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 | 康庭瑜:愛上女性主義者?我老公的三種生存策略
文/康庭瑜(政大新聞系副教授,研究和寫作興趣為性別、媒體、跨國流動和一切好玩的文化現象。) (原文發佈於2021年11月23日)
小時候我約會過一個生物學家。那時他說,人類的分工要按照生物天性的指引,才比較有效率。「人類在穴居時代就是男生打獵,女生在洞穴裡養育小孩,因此以後我們結婚,我出去工作、妳在家照顧家庭,這樣就最符合生物天性的安排,很棒吧。」
這個敘述當然充滿了錯誤的科學事實陳述,以及各種論證謬誤。不過,這個人後來成了我的老公。
「天啊,老師,妳是抱著不要放他出去害人的救世心態才結婚的嗎?」知情的學生大笑問我。
「我老公,沒有教化之可能」
世界走走的編輯最近發想專題,談起韓國翻譯小說《她厭男,她是我女友》,這本書從男主角的觀點出發,寫一個性別觀念傳統的韓國男生,怎麼愛上一個女性主義者。
編輯受到啟發,於是請我撰文分享,身為女性主義者,到底是怎麼成功「教化」老派思想的另一半?
這文不好寫。因為我老公好像……沒有教化之可能。
儘管我好說歹說,十多年來努力不懈,不著痕跡的找電影、小說、新聞來跟他分享,他從來沒有一天如我期望的,長成一個女性主義者。比方去年送他一件t-shirt,上面寫著 Husband, Dad, Feminist,結果他漲紅臉說 over my dead body,馬上把它塞到衣櫃的深處。
能和一個女性主義者結婚十數載,我想並不是因為他的性別意識形態慢慢和我融合為一。而更像是因為不小心愛上了一個女性主義者,所以只好學著習慣,這個女人總是會有一些他怎麼也想不通的想法——「男生坐捷運腳打開不是生物構造使然嗎,有這麼嚴重嗎」、「女生小時候喜歡玩家家酒,長大不是就會喜歡在家嗎,原來竟然有人會比較喜歡出去工作」。但因為不小心愛上的人剛好是女性主義者,所以只好開始學著接手一些他以前認為「屬於女人的任務」——「好吧妳晚上也要工作,那也只好由我這個大男人來料理家務、照顧小孩了」。
這對他來說好像也不容易。
「我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跟「今晚由我顧小孩」之間,對他來說似乎有點落差。還好我發現,面對這種認知失調的窘境,他其實很擅長調適自己。
我的觀察是,他自己默默發展出了幾種生存策略,以回應這個處境。
生存策略1: 重新定義男子氣概
我老公堅信,男生就是天生又酷又強大又征服四方的一種霸氣生物。然而婚後十餘載,這種霸氣生物得窩在廚房烹飪、洗碗和泡奶。
慢慢的,我發現他發明出各種男子氣概的新定義,來告訴自己,以及告訴這個社會:烹飪、洗碗和泡奶,都是很霸氣的人才做得好的事。
「我跟妳講,像做料理這種事情,就是我們理性科學家的專長。這跟我們做化學實驗一樣妳懂嗎?這要很精準,幾公克的鹽就是幾公克的鹽、蛋白打發到什麼程度就是什麼程度。要是感性隨興,這種事情就沒辦法做得好。」
各種家務,只要由他來做,他都可以重新發現這些任務跟男子氣概的關聯。
他的這種生存策略看起來好像很新穎,其實仔細一想,好像也不是他一人獨有。
如果去讀男性護理師的研究,會發現非常類似的事情。
刻板的性別觀念認為,醫師需要決斷力和理性,因而由男性來擔任最合適,而護理師需要細心和愛心,因而女性比較擅長。然而當開始有男性進入護理師行業之後,研究者訪問男護理師,發現他們會告訴你,「我不覺得護理師一定不需要男性,我們力氣大,可以制伏衝突的場面,也可以抱住發作的病人,我們理智權威,可以面對不理性家屬鬧事的場面。」
當然男性未必一定就比女性力氣大,男性也未必一定就比女性理智冷靜。然而這些訪談揭露了,認為自己陽剛強壯冷靜的男性、只想發揮陽剛特質的男性,也可以從傳統上認為陰柔的工作裡,發揮自己的霸氣專長。
