz

「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我是誰?」,自我認同是人生永遠的課題,隨著人生的際遇起伏,到生命的盡頭依然無解。


2017 是加拿大建國 150 周年國慶,大家熱烈慶祝我們引以為豪的多元文化價值觀和包容並蓄的人道主義。但面對不穩定的國際情勢和日益惡化的難民安置問題,許多加拿大人不由得重新思考定義所謂的加拿大文化和價值觀。


比起「自由強大」的加拿大,臺灣一直是「亞細亞的孤兒」,日本殖民歷史和國民黨強力推行的漢文化讓臺灣的文化認同和地位問題是一直存在的困擾,往往也是造成世代衝突的原因。臺灣到底是不是中國的一部份也是華裔社區喜歡爭論的議題之一。


臺灣文化節今年的主題是「與日本乾杯」, 透過臺灣第一代藝術家的作品和個人文化認同的掙扎,呈現日本文化對臺灣文化的影響和不可分割。而日本臺灣社區間的對話,也讓我們各自檢視自己走過的路。尊重個人的自我文化認同是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基礎,對話的過程中可能情緒激動紛爭不斷,但或許有助於年輕一代思考創造更和諧更具包容性的社會。


臺灣文化節讓我有機會重新思考我個人的文化認同。在以身為加拿大人為榮,認同多元文化價值的信念下,我骨子裏對日本/臺灣/中國文化到底還有多少認同?而這些文化是如何影響我的價值觀和選擇?我的價值觀,又對我的孩子,造成什麼影響?我,到底是誰?

如果願意一起跨代思考文化認同的議題, 不妨花點時間參與下列活動:


  • 「與日本乾杯!」交響音樂會/指揮家謝建得與溫哥華大都會交響樂團
  • 我是誰?!
  • 江文也與台日文化:音樂與戰爭的迴旋/劉美蓮
  • 誰能決定我是誰?/楊正昭醫師
  • 黑白年代的潁川堂/鍾伯林


謝謝八耐舜子授權使用圖片 @banai.shunz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