有一次我去了小學,老師跟男同學說,這個東西很重,請男同學們都去幫忙搬。只見小男生大聲抗議,說老師你性別歧視喔。霎時覺得下一代好不一樣。我的世代的男生,要是膽敢推託這種需要力氣與肩膀承擔的任務,大概會被斥為失敗的男人。一問這些小學生,居然完全沒有這種擔憂,還認為敢跟老師爭取權益是很帥的事情,重新定義男子氣概的內涵。
事實上,什麼事情屬於陽剛,什麼任務又屬於陰柔,本來就是很任意的定義阿。希望發揮自己陽剛特質的人,沒有道理不能從傳統定義為陰柔的事情裡面,找到自己可以發揮的地方。當然希望發揮自己陰柔特質的人,也沒有道理不能從傳統定義為陽剛的工作裡面,找到自己的專長。
生存策略2: 嘴砲喜劇化
一個老派大男人的日常娛樂,絕對少不了嘴砲。我老公也不例外。
他內心深處恆常有一股「我是霸氣生物」的能量,需要變成語言排解出來。但他深知這些語言在當代社會中聽起來有多荒謬,也深知我會如何的翻白眼,並且深知自己的孩子不應該再學習到這種想法。因此,這些語言會被他荒謬化、喜劇化後才呈現。
比方我跟他說我收到邀請,要撰文分享女性主義者如何跟老派大男人共享人生。
「妳就跟他們說,妳們女性主義者內心深處,就是渴望被我們強壯的臂膀保護阿,妳說是不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他誇張的手勢擠出二頭肌。
見我臉色一沉,便補上「我這樣講,妳以後上課是不是又有很多負面教材可以使用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這令人苦惱的笑話看起來是他獨門的發明,然而若是仔細檢視,會發現這其實是一種越來越普及的文化現象。
一些文化研究者在評論當代媒體裡性別政治的時候,提到近年有一種反諷化、幽默化的風潮。當性別平權的意識越來越興盛,人們多半有意識到,刻板性別角色的說法已經開始被認為違反社會常規。因此,內心仍然渴望展現傳統陽剛男性形象的人,若是希望抒發這種渴望,有時就會用誇大反諷的方式表現出來,藉此暗示觀眾「這不是認真的喔,這只是一個誇張的模仿」、「我有意識到這是刻板印象喔」,或者有時就自嘲。他們在想辦法調適,想辦法和新的世界和平相處。
生存策略3: 「嘴硬的是你」
他常說女性主義者只是嘴硬,明明內心就渴望被像他一樣偉大的男性征服。
然而我看嘴硬的可能是他自己。雖然嘴上說女人就是要嬌弱等待保護,才最迷人,但我看他根本就是喜歡我叛逆霸道、不服從社會的德性,在我斬妖除魔之際也順便保護了他。
雖然愛哭、說話小聲、還很容易受到驚嚇,但我內心深處是剛烈不認輸的脾氣。記得有一次接下一個任務,我老公評估認為不可能完成,勸我放棄。但我不知怎的固執病又發作,不想還沒嘗試就要認輸,便自己去硬幹了好幾個怒吼的權威者。
本以為他會哀嘆,因為我忙這事他又獨自扛了很久的家務,沒想到事成之後他眼冒愛心的看著我說我就是愛妳這個樣子。
說什麼女生就應該脆弱無助、需要保護,你明明是被我的man味征服。
拋開男女刻板印象,改寫吸引力劇本
說到底,無論是什麼性別,人沒有完全陽剛或完全陰柔的吧。再剛強的人也總有柔軟的一面,再柔弱的人也有勇敢或無懼,或者很想堅持、不願意妥協的時候。
我想若要說女性主義在今天有什麼成果,它一部分的成果,就是讓時有陽剛的一面的女生知道這一點並不是什麼問題,而且根本可能很迷人。
更重要的是,我們也希望,明明覺得女生陽剛的樣子很不錯的老派大男人們,也可以被解放,大方承認自己受到吸引。你不需要總是負責當剛強的一方。不要裝了。我們懂你,自認為陽剛的人也可以被陽剛的特質吸引,自認陽剛的人也有柔弱的時候。不要害怕,無需羞恥,你非常正常。大方跟阿姨說你不想努力了吧。
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會兼有剛強和軟弱的時刻。如果此生有個人,能夠欣賞你不被世人欣賞的剛強,或能讓你坦然展現不被旁人容許的柔弱,那便是珍貴的情誼了吧。
世界走走原創文章/報導目錄(生成中)
- 長榮海運29年前另一樁海上意外
- 有刺客!一位幾乎改寫人類歷史的「愛爾蘭瘋女人」
- 為何歐洲男性政治人物打疫苗要拍半裸照?
- 南海不是中國的!從國境之南的曾母暗沙談起...「曾母」究竟是誰的媽媽?
- 血汗海灣:石油富國的「現代奴隸」
- 「壯陽神鳥」如何成為「外交工具」?
- 破碎的夢土:歐洲國家利用高科技工具監控難民
- 華府最有權勢的「Joe」除了Joe Biden,還有這位Joe Manchin
- 台灣新朋友索馬利蘭成中東富國戰略布局關鍵角色
- 你不知道的體育史》誰背叛了這群「國家之光」?
- 創設少子化大臣18年,大和民族卻越生越少!談談日本少子化政策失敗的幾個原因
- 美國中餐館用的「雜碎字體」有種族歧視?
- 正視台灣「總體歧視」的殘忍(上):當她們的子宮被放大檢視
- 正視台灣「總體歧視」的殘忍(下):在這座島成長的新二代、舊八代
- 是誰住在露營車裡:以車為家的「游牧人生」在台灣可行嗎?
- 藝術不再「打高空」:一座讓種植園勞工掙脫貧窮宿命的美術館
- 戰雲密布的海峽、危機四伏的運河,從兩段歷史看台灣的命運
- 摩登家庭:誰說婚姻一定要有「愛」?她們選擇和好友結婚去
- 推動雙語教育的台灣來看看瑞士的英語煩惱
- 半封城生活:防疫下的家庭關係挑戰,你準備好了嗎?
- 全國三級疫情警戒:恢復往常還有多久?模範國家給你開卷答案
- 居家防疫是種「特權」:那些無法WFH、被迫WAH、沒有家的人們
- 當無國界的病毒遇上有國界的疫苗──「疫苗民族主義」禍延台灣
- 我與新冠病毒共處一年半的經驗談:旅日台灣人的緊急事態日常
- 防疫生活「心」指南:新冠時代如何照顧精神健康?
- 台灣成中國「疫苗外交」戰場
- 台灣人的疫情時差報告:這一次,世界示範給我們看
- 疫情時差報告.紐約篇:封城之下,被圍困的關係與慾望
- 世紀爭論的由來:鳳梨可以放在披薩上嗎?
- 緬北血翡翠:漫長軍事獨裁下,底層人民只有這個卑微願望
- 你我打疫苗對抗傳染病,要感謝300年前一位拿兒女做試驗的勇敢女性
- 疫情職涯考驗:30歲,他在越南替台商跑業務,她在美國當飛行教練
- 拍A片伸張女權?瑞典導演艾莉卡・拉斯特的「女性主義A片」之路
- 又綠又台:德國下一位總理還是「她」?
- 萬物皆可「訂」:疫情拉抬的訂閱經濟來襲,你也剁手手了嗎?
- 毒品使用者可以「正常生活」?美國這位大學教授要你相信
- 80年前歷史慘劇讓立陶宛更捍衛自由
- 矽谷之祖,亦是矽谷之恥!諾貝爾天才的「失敗」人生啟示錄
- 疫情結束後,「辦公室生活」是上班族唯一選擇嗎?
- 能拯救世界的超級食物?全世界都在瘋海帶
- 中共建黨百年:出生註定階級命運,「社會主義」真相是不平等
- 疫情時差報告:走過沒有疫苗時的巴黎,與超佛系防疫的瑞典
- 疫情時差報告:他見證5%人口感染仍樂觀的阿曼,她從杜拜「逃亡」到放下恐慌
- 東京奧運為什麼不取消?其實決定權不在日本手上
- 東京的第三場奧運夢
- 跑道之上,誰是合乎標準的女人?
- 林月雲,第一位挑戰奧運的台灣女性跑者
- 呂頻:吳亦凡被刑事拘留,女權主義者應該慶祝嗎?
- 東京奧運閉幕,回顧7位女子選手的傳奇時刻
- 韓志瑛:我為什麼在南韓發起 #女性短髮運動
- 想像一個沒有金牌的全紅嬋
- 聖文森駐台大使柏安卓:我的結婚誓詞沒有「服從丈夫」這句話
- 從BBC紀錄片,看帝國夾縫中的阿富汗兩百年
- 塔利班再臨:女性重返黑暗年代
- 48年人生、42年戰爭:阿富汗女孩的悲傷綠眼睛
- 江懷哲:在《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裡,有台灣與日本的距離
- 被塔利班懸賞的阿富汗獨立女子樂團:「身體不是用來藏的」
- 新冠肺炎教我的民主第一課:疫苗公共化
- 一個穆斯林認識的阿富汗,它的食物、藝術與愛(一)
- 一個穆斯林認識的阿富汗,它的食物、藝術與愛(二)
- 舉報墮胎有錢拿、Uber司機也受罰?德州墮胎法案上路一週記
- 閻紀宇:天荒地變二十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
- 一個穆斯林認識的阿富汗,它的食物、藝術與愛(三)
- 內褲裡的革命:月事史
- 大屠殺後27年,這個長在傷口上的新國家,接納了阿富汗的女孩
- 俗女養成,三十而已:假如陳嘉玲遇到王漫妮
- 終於要下班的梅克爾:從東德女孩到自由老媽的16年
- 何韻詩的舞台,在親愛的黑色裡看見光
- 「長太醜」也能辱華?Awkwafina挨罵的1000個理由
- 來自北京的她,讓台灣與斯洛伐克彼此看見
- 「子宮是每個人都待過的地方」:她在大學開了一門月經課
- 手榴彈與性感內衣:在矛盾與創傷中面對自我的「獨眼女俠」
- 波士頓會有台裔女市長嗎?不做模範少數的 Michelle Wu
- 她單身、借精、生子,然後拍了這部紀錄片|影展走走
- 逃離喬治亞:當LGBT被捕獵,她們以身犯險|影展走走
- 凍卵同路人| 影展走走
- 紀念陳柔縉:十一本書,她用「小寫歷史」復刻時代舞台
- 他跨性為男人,卻懷孕生產。他是爸爸,還是媽媽?|影展走走
- 當她們在場、採訪、直播,並從賤民階層身份中解放 | 影展走走
- 香港最後的舞台上:花旦、天后、梅艷芳
- 誰是那個壞女友?一顆腎引發的創作、種族和階層爭議
- 身體、記憶與愛的人生觀賞集:文潔華的女身書寫
- 彭帥,一則殘破的發聲所得到的共鳴
- 美女社會學家臥底富豪夜店:階層流動通道裡,女孩如何成為貨幣
- 吳媛媛專欄:「媽媽去哪了?」瑞典媒體上的性別意象
- 三毛離開三十年後,她寫出屬於自己的撒哈拉故事
- 時光倒流500年,我們會看到一個這樣的伊斯蘭與明朝| 展覽走走
- 那一年的香港,虧欠了那些少年
- 在市政廳餵母奶教我的事:台裔波士頓市長吳弭就職演說
- 康庭瑜:愛上女性主義者?我老公的三種生存策略
本文原刊於《世界走走》。《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電子報,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路遙遠,我們一起走👣